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9日早上七点十五分
中国国宝级豫剧大师
中国豫剧名旦六大家之一
豫剧马派创始人马金凤先生于青岛逝世
享年一百岁
从旧社会的戏子到新中国的豫剧大师,从困厄交加进入梨园学艺,到博采众长、创造了别具一格的艺术流派,没有艺术上的天才,只有处处留心的人,凭着骨子里的韧劲儿,经受住命运万般的考验,成为艺术界一颗永远闪亮的星。
那唱词里流淌的家国大义,化作扎根于人民的火热情怀。她不挑角色大小,不分舞台豪华还是简陋,视舞台为生命,从未退休。
生活历练的温和与睿智,伴随着她永远跳动着的艺术音符,走过百年岁月长歌,生生不息……
//
01·
生逢乱世,苦水润出金嗓子
旧社会唱戏人的艰难窘境,即使像马金凤先生的父亲崔合利一样,人称“盖九州”,浑身是艺,也落得个卖妻卖女的下场。
豫剧大师马金凤并没有惊人的天赋,她是在困厄的生活里不得不跟随父亲学戏,7岁登台,经历了几次被卖和改名姓,成长中的她才渐渐懂得唱不好戏,连吃饭的饭碗都没有。
在失去父亲之后,马金凤跟随母亲进入河南开封兰考的一个戏班子,为了练嗓子,马金凤跪在父亲的坟前,用脸对着一个水罐子练嗓子,三年的水润,终于喊出了一条清脆圆润、水灵通达的“金嗓子”。
为了保护这条来之不易的“金嗓子”,在今后几十年的生活里,她坚持一天两顿喝面汤的习惯,不吃任何辛辣、油腻、刺激性的调味品,食谱清淡,嗓子没毛病,身体也受益。
你听马老说话的感觉,就像是面汤滋润出来的品性,温和甜润,却在舞台上保持了充沛旺盛的艺术热情。
任何成功的花,都有汗水的浇灌。忍得住寂寞,受得了痛苦,饱尝艰辛,才会达到想要的理想之境。
02·
一挂两花,经典永流传
战火纷纷的年代,年轻的马金凤唱的是《老征东》里杀敌寇的壮志豪情,抗美援朝时期,《穆桂英挂帅》表现的是老年穆桂英再平辽东叱咤山河的凛然气势。
从14岁豆蔻年华唱到满头华发,穆桂英胸中涌动起的家国情怀,浸润了她的一生,赈灾义演、捐款捐资,人与角色合一的灵魂,也感染着每一代热爱她的观众。
《对花枪》里姜桂芝的一声叫板,清脆明亮,直击人心。是怎样的岁月浸染了她的华发,却没有阻挡住一颗依然充满活力的心。鬓间的那枝红花是她俯瞰岁月的自信,一杆花枪俘虏瓦岗寨的将军是她实力不减当年的印证。敢爱敢恨的花甲老人,凭实力俘虏了观众的心。
《花打朝》里爱抱打不平的程七奶奶,伴着她命运多舛的过往。台上,用铁棒槌专打小人,台下以昂扬 的姿态与风骨敢于笑傲不平的过往。
“一挂两花”,这是她用一辈子的艺术生命精雕细琢的民族瑰宝,以豫剧马派代表剧目传承至今,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
//
03·
巨星陨落,一个辉煌的豫剧时代落幕
在上个世纪的中原戏曲热土上,涌现出了“常、陈、崔、马、阎、桑”豫剧名旦六大家,常派刚健清新,塑造人物性格鲜明;陈派唱做并重、表演含蓄俏丽;崔派以幽咽低回、含而不露堪称一绝;马派以嗓音明亮纯净、清脆圆润见长;阎派三分造型、七分神韵,力求新声;而桑派尤以口齿伶俐、韵乖字巧而出名。
她们都出生于上世纪一二十年代,经历过苦难的洗礼,彼此间有着深厚的交往,惺惺相惜。在豫剧声腔艺术及表演上都有独树一帜的见解与成果,她们用心血和智慧共同把豫剧推向了一座高峰。
我们常说上个世纪的戏迷观众是幸运且幸福的,她们得以窥见舞台上最好时代的她们,也会在田间地头有着亲切的交流。
只此戏曲,牵系一生。氍毹尘梦,倾心竭力。而今弦音在,人却相继远去。
我们告别马老,向那个辉煌的豫剧时代告别,化作永远牵系的思念……
04·
《祭马老》|冰花
哀吾马老,驾鹤西归
期颐之年,寿终正寝。
我辈痛悼,哀思不尽。
为敬神位,乃撰草文。
马老一生,身出寒贫。
六岁学艺,受尽艰辛。
七岁登台,流离颠沛。
十四成名,竭力尽心。
岁月辗转,多舛之身。
动荡岁月,血泪斑痕。
艺海无涯,未忘初心。
戏比天大,梨园情深。
汗洒中原,百姓最亲。
精炼艺术,精益求真。
一挂两花,内外皆闻。
呕心沥血,桃李满门。
百岁之龄,情系乡亲。
艺界龙凤,希世之珍。
倾其一生,为国为民。
艺传四海,德满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