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拉响!美一声令下,“大鱼”全部冒头,解放军开始行动

万象洞察 2025-02-21 10:39:07

据环球网报道,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2月15日强硬表态,针对澳军机近期多次抵近中国西沙群岛领空挑衅行为,明确指出"澳方放着大路不走偏要闯别人家门,中方驱离行动完全合法合理"。这番回应揭开了近期南海局势升温的冰山一角。

2月11日10时许,澳空军P-8巡逻机再次闯入中国西沙群岛空域。监控画面显示,解放军歼-16战机在距目标30米处连续发射两枚红外干扰弹,铝箔云团瞬间笼罩澳军机航道。这种被称为"死亡干扰"的战术,曾在2022年导致澳军同型号战机发动机吸入弹片,飞行员因此产生严重心理创伤。

值得注意的是,澳军机此次挑衅并非孤立事件。过去12个月内,类似越界飞行已发生17次,其中7次进入中国领海基线内50海里范围。五角大楼2024年《西太平洋战略报告》披露,美澳联合巡逻频率较2020年增长300%,试图构建所谓"航行自由行动"新常态。

澳空军P-8巡逻机(资料图)

2月初,美菲日澳四国在巴拉望岛海域举行"海上合作活动",参演兵力包括4艘驱逐舰和2架P-8巡逻机。这场宣称"增进互信"的演习,实则将中国岛礁置于模拟攻击坐标内。卫星图像显示,054A护卫舰以"贴身监视"姿态出现在演习区域外10海里处,其配备的鹰击-18反舰导弹射程覆盖整个演习海域。

解放军并非被动应对。南部战区近期组织海空联合突击演练,轰-6K战机携带鹰击-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实施跨岛链打击,055型万吨大驱开展立体化攻防对抗。军事专家分析,这种"以战促威"的常态化部署,使任何靠近中国岛礁的外国军机都面临"发现即锁定"的实战压力。

澳空军P-8巡逻机(资料图)

在连续三天的外交施压后,澳国防军副司令齐普曼紧急访华。双方达成的三点共识看似寻常,实则暗含深意:战略沟通频率提升至每季度一次,联合反海盗演习恢复,网络安全领域开启对话渠道。这种"有限合作"模式,折射出堪培拉在安全依赖与经济利益间的两难抉择。

数据显示,中澳贸易额在2023年突破2700亿美元大关,其中铁矿石占澳大利亚对华出口总额的68%。当美国智库"2049计划研究所"鼓吹"澳应彻底倒向西方"时,悉尼大学商学院的研究表明,若中澳关系恶化,澳方GDP可能在两年内损失1.2%。这种经济现实,迫使澳方在外交辞令与军事行动间寻找平衡点。

菲律宾海军发言人近日承认,美日澳提供的巡逻情报存在15%误差率。这暴露所谓"多国协作"的脆弱性。相比之下,中国在南海建设的5座灯塔,每年为超过20万艘船只提供导航服务,其北斗卫星系统的厘米级定位精度,正在重塑区域海洋治理体系。

南海(资料图)

从西沙永兴岛扩建的4万吨级补给舰坞,到南沙渚碧礁部署的防空反导系统,中国正以"民事设施+必要防御"的组合模式,构建起新型海洋秩序。这种发展轨迹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完全契合,却与某些国家试图强推的"航行自由"概念形成鲜明对比。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中,解放军展示的不仅是武力威慑,更是维护国际法理的定力。当五角大楼的"印太战略"还在纸上谈兵,中国海空力量的常态化存在已成为改变地区力量平衡的决定性因素。正如国防部发言人强调的:"捍卫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中国军队有信心、有能力、有决心。"这既是对挑衅者的警告,更是对地区和平的庄严承诺。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