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阻挠中国航母发展,美国故意编造三个谎言,却反而帮了中国大忙

江卿曻啊 2025-02-23 03:03:38

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前言

中国的航母之路,走得并不平坦,在许多人眼中,航母是海上力量的象征,而在美国的眼中,它却被视为一种昂贵且不必要的军事项目。

为了阻止中国的航母发展,美国使尽了浑身解数,甚至不惜撒下了三个谎言,企图让中国放弃这一宏伟目标。

而这些谎言不但没有达成预期目的,反而意外地推动了中国航母事业的进步,那么这些谎言具体是什么?它们又是如何反而帮助中国航母发展呢?

美国“航母高昂造价”误导

1997年当中国首次提出要建设航母时,美国就已经开始采取行动,利用其在全球的影响力,通过媒体等渠道大肆宣传航母的高昂造价,试图让中国放弃这一宏大的计划。

美国通过宣传“尼米兹”级航母的庞大造价以及它的高昂维持费用,制造出一种航母几乎是“奢侈品”的印象。

根据美国公开的数据,单艘“尼米兹”级航母的建造费用高达50亿美元,而其一年的运营和维护成本则高达300亿美元,几乎相当于一个小国的年度国防预算。

这些数据对于当时经济尚在起步阶段的中国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经济压力,让不少人认为,建设航母的计划根本无法承受。

而美国的这一策略,显然没有预想的那么奏效,中国的军事专家并没有被美国的高造价论所迷惑,相反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细致分析,专家们发现美国的数据中存在不少漏洞。

虽然“尼米兹”级航母的建造成本看起来非常高,但美国航母的数量庞大,单艘航母的开销实际上是分摊到多个航母上的。

因此单个航母的实际成本并不如表面上看起来那么难以承受,而且航母作为战略武器,不仅仅是一个短期的投入,它在长远的战略上将为国家带来巨大的回报。

尤其是航母能提供的强大海上投送能力和远程威慑力,是其他武器系统无法替代的,这些战略价值,远远超过了初期的建设成本。

这一点使得中国从技术和资金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决定即使航母建设需要巨额投入,也应当坚持这一发展战略。

更重要的是,中国从中看到了航母技术发展的潜力,并认识到,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规模的扩大,航母的成本是可以通过规模效应逐渐降低的。

如果因为初期的高成本而放弃航母建设,不仅会丧失未来的海上优势,也会限制中国海军的长远发展。

在面对美国的“航母高昂造价”谎言,中国的决策者做出了一个明确的选择继续推动航母建设,并将其作为海军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可美国方面却并没有放弃,而是将他们的谎言再次的升级了。

美国“航母无用论”与“浮岛式航母”骗局

在美国的“航母高昂造价”谎言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后,美国转而开始宣扬另一种理论“航母过时论”。

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的战争将是网络战、电子战和导弹战的天下,传统的航母等武器装备将变得不再重要。

美国的大力宣传使得这一观点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开来,尤其是对中国的影响尤为显著。

美国的意图显而易见,通过这种“航母无用论”,企图让中国放弃航母计划,将注意力集中到其他军事领域,特别是导弹和信息战等高科技领域。

为了进一步强化这一理论,美国不仅自己开始对一些航母进行裁撤,还借此机会对外宣称,现代导弹,特别是中国的反舰导弹,已经能够有效摧毁航母,航母已经不再是海战的制胜法宝。

美国通过这种方式,试图让中国相信,投资于航母建设不仅是高成本的浪费,而且完全没有必要,尤其是当中国可以通过导弹等现代武器轻松解决航母威胁时。

因此航母的地位在这一理论中被彻底贬低,甚至被描绘成过时且不值得投资的军事资产。

中国的军事决策者并没有被这种观点所迷惑,通过对国际军事形势的深入分析,中国认识到,尽管导弹威胁在现代战争中愈加重要,但航母作为远洋作战和战略威慑工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航母不仅仅是海上作战的平台,更是国家综合实力和海洋战略的重要象征。

美国通过对航母的“过时论”宣传,反而使中国更加意识到,单靠导弹等手段是无法全面提升海军战力的,航母依然在现代海军战斗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正因为如此中国并未因此而放弃航母建设,反而更加坚定了航母发展路线,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还发现了美国提出的“浮岛式航母”概念,作为一种替代方案,得到了美国的极力推荐。

美国声称,浮岛式航母不仅具有巨大的载机空间,而且造价低、技术要求较低,完全适合中国当前的经济和技术状况。

中国的军事专家对浮岛式航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这一方案虽然在某些方面具有优势,如较低的建设成本和较大的搭载能力,但也暴露出诸多缺陷。

浮岛式航母缺乏足够的机动性,战时容易成为敌方的攻击目标。而且,虽然其规模庞大,但它缺乏传统航母的防护能力和远程作战能力,难以在复杂的海战环境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正是这些实际考虑,中国迅速得出结论,浮岛式航母远远无法满足中国海军对现代航母的需求,最终选择继续推进常规航母建设。

然而美国还不死心,他们的“航母无用论”并未结束,这只是美国在面对中国航母发展时采取的策略之一。

随着中国航母技术的不断突破,美国感受到的战略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开始通过更多的手段来削弱中国航母崛起的势头,那么接下来美国又采取了什么样的策略来影响中国航母的发展呢?

美国“战略忽悠”

在美国的“航母无用论”和“从”计划未能对中国航母发展产生实质性影响后,美国便转向了一种更加隐蔽的策略,那就是提出所谓的“战略合作”提议。

2007年时任美国太平洋战区司令的基廷上将访问中国时,提出了美国可以帮助中国建造航母的建议。

并暗示中国如果继续改造“瓦良格号”航母,可能会遇到诸多技术困难,建议中国与美国合作,共同开发更先进的航母。

美国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显然不是出于“友好帮助”,而是希望通过参与中国航母的建造过程,影响其设计和技术细节,从而削弱中国航母的潜在威胁。

其实我们早已经看透了这一点,决定拒绝美国的合作提议,对于中国来说,航母的建造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项目,更是国家独立自主、技术创新和战略自主的象征。

如果接受美国的“帮助”,那就意味着失去在航母建设中的独立性,可能会让中国的航母在技术上受到限制,甚至可能影响到未来海军战略的发展。

拒绝美国的提议,反而成为中国航母事业的一大突破所以我们选择继续推进航母建设,并加大了自主创新的力度。

通过购买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航母并进行改造,中国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还为后续的航母建造奠定了技术基础。

美国开始意识到,单单依靠言论上的“航母无用论”已经无法阻止中国航母的崛起,反而加大了与中国在海上力量上的博弈,那美国将采取什么策略来应对中国日益强大的海军力量呢?

随着中国航母的快速发展,美国的焦虑逐渐加剧。中国航母的崛起不仅意味着中国海军力量的提升,还意味着中国在全球战略中的重要地位逐步得到体现。

面对中国航母的强大潜力,美国不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航母无用论”,而是采取了更加实际的策略,试图遏制中国的崛起。

美国不仅仅通过传统的军事手段来遏制中国,它还开始在国际间大力宣传“中国威胁论”,强调中国航母的崛起将威胁到全球安全,尤其是在亚太地区的海洋控制权和影响力。

这种言论在国际上掀起了广泛的讨论,甚至影响到一些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看法和应对策略。

美国通过这种策略,强化了与日本、韩国等盟国的军事合作,还加大了对南海地区的军事存在,频繁在南海进行军事演习,意图通过舆论战和军事压力来制约中国的海上影响力。

有句话说得好,敌人反对的,我们必然是要坚持做的,他们反对的如此强烈,那就证明我们做对了。

结语

事实证明,这些谎言不仅未能得逞,反而帮助了中国航母事业的发展,中国通过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坚定走自主发展的道路,最终成功迈入了航母强国的行列。

无论美国如何努力遏制,中国航母的发展道路都已经不可阻挡。

参考资料

环球时报2024-03-13 《美媒:“美国航母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参考消息2023-12-21《美媒:美“福特”级航母为何如此昂贵?》

解放军报2016年06月30日《美军拟建浮岛:1艘配两航母作战效能堪比5艘航母

0 阅读:0

江卿曻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