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济深:杀了很多共产党人,毛主席为何还请他当中央政府副主席?

平安评过去 2024-07-25 10:29:38

李济深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经历了太多令人瞠目的转折与机遇。从一名激进革命青年到成为中华民国军政界的重要人物,从亲手屠杀共产党人到最终与共产党携手并肩缔造新中国,李济深的人生道路简直像一出震撼人心的大戏。而最令人费解的,则是毛泽东为何会不介意当年的血仇,反而亲自提名这位屠杀过共产党人的老对手出任新中国副主席一职?难道仅仅是出于政治需要的无奈之举?还是李济深当真有着不为人知的杰出贡献?让我们一同解开这个历史谜团。

跌宕人生历程:从激进青年到军政要员

1885年,李济深诞生于广西苍梧一个贫农之家。年少英武,他怀抱救国救民的理想,辛亥革命爆发后,李济深果断加入革命党人的队伍,亲赴战场,数度大败清军,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垂垂老矣的统治赢得了宝贵的时机。革命胜利后,李济深没有止步,他继续在军政界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

1914年起,李济深长达5年的时间在陆军大学任教,培养了不少后来为国家作出卓越贡献的军事人才,例如徐永昌、黄旭初等人,皆是其门生。凭借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和教育造诣,李济深赢得军中极高的声望,人称"全国陆军皆后学,两粤名将尽门生"。这为他日后在国民党内崛起奠定了基础。

1920年,孙中山领导的政权在广东曲折艰难地打开了局面,李济深加入孙中山麾下,一举成为国民党的高级军官,参与重要决策。1924年,国民党创办陆军军官学校,即著名的黄埔军校,李济深出任教练部主任,亲自训练新军,为国民党革命武装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925年,李济深获晋升陆军上将军衔,主持解放雷琼,巩固了国民党在广东的根据地。次年国民党发动北伐,他被任命为上将总参谋长,亲自部署部队作战,率领铁军打遍沿途大小战役,为推翻北洋军阀政权赢得了宝贵经验。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李济深在广东响应号召,对付共产党武装。之后他更是进入南京国民政府中枢,负责统帅军火。可谓是在革命浪潮中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巅峰。但就在这时,李济深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却也酝酿成型,为他日后陷入跌宕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朝野分途阔别情:与国民党渐行渐远

虽然初期在国民党内担任重要军政职务,但李济深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日渐加深。蒋介石专横独裁、排斥异己的作风,引起了李济深的不满和反对。1929年,蒋介石与广西军阀李宗仁爆发内战,李济深亲自前往南京调解,当面指责蒋介石破坏党的团结,这触怒了蒋介石,他一怒之下将李济深关进南京汤山监狱,并下令永久开除其党籍。

这只是李济深与蒋介石矛盾的开端。获释后,李济深继续在国民政府任职,但他与蒋介石的裂痕已难以弥合。1933年,国民党对共产党军队的"围剿"愈演愈烈,李济深联合其他将领在福建发动政变,号召与红军联手反对蒋介石、共同抗日。这无疑是对蒋介石最明确的反抗和挑战,蒋介石大怒,再次将其开革出党。

此后,李济深不得不逃亡香港,在那里继续反蒋抗日的斗争。他出版报纸、组建联盟,矢言要推翻蒋介石的独裁统治。1936年的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勉强重新任命李济深为国民政府要职,但这只是权宜之计,无法掩盖两人已经决裂的事实。

抗日战争时期,李济深积极支持国共合作抗日,但战后蒋介石又一次背信弃义,准备发动内战,遭到李济深强烈谴责。在内战阶段,李济深公开撰文,号召"每一个对国家负有责任感的人"共同制止蒋介石的错误政策。这无异于将矛头直指蒋介石,蒋介石终于彻底失去了耐心,第三次将李济深开革出党,并命令全国通缉。

1948年,已年过古稀的李济深只身前往解放区,并代表民革宣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彻底和蒋介石分道扬镳。虽然在国民党内叱咤风云多年,但最终李济深还是选择了与蒋介石决裂,坚持反对一个人的独裁专制,为国家和平统一而不懈奋斗。

西安事变被蒋掳留,在监狱中品尝苦果

1936年12月,著名的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军阀遵从共产党领导人的劝说,被迫"扣押"了蒋介石。这一事件震惊中外,也给李济深的命运带来了新的转折。

事发当晚,蒋介石便派人前往西安,要求李济深亲自赶往调解。此时李济深已年过半百,从革命年代就结识过共产党人,他对共产党并无太多成见。到达西安后,李济深也认为应该尽快结束内讧,实现国共合作、全力抗日。

谁知,蒋介石对李济深的"临危受命"另有打算。李济深抵达西安后不久,就遭到了蒋介石的反扣,被囚禁在西北军阀马步芳所设的私人监狱中。尽管孤身一人身陷囹圄,但是李济深并未因此迷失方向。相反,他在铁窗生涯中沉思了祖国的前途命运。

监狱的严酷环境使李济深深有体会。漫长的岁月里,他只能日渐衰老,饱受囚犯的冷遇。铁窗外,则是抗日战火的硝烟遍野。李济深曾在狱中自问:"我一生为革命而奋斗,今朝既至如此地步,当下理当奈何?"

终于,在反复沉思之后,李济深得出了结论:国家大于一切,统一胜于一切。他写下"中华一家亲,皆当同舟济"的诗句,表达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对和平统一的执着追求。正是这份执着,令他赢得了中共领导人的尊重。

在狱中,李济深还展现了高度的远见卓识。他明白只有国共两党团结一致,携手反对日本侵略者,中国才有出路。而此时,国民党内部对抗日战争的态度却是暧昧徘徊。李济深就一再书函蒋介石,力促其"一致对外"、全心抗日。

不久,西安事变就被和平解决了。但李济深并未获释,反而被蒋介石带往南京,继续被软禁。不过,他在狱中的表现,已让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对他改观重新。毛泽东后来回忆说,正是西安事变期间李济深表现出的爱国精神和远见卓识,才令中共决定在解放后重用他。

临危受命:成为新中国副主席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全面胜利,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最终夺取了全国政权。在新中央人民政府的组阁过程中,毛泽东出人意料地提名了李济深担任副主席之一。

事实上,早在建国前夕,中共就已经开始着手安排李济深在新政权中的去留。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都认为,作为民主人士、老一辈革命家的李济深,完全可以被重用。他在西安事变期间表现出的远见卓识和爱国情操,也令中共对他改观重新。

在当时的形势下,中共力主统一战线,拥有李济深这样的资深民主人士加入,可以凝聚更多民主党派和非共产党人士的支持。1948年,李济深亲身前往解放区,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参加了遵义会议,公开宣布拥护中共。这一立场使他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同年,李济深就获得了中共中央的正式任命,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为新中国的创建贡献了力量。虽然已年过古稀,但国共矛盾曾令他备尝苦果,如今民族独立解放的曙光终于破晓,他自然是内心充满喜悦。

1949年9月下旬,中共准备宣布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李济深被毛泽东亲自提名为副主席人选之一。毛泽东当时解释说,李济深过去虽然犯过错误,但最终还是"全心全意地为祖国服务"。周恩来也大力为之正名,称赞"李济深在新民主主义阶段中作了很大贡献,是受人尊重的民主人士,应该予以充分信任,让他来扶助共和国事业。"

这一决定受到各界的广泛拥护和欢迎,很多人都认为,李济深确实是一位"大隐隐于朝"的贤者。不过,作为副主席,李济深实际上并不负责具体事务的执行,更像是担任仪仗性的象征角色。

1949年10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的开国大典上,李济深以72岁高龄身穿中山装,随毛泽东、周恩来等一同亮相天安门城楼。这一历史性时刻,必将永远铭刻在他的脑海中。可以说,经历了跌宕人生后,李济深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最高归宿。

华冥迟暮:在新中国华贵离世

新中国成立后,尽管担任副主席一职,但李济深实际上已不再过问具体政务。在个人生活上,他依然保持着简朴俭朴的作风,不摆富有阔气。

作为国家的元老级人物,李济深在休养生息时,却颇有隐士风范。他喜欢在北京城里悠闲地散步,亲近群众,感受新中国的欣欣向荣。有时他也会泛舟于北海公园的湖面,欣赏当年颐养池的胜景。每逢节日佳节,李济深必定着中山装现身观礼,受到各界瞩目。

虽身居高位,但李济深从不摆夷之勇,平易近人一如既往。他会不时造访旧部下,和战友们叙谈往事。生活上亦朴素无华,仍保留着武昌起义时期的清贫风格,足见其清正廉洁不为金钱所惑。他颇有几分宋朝贤臣范纯仁的风范,谦逊有礼、不矫不燕。

在新中国初期,李济深还为国家的建设出过一些主意。他曾于1953年联名向政府提交《关于加强国防建设的建议书》,就海防、空防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不过这些见解并未真正被采纳和付诸实施。

退休后的大部分时光,李济深都是默默地度过的。他不轻易现身于公众场合,但却总是有目光注视着祖国的前程。1958年的"大跃进"时期,他曾对毛泽东的做法表示保留;而文革爆发后,更是对此深感痛心和无奈。

1969年,李济深迎来了人生的终点站。这位曾经当过国民党的上将总参谋长、又出任新中国副主席的老人,在北京和平离世,终年84岁。毛泽东得知噩耗后,当即发来唁电,盛赞李济深是"为民主革命事业英勇斗争的老同志"。后来李济深的遗体被火化,骨灰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结尾

就这样,这位经历坎坷命运的老人,终于画上了人生的最后一笔。他的一生堪称一部活印史,饱经沧桑、跌宕万状,却始终矢志不渝为国家和平统一而奋斗。正是这种矢志不移的精神,令其最终成为新中国光荣的缔造者之一,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爱国恋歌。

0 阅读:17

平安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