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旧影:1936年的京西桑园村,据说那里生活着李自成部下的后代

醉薇聊历史 2023-08-27 11:35:06

1936年夏天,德国女摄影家赫达·莫理循(Morrison Hedda)从北京出发,前往京西考察,她沿着拒马河一路西行,探访了大山里的一些古村落,据说那里的居民多为明末农民战争的领袖李自成队伍的后代,她因此称之为“失落部落的家园”。

本组图片是她在一个叫做桑园(Sang-yuan Village)的古村落所拍摄的。

桑园村

古老的桑园村,因为地处大山深处,画面中看到最多的就是大大小小的石头。村子中间的石台阶道路上,一名男子正坐在台阶上休息,不远处是一个加工粮食的石碾子。

房屋

桑园村的民居建筑,依靠山坡而建,清一色的瓦房顶,非常有层次感,房屋中间点缀着零星的绿树。

村道

桑园村的道路,道路两边是石头垒砌的房屋,一名女子站在路边的石头桌子旁边,好奇地看着赫达一行。

村内风景

桑园村的一角,屋檐下挂着几只鸟笼子。一名老人抱着孩子依靠着柱子坐在屋檐下,下面的道路上也有一位老人背着孩子经过。看样子,老人帮助看孩子,从古到今都是如此。

院落

一名当地百姓的家,土坯墙壁,茅草屋顶,庭院里晾晒着雨伞,有桐油伞,也有阳伞。一名男子蹲在门前,旁边还有一头吃东西的毛驴。

传统服饰

穿着传统长袍的桑园女子。这件衣服明显有明清时期的服饰风格。女子的发型和大耳环也有 南方的服饰特点。

手部特写

穿着传统长袍女子的手部特写,大拇指和中指上戴着几枚银戒指。在此不得不惊叹赫达所用相机的高性能,清晰度非常高,以至于手背上的青筋都根根可见。

特别的发型

在这次考察中,赫达不止一次地将镜头对准了妇人们的头发。这里的女子不像其他地方将发纂梳在脑后,而是留在前面。这种发饰也被她称为“茶壶式”发型。

做鞋子

从前没有机制鞋,人们所穿的鞋子都靠女人们一针一线的缝制而成。糊鞋样、纳鞋底成了妇人们日常重要的工作之一。图中女子手指上所佩戴的并不是戒指,而是做活用的顶针。顶针上面带有凹坑 ,能在做针线活时帮助钢针穿过非常厚的鞋底并保护手指不被刺破 。

土屋

桑园村内不仅只有瓦房,也有一些土房子,那里住着一些穷人。土房子低矮简陋,门前站着两名女孩子,一名妇人盘腿坐在门前的地上。

纳凉

土屋门前搭着一座凉棚,凉棚边竖着竹竿,上面爬着瓜秧。正午时分,妇人就躺在凉棚下午睡,两名孩子则在旁边玩耍。

女孩特写

门前两名女孩子的特写,穿着肚兜,手腕上戴着银手镯。虽然家境贫困,但看气色还不错,说明尚能吃饱。

老人

一位留着白胡子的老人。过去人老得早,很难断定他的真实年龄,留着长辫子剪去后的“马子盖”头,满脸的皱纹,目光倔强,好像一座雕塑般有质感。

做活

村庄外的土地里,一名男子正在地上干农活,旁边的篮子里放着圆圆的物体,好像是一些土豆。此时已经是1936年,民国成立已成立二十多年了,这名男子居然还留着前清的辫子。

梯田

桑园村附近的山峦和梯田,一名男子坐在坡下眺望远处的风景,似乎若有所思。

山谷

从桑园村前往下一个村落所穿越的山谷,下一个村落名叫“大村”(Ta-tsun Village),在那里同样聚集着李自成兵士的后代。

更多房山老照片,请看下方的《北京房山老照片合集》!
1 阅读:554

醉薇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