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隶书创作的一个主要方向就是把篆书的意味融合了进来,有书法家指出,这种创作方法恰恰是提升了隶书书法的高古和趣味性,赋予了隶书书法的时代意义。因此,在许多书法大赛上,都有很多书法爱好者用这种方法去创作,只要符合书法大赛的某些要求,想要入展其实也就是一个再也简单不过的事情了。正如一位书法爱好者所说,如果掌握了书法大赛的规律要求,并且运用合适的方法,那实在是再容易的事情了。

上面这幅隶书楹联作品,因为作者很好地把握了书法大赛的规律要求,在隶书的创作上运用了篆书的笔意与字形特点,将二者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隶书风格,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其实,要说隶书的新意,并不是指现在我们看到的新意,而是在几千年以前,篆书在向隶书过渡时期所形成的书体,既有篆意,也有隶意,还有楷意,这些都是一种过渡性的书体,而把这种非成熟的书体,照搬到书法大赛上,往往获奖率是很高的。

可能有很多人要问,本来已经成熟的书体,只要我们把它们写得很好,为什么在书法大赛上不能获奖,反而那些过渡性的书体更容易入展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书法大赛的一些规律特点上说起。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去写王羲之,根本就写不过人家,并且大家写出来的几乎都是同一个风格与形式,这是没有意义的。另外,在经过几十年书法发展的历程来看,当代书法大赛上的评委们已经见惯了那些成熟的书法风格,而同样作为古人遗留下来的作品,那些非成熟的则更具有书法意趣,也符合书法大赛的创新要求。

从上面的这幅隶书作品来看,作者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去创作。一是在隶书创作时,融合了篆书的笔意与点画特点,让隶书显得更加高古与相拙。二是在作品中使用了书法的艺术性特征,表现书法艺术的主要风格特点。下面对这两个特点作一简要的介绍,以期能给书法爱好者带来借鉴和参考。

融合创作是当代书法大赛作品的主要亮点。为什么要融合创作?以前,有人认为,篆隶一家,意思是篆书和隶书是同一种书体,秦隶、古隶,都是古老的隶书风格,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并不会显得让两种书体有所分离,恰恰相反,二者经过合理的融合后,则更显高古与朴拙之气。还有就是,隶书是篆书的隶变书体,也就是一种过渡性书体,在过渡过程中,古人就是这么融合起来书写的,并没有什么错。

书法的艺术性创作方法。有的人觉得,书法的艺术性不适合篆隶书法,而是针对草书创作的,其实这种说法是片面的。草书自有草书的艺术性,篆隶也有它的书法艺术性。如果有人看不到这一点,就以上面第一幅作品为例可以进行一些分析研究,或许可以得出一定的结论。这幅作品中,作者除了运用笔法外,在墨色的变化上、字的大小、轻重等多个方面,提升书法的艺术性表现,是一幅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创作方法。

对于上面的这幅获奖作品,大家还有哪些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观点,一起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古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