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霜降,漫山遍野的树叶变黄,开始往下掉落。苍老嶙峋的枝条上,挂满了耀眼的红,独留萧瑟中,点燃了深秋最后的激情。
那是苦涩的生活中燃起的希望,是奔向美好生活充盈的暖意。它犹如暗夜的明灯,指引我们心怀期许,只要内心坚毅,总会“柿柿”如意,也将冲破黑暗迎来好“柿”连连。
一柿见中国若说北方秋天里的水果,柿子总算的是出众的。它在我国的栽培史已经有3000多年了。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上林赋》中记载“枇杷橪柿”。《晋宫阁名》云:“华林圆柿六七株,晖章殿前一株。”这说的都是皇宫里栽植的柿子。南北朝时,柿子开始由庭园栽培发展为大面积种植,到唐代“教民种柿”蔚然成风。
唐代诗人杜牧曾描述这样的意境:“过雨怪枝润,迎霜柿叶殷。”在五代画家顾闳中所绘的《韩熙载夜宴图》里,长案上就摆放着色泽诱人的四颗橘红色带蒂的柿子。
中国共有1058个柿子品种,可谓是种类繁多。陕西富平的尖柿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黄土高原上每到秋末初冬之际,家家吊起的柿子串,从远处看真像橘红色的珠帘。而作家陈忠实笔下陕西的火晶柿子“无丝无核,有一缕蜂蜜香味儿”,浆汁丰满,用一根吸管插进去,如同喝了蜜般甘甜,和着面粉做成的火晶柿子饼,绵软香甜。
在北京、天津一带产出的磨盘柿,以个头大、形状似磨盘而得名。它的肉质比较松脆,果肉丰腴多汁。产于河南渑池的仰韶牛心柿同样软甜可口,化浆可与蜂蜜媲美,生吃脆酥利口,烘熟吃汁多甘甜。
以质细、味甜、多霜而驰名中外的曹州镜面柿是非常稀有且珍贵的,它在古代可是专供给朝廷大臣的。无核的青州大萼子柿主要分布在山东鲁中地区,最适合烘、烤着吃,其饼制品久存不干,以“青州吊饼”而驰名。
在“水果王国”的广西,同样拥有柿子全国产量第一的桂冠。形如圆月的恭城月柿果形美观、色泽鲜艳,果肉脆、冻柿清香甜心,而晒成柿饼后甘柔如饴。
走遍中国,好“柿”连连,你若都品尝的到,就是见过大“柿”面的人。在深秋里,吮吸一口甜,生活也能甘之如饴
柿子红了柿子的一生,适应力极强,就算是条件差的山区,它都能生长的很好,过去饥荒年月里,是人们的救命食粮,所以它有“木本粮食”和“铁杆庄稼”之称。
“清霜染柿叶,荒园有佳趣。留连伴岁晚,莫作流红去。”诗人范成大说柿园不荒,清秋不清。在万物落入沉寂的世界里,生命还在流淌着。
三月里便长叶子,顶成一个绿冠,进入秋天,青柿子开始变黄,饱经霜打,像是积攒了三个季节的力量,才变得玲珑剔透,挂满枝头,热热闹闹地。
采摘下来的柿子,经过捎皮、上架,或把柿子用线串成串挂起来晾晒。晾晒后,再反复地揉捏到柿子下架、潮霜,经过一番煎熬,柿子终于脱胎换骨,外表打上了一层白霜,柿饼成为冬季里的又一道美味。柔软有劲道,十分香甜,大人小孩皆可食用的佳品。
而冻柿,则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延展了柿子的风味。东北人喜欢将柿子冻起来,吃的时候不用热水,冷水,而是要用温水或者凉水去“解析”,拿出时吮一口犹如“冰沙”。
冻柿也是老北京人心里的白月光,就连林语堂先生旅居美国时也都对它念念不忘:“不管白天还是晚上都会听到小贩们叫卖甘美甜润的冻柿子的吆喝声,还有孩子们喜欢吃的冰糖葫芦,裹着冰糖的小果,五六个串成一串,染上红色招徕顾客。”
童年的回忆就是扎在心里的,需要时拿出来,温暖而干脆。
柿柿如意古人善于将一份美好寄予事物中,在人们的眼里,柿与“事”谐音,“事事如意”,因此柿子多是“吉祥”的寓意。所以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在画“柿子”坻的同时,还总喜欢提上一句诸如“如意”“多吉”“平安”之类的吉祥之语。
在老北京和旧时江南的习俗中,农历正月初一,用柏树枝、柿子(或柿饼)与金桔一起放入一个盘子中,组合成吉祥品置于堂前茶几上,借其谐音,谓之“百事大吉”。
在旧时婚俗中,柿也是必备的祥果之一,表示婚后“事事如意”。
匠人精心制作手头用品如茶壶、如意及其他巧小的日用品,都想把这份吉祥传递。
丰硕的果实,年年岁岁在深秋里等着,唤醒记忆里的乡愁,唤起人们对与美好寓意的追随。寒意渐浓,愿“柿柿”如意,“柿柿“随心。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