国安部揪出菲律宾间谍,3名菲间谍在华落网,有人曾拿中国奖学金

顶楼得小邹 2025-04-11 15:41:52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菲律宾三名间谍潜伏中国, 手机偷拍解放军机密, 自诩天衣无缝。 但万万没想到, 他们的一举一动, 早已被中国“天眼”锁定。

手机里的罪证, 镜头下的“现形”, 看中国如何“智擒”境外间谍!

信息来源:《3名菲籍间谍落网!国家安全机关侦破菲律宾间谍案》,齐鲁壹点,2025年4月3日。

菲籍间谍招募始末

时间指针拨回2021年, 菲律宾军事情报部门的在编人员——里奇·赫雷拉, 悄然将目光锁定在了身处中国的菲律宾人群体。 在他眼中, 这些既能融入中国社会, 又与菲律宾文化藕断丝连的同胞, 是绝佳的“棋子”。

赫雷拉的手段颇具迷惑性。 他精心炮制了一套“爱国主义”说辞, 将刺探中国情报的勾当, 美化为“为菲律宾国家利益服务”的崇高事业。

凭借这层伪装, 他开始欺骗和诱导那些不明就里的菲律宾籍人士, 一步步将他们拖入犯罪。

大卫·斯皮内斯, 正是赫雷拉精心挑选的“猎物”之一。 原本只是普通在华务工人员的大卫, 如何一步步沦为间谍?

赫雷拉先是用每月5000元人民币的固定工资, 外加行动奖金作为诱饵。最初, 或许仅仅是金钱的诱惑占据上风, 但随着赫雷拉不断地进行“爱国主义”洗脑, 大卫的思想逐渐被渗透, 最终接受了间谍培训, 学习情报搜集、身份伪装等专业技能。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其中两人还拿过中国奖学金。落网后的大卫更是坦言, 自己曾在中国安居乐业, “中国政府给了我很好的生活,我却反过来损害中国利益, 我真的非常后悔。”

这句话, 道出了他内心深处的挣扎与矛盾—— 一方面享受着在中国工作带来的稳定生活, 另一方面又被虚假的“爱国”口号所蒙蔽和裹挟。

赫雷拉的野心远不止于发展单个间谍。 他着力打造的是一条高效运转的“情报流水线”, 多线并行, 规模化运作。

除了大卫被指派刺探中国军事设施外, 阿尔伯特·恩丹西亚和娜塔莉·普利萨多, 也被赫雷拉发展为下线, 各自承担着不同的情报搜集任务。

“情报流水线”的运转

阿尔伯特·恩丹西亚, 频繁出入各类政商场合, 暗中搜集中国的供应链关键数据, 企图以此破坏中菲两国之间的重要合作项目。

娜塔莉·普利萨多, 则摇身一变, 成为“市场调研员”。 她频繁接触在华外籍人士, 以联谊聚会为名, 实则暗中搜集中国社会舆情信息, 甚至试图策反其他在华外籍人员, 为境外情报机构所用。

更令人警惕的是, 赫雷拉还指示这三人, 持续不断地物色新的菲律宾籍人员, 企图将原本正常的交流, 异化为“间谍流水线”, 扩张其情报网络。

为了确保情报传递的高度安全和高效运作, 赫雷拉为他的间谍网络, 配备了先进的技术支持和专业的情报指导。 他利用加密聊天软件, 与身处各地的间谍成员进行秘密通讯, 下达指令布置任务。

同时, 他还指导间谍们如何巧妙地将秘密拍摄的敏感资料, 伪装成普通的“旅游照片”, 伺机传输出境, 逃避监管。

菲律宾情报机关, 则通过境外银行账户, 定期向这些潜伏在中国的间谍支付报酬, 酬金数额, 则根据情报的“价值”高低而定。 据悉, 单笔奖金最高可达数万元人民币。

这种组织结构严密、人员分工明确、技术手段先进的情报运作模式, 清晰地暴露出境外势力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的严重威胁, 令人警醒。

然而,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赫雷拉精心编织的间谍网络, 最终还是未能逃脱中国国家安全机关的锐利“法眼”。

2024年底, 大卫·斯皮内斯在辽宁某军事基地附近的异常举动, 引起了中国国安部门的高度警觉。

经验丰富的侦查人员随即展开秘密调查,很快发现大卫的银行账户, 每月都会固定收到来自菲律宾的境外汇款, 且汇款金额与其所提供的情报“价值”呈现出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国安部门顺藤摸瓜, 通过技术手段层层追踪, 逐步揭开了赫雷拉的指挥链条, 并最终全面掌握了整个间谍网络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

2025年初, 当大卫·斯皮内斯再次鬼祟地进行情报偷拍活动时,中国国安干警果断出击, 人赃俱获, 当场将其抓捕。

在其手机中, 数百份触目惊心的涉密影像资料, 以及其他大量关联证据, 牢牢地锁定了他的间谍罪行, 使其百口莫辩。

随后, 阿尔伯特·恩丹西亚和娜塔莉·普利萨多, 也如同瓮中之鳖, 在劫难逃, 相继被中国国安机关抓捕归案。

在随后的审讯过程中, 大卫、阿尔伯特和娜塔莉三人, 面对如山铁证, 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对他们所从事的间谍犯罪活动, 供认不讳, 并纷纷表达了发自内心的深深忏悔。

当然,这起间谍案的侦破,不仅仅是抓获了三名间谍,更揭示了境外势力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威胁以及对中菲关系带来的潜在危害。

反思与展望

在华的30万菲律宾籍人士, 或许会不可避免地被一些舆论贴上了“潜在间谍”的标签, 原本就复杂敏感的中菲民间互信, 也将遭受创伤。

但无论如何,法律的准绳不会偏移。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等待着这三名间谍的, 必将是法律的公正严惩。

这起案件, 也向所有在华外籍人士再次敲响了警钟,任何受境外势力指使, 从事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窃密活动, 无论情报是否直接关乎国家核心机密, 都已触犯中国法律, 构成刑事犯罪, 必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同时, 这起案件, 更应引发全体中国公民的深刻反思和高度警惕。维护国家安全, 除了持续加强重点敏感区域的科技监控手段之外, 更关键的是, 要切实提升全体公民的国家安全意识。

在全社会范围内, 营造“人人都是安全员, 反间防谍靠大家”的浓厚氛围, 鼓励公众积极主动地举报一切可疑线索, 让间谍活动无处遁形。

而对于中菲两国而言, 亡羊补牢, 犹未为晚。 唯有双方共同努力, 以最大的诚意和智慧, 消除误解, 确保两国关系,重回正轨, 行稳致远。

笔者认为

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切实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反间防谍意识, 严密防范境外势力利用各种渠道和手段进行渗透和策反, 切实保护好个人信息安全, 避免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 沦为境外间谍活动的工具, 最终害人害己, 追悔莫及。

0 阅读:0

顶楼得小邹

简介:展示积极正能量的内容,尽显个人的特色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