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替林是临床常用抑郁药之一,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较强的镇静、止痛、催眠等药理学作用。尽管阿米替林具有良好的疗效,但是由于其作用机制与临床常用的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有所不同,因此一旦服用剂量过大或者服用不当就容易产生多种不良反应,因此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科学服用。

40多岁孙先生是一家公司的负责人,平时工作压力较大,导致他长期失眠,所以每晚都需要服用艾司唑仑,但是睡眠质量还是不高。2个多月之前孙先生的生意失败损失了很浅,从那以后他就感到情绪低落,并且喜欢独处,不喜欢与人交流,并且睡眠质量下降,入睡非常困难,严重影响他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于是来到医院进行专科检查。

医生经过专业的精神量表检查后医生最终诊断孙先生患上了中度抑郁,并伴有重度失眠,于是建议为其调整药物,将艾司唑仑调整成为阿米替林,并且嘱咐其服用一段时间后复查。孙先生服药后感觉情绪和睡眠都好了很多,于是他又开始外出做生意,结果在一次饮酒后孙先生出现了严重的头痛头晕,并且明显站立不稳,意识也出现模糊,被朋友送至医院。医生急忙对孙先生 进行了急救,经过对症处理后孙先生很快脱离了危险,医生在得知孙先生是饮酒后出现这些不良反应后解释道服用阿米替林期间必须严格禁酒,因为其与乙醇联用后会导致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增强,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休克。听罢医生的解释后,孙先生答应以后减少喝酒。
一、阿米替林的药理学作用机制是什么?阿米替是临床上非常经典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其最早于1960年代就已经投入临床使用,主要用于治疗重度抑郁症、焦虑症、慢性疼痛、睡眠障碍等多种疾病,其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但是去作用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多种神经递质的调节,因此服用不当容易诱发多种不适。

一、药理学特点和药代动力学特点
1、抑制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
阿米替林主要通过抑制多种神经递质的再摄取来提高神经突触之间神经递质的浓度,尤其是对于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作用较为明显,通过提高这些神经递质在突触间的浓度,增强其神经传导效应,从而发挥明显的抗焦虑、抗抑郁等药理学作用。

2、抗胆碱作用
阿米替林还具有一定的抗胆碱功能,其可以通过与胆碱能受体结合,抑制乙酰胆碱的作用从而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改善患者的睡眠障质量,但也可能导致口干、便秘等副作用。
3、对其他神经递质受体的影响
除了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以外,阿米替林还能影响其他神经递质系统,其中对组胺受体的拮抗作用较为明显,从而可以产生一定的镇静效果;其次,阿米替林对α-1肾上腺素受体也有拮抗作用,这种作用也有助于减轻多种神经疼痛。
4、具有神经可塑性
阿米替林还可以通过促进多种神经生长因子的释放,改善神经可塑性,促进神经突触生长,从而有助于改善大脑结构,为缓解抑郁、焦虑等打下基础。
阿米替林的抗抑郁作用起效较为缓慢,通常在使用1-2周后才会较为进行;其次,阿米替林在治疗慢性疼痛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尤其是神经性疼痛的缓解;第三,阿米替林的脂溶性较强,其能够较好地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因此服药剂量较大容易导致多种中枢系统的不良反应;最后,长期服用阿米替林后容易造成肝肾功能损伤,因此必须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二、阿米替林临床常用治疗这几种疾病阿米替林在临床上应用的非常广泛,对于多种神经系统和精神类疾病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在不同疾病中阿米替林的服用剂量和疗程不同,建议有需要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用药。
1、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疾病,临床主要以情绪低落、悲伤、失去兴趣、食欲变化等为主要表现。阿米替林通过抑制大神经突触间的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从而提高这些神经递质的浓度,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和相关症状。临床研表明阿米替林可以显著降低抑郁症患者的多种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焦虑症
焦虑症临床上常表现为过度的担忧、恐惧和紧张,其与抑郁症有较高的共病率,多可以同时出现。阿米替林通过提高多种神经递质在神经突触之间浓度,发挥显著的抗抑郁、抗焦虑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多种焦虑症状,帮助患者平衡异常情绪。

3、慢神经性疼痛
阿米替林在治疗多种慢性神经性疼痛都具有良好的疗效,如三叉神经痛、偏头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阿米替林可以通过影响神经递质平衡和抑制中枢神经信号通路,从而有效缓解多种神经性疼痛。研究表明阿米替林可减轻由糖尿病、带状疱疹、三叉神经等引起的神经性病理性疼痛,为许多慢性疼痛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4、睡眠障碍
阿米替林具有一定抗组胺和镇静催眠作用,因此临床上也可以用于治疗中重度睡眠障碍,特别是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失眠患者较为适用。临床研究表明阿米替林可以有效缩短入睡时间,减少睡眠觉醒,延长睡眠时间,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5、纤维肌痛症
纤维肌痛症一种以肌肉疼痛、疲劳感、睡眠障碍和异常情绪为主要特点的慢性疼痛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疑难杂症之一。临床研究表明阿米替林能有效改善纤维肌痛症患者的疼痛、睡眠障碍、焦虑、疲劳等多种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阿米替林可以长期服用吗?有什么副作用吗?既然阿米替林的抗焦虑、抗抑郁作用显著,那抑郁症的患者可以长期服用吗?答案是可以长期服用,但必须注意长期服用时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并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处理。
1、口干
口干是阿米替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这是因为阿米替林具有抗胆碱作用,会抑制唾液腺分泌唾液,从而导致患者感到口腔干燥,严重时会影响日常生活和饮食,进而可能引发口腔健康问题,因此服用阿米替林期间建议多饮水。

2、体重增加
研究表明长期使用阿米替林的患者常会出现体重增加的现象,这种不良反应的出现可能与阿米替林对食欲的促进有关,患者在服药期间可能会感到食欲增加,进而导致进食增多,诱发肥胖、高脂血症等疾病。

3、嗜睡和疲劳
阿米替林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许多患者在服用后会感到嗜睡、乏力和注意力不集中,尤其在起初使用或者剂量增加时可能更为明显,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4、心脏不良反应
研究报道表明阿米替林可能会引起心脏相关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容易导致多种心律失常,如、心律不齐、QT间期延长等,这些不良反应在老年患者或存在心脏疾病的患者中尤为显著,因此老年人和既往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慎用。

5、耐药现象
随着阿米替林的长期使用,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耐药情况,临床表现为药效减弱,症状复发,这时患者需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治疗方案。
四、科学服用阿米替林注意这4点虽然常规剂量下的阿米替林不良反应较少,但是由于其对于多种神经递质都有明显影响,因此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科学服用,不要擅自调整剂量或者停药,否则容易导致症状反弹,科学服用阿米替林注意这几点。
1、注意阿米替林的服用剂量和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阿米替林的服用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并且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治疗效果逐步调整服药剂量。
常规情况下成人的常用量为每次25mg,每日日2~3次,然后根据病情和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服用剂量,最大可以调整至50~100mg每次,每日日3次;其次,阿米替林的最高量每日不超过300mg。
2、注意阿米替林的不良反应
阿米替林最常见的是口干、便秘,这是因为阿米替林有抗胆碱作用;其次,部分患者服用阿米替林后会出现嗜睡,震颤、眩晕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第三,极少数患者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心律不齐等心血管不良反应;最后,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肝肾功能损伤,导致肌酐、肝酶等多种指标异常增高。
3、注意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和哺乳期女性应谨慎使用阿米替林,其可能对胎儿和婴儿产生不利影响;老年患者由于代谢能力下降,起始剂量应适当降低;青光眼、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的患者慎用;心肌梗死发作史、癫痫、尿潴留、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疾病患者禁用;对三环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4、尽量避免与下列药物联用
舒托必利:与舒托必利合用有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严重可至尖端扭转心律失常;
乙醇:与乙醇合用会导致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增强;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合用,易致高血压及心律紊乱失常;
可乐定:与可乐定合用会影响可乐定的抗高血压作用;
阿托品类药物:与阿托品类合用,会导致抗胆碱类的不良反应增加;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可发生高血压。
五、总结阿米替林作为一种常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临床上适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症、慢性疼痛及失眠等多种疾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并缓解疼痛,促进睡眠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服用阿米替林所导致的不良反应较多,包括口干、便秘、嗜睡和体重增加等,建议服用期间严格遵循用药剂量,如果出现不良反应请及时向医生反馈,从而得到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