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为何伟大?摆脱了“君”与“民”的独木桥,终于可以发展了

历史中的科学原理 2022-08-31 19:01:22

兰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杨玲曾结合《吕氏春秋》,在《先秦法家在秦汉时期的发展与流变》一书中,对于中华民族为何选择了君主专制给出了精辟的解释:作为个体的力量非常有限,但汇集成群体的人却可以“制禽兽、服狡虫”,实现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由弱小变强大。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凝心聚力、引导众人形成合力,则成了摆在中华民族首要解决的问题,故而能实现政令畅通、号令天下的君主以及君主原则便产生了。

个体无法生存,群体则可以“制禽兽、服狡虫”,只要略微思考一下就觉得非常有道理,毕竟按照《我亲眼目睹蛟龙盘踞地球》对地球固化时空的认定以及生存就是抵抗各种作用力的论述,要想抵抗住各种作用力,最简单的办法还是发动群众形成合力。

为此,以个体汇聚成江海,形成群体形成合力成为了中华民族历代文人士大夫的共识。即便时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团结就是力量,“一根筷子可以折断,十双筷子抱成团”也广为传颂,成为了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不二法门。

认定了群团体这个大前提之后,剩下的就是如何凝心聚力、发挥出合力了。对于这一点,中华民族历代圣贤均不遗余力地出谋划策,也争先恐后的给出了自己的至理名言。比如最先发挥作用的晋法家,则提倡民众要对君主无下限地供奉,君主一声令下,民众必须无条件服从。

当然君主也不能瞎发号施令,事先得制定包罗万象的严谨法律,民众照章执行即可;其次君主本人也要异于常人,要与民众保持一定距离,如此目的则是为了“主上不神,下必有因”。

虽然法家思想曾极大限度地提高了国家机器的运转效率,助推西戎小国秦国一跃成为了“虎狼之国”,并最终在一代天骄秦始皇的领导下,一统天下。但问题是,由于其倡导的治国思想过于激进,提倡的“君”与“民”之间的关系过于紧张,并且人为地拉大了二者之间的间距,因此留下了一个大隐患:君主是秦始皇这样的雄主还好,但是换作一个庸才当政,天下必定不服。

果然,随着秦始皇的倒下,庸才十足的秦二世胡亥继了位,法家提倡的“神”主很快便被打回了原型。不仅朝中的奸相赵高玩恣意弄起了朝政,而且草根小民陈胜、吴广也很不服,扯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反旗,与后世因为吃不上饭没办法造反截然不同的是,此次造反居然只是为了“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的“平等想法”。

随后,随着秦朝大厦的轰然倒塌,法家思想也就成为了众矢之的、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之中,取而代之的是孔子提倡的儒家思想。

孔子认为:不能像法家那样将“君”与“民”的关系搞得那么对立,不仅如此,而且还应该宣扬“民贵君轻”,只有君主时时刻刻将其纳入胸中,才能时时刻刻惦念着民众的苦,也才能时时刻刻帮助老百姓解决生存问题;反过来,老百姓只有感受到了君主对自己的仁爱之心,才能激发老百姓对君主的感激之情,也才能让君主获得更多的老百姓认可,这便是“民心所向”、“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大道理。

由此可见,不论是法家思想还是儒家思想,双方其实都是在拥护群体、拥护君主专制的前提条件下探讨的治民、安民问题。目的都是一致的,就是为了很好的治国,发挥群体力量,问题的焦点在于,君与民,到底孰轻孰重?始终摆脱不了“君”与“民”的独木桥,至于发展就更顾不上了。

虽然“民贵君轻”占据了主导地位,也获得了历朝历代统治者的高度认可,但最终结局却让人大跌眼镜:即便“民贵君轻”得到了大力提倡,但历朝历代总少不了饿肚子的流民?“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成为了一种常态。想不明白的皇帝只得连连叹道:难道朕有什么失德的地方吗?

在我看来,其实统治者纠结的“君”与“民”孰轻孰重并不重要,因为老百姓关心的还是生存问题,你让他有口饭吃、有衣服穿他就满足了,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干掉脑袋的事,但关键的问题是:吃饭确实成问题。

而吃饭成问题的原因也并不是因为人力不够,关键原因在于生产效率不高。毕竟对抗固体,仅凭人类的肉体凡胎去硬碰硬,显然结局往往都是头破血流。而一门心思聚焦于人的古代先贤们却不会变更视野,倡导多生男劳动力,结局又狠狠打脸:男劳动力是多了,但吃的饭也多了,多出的劳动力生产出的粮食根本不够填饱多出的肚子。

更可悲的是,思维已经固化的古代先贤们仍旧不肯将视野转移到发展和提高生产效率上,还是一味地在“君”与“民”的独木桥上徘徊,纠结“君”与“民”孰轻孰重这类无解之题,导致困扰封建社会的顽疾——饥饿始终无法解决。

但是科技来了之后则大不相同,也开启了人类发展的新纪元。一是引导出了工业革命这座工业巨兽,不仅力量庞大而且还效率奇高。原本需要1000人花一个月挖的坑,一台挖掘机十天就能搞定;原本需要耗费几代人移走的山,利用炸药估计几天就能天堑变通途;原本亩产不足几十斤的谷物,利用了科技的力量实现了粮食的不断增产;原本需要几个月才能到达的城市,现在坐上飞机2小时就能抵达……

二是科技的到来使得人类摆脱了与这个固体世界的直接对抗,从而腾出时间和精力去干自己擅长的事情——发明创造、综合集成,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工业巨兽,帮助人类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大工程。

填饱了肚子、生活得惬意的人类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也再也不用纠结“民”与“君”孰轻孰重的烧脑问题,而是可以活得自主、活得优雅。这是科技的伟大之处,也是科技一定会闪亮登场的原因,因为科技着眼的是发展,并不是纠结是不是“民贵君轻”这类保持社会稳定的繁冗话题。

最后,做个总结:科技为何伟大?它使得人类摆脱了“君”与“民”的独木桥,终于可以聚焦发展了;而科技为何一定会登场?因为它明白,与其纠结君与民的孰轻孰重,不如着眼发展。

1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