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关系源于何时?

车界剪辑 2021-07-25 20:50:40

缅甸是中南半岛上幅员最大的国家,其与中国之间的交流与联系粗略算来也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哀牢国内附,汉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县,合益州六县为永昌郡(治今云南省保山市)。此后,“永昌徼外夷”开始见于史籍,所指的正是缅北地区的部落或国家,而这之中又以掸国与中国往来最为频繁,曾三次遣使入贡。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源于伊洛瓦底江流域的骠国国力强大,最终灭掉了掸国。唐贞元十八年(802年),骠国国王雍羌在南诏王异牟寻的引荐下,遣子舒难陀率乐队入长安,献其国乐。

  据《新唐书·骠国传》记载,骠国“地长三千里,广五千里”,有“城镇九、部落二百九十八、属国十八”,可以说幅员辽阔。但骠国并不单是骠人之国,而是一个隶属关系松散,有许多属国、部落的联盟国家。在这许多部落中,就有缅人部落,他们主要分布在以蒲甘为中心的缅甸中部地区。

唐太和六年(832年),南诏军队“劫掠骠国,虏其众三千余人”,给了骠国致命一击。自此之后,联盟的领导权就逐渐转移到了缅人身上。

缅人所建的蒲甘王朝,据《琉璃宫史》记载,约始于东汉时期,传说萨牟陀梨在永录岛(蒲甘地区)立国,之后一统19个村落建立蒲甘王朝。不过一般研究认为,缅历221年(849年)彬比亚建蒲甘城才是蒲甘王朝诞生之始。王朝最初极不稳定,充斥着夺位斗争和权力更迭,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缅历406年(1044年)阿奴律陀刺死须迦蒂登基为王。

阿奴律陀一生戎马倥偬,南征直通(孟人古国),西伐阿拉干(若开),成为缅甸史上笫一个将上下缅甸大部分地区纳入统治的国王。在统一缅甸后不久,阿奴律陀亲自率领全国兵马到妙香国(大理国)奉迎佛牙,但未能成功,只带回了大理王赠送的碧玉佛像。不过阿奴律陀此行并非毫无收获,他把蒲甘王朝的影响力扩大到了与掸邦(掸族地区)交接的地区,在杰沙、太公、曼德勒、八莫等地建筑了43处要塞。

此事我国史籍未见记述,不过或许正是由于此事影响,宋崇宁五年(1106年),蒲甘王朝遣使入贡时,尚书省认为“今蒲甘乃大国王,不可下视附庸小国”,由此得到大国使节的礼遇。

阿奴律陀像

总体来说,中缅之间的联系虽始于汉代,但由于山川阻隔,加上云南又相继诞生了南诏、大理等地方政权,除少数几次使节往返外,双方交流受到种种限制。不过在蒙元征服大理国,于边地设立金齿安抚司使双方接壤以后,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数次用兵缅甸,元朝将缅北收入囊中,设立了缅中行省。中缅联系空前密切起来,其产生的影响巨大而深远,非之前的历朝历代可比,可以说开启了一个新的时期。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