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重任建劲旅征战沙场——施义之,从新四军战士到21军政委(三

绿拂晓 2024-04-13 17:49:09

作者陈枫 王皇义推荐

(1917年12月10-1995年10月29日)

担重任建劲旅征战沙场

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1945年10月,施义之调任十一旅政治部组织科长。为培养八分区(淮北路西地区)地方武装的干部,同政治部乐于弘副主任一起办了支书训练班。带领学员一边检查各县武装工作,一边结合工作的检查培养教育干部。经过一月余的检查研究总结,完成了培训任务。这是施义之初步涉及组织干部工作。

11月,十一旅和十二旅部分编为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十一旅31、32团编为九纵队的73、75团,33团留在津浦路西属十二旅为34团,十二旅的34、36团编为九纵队的77、79团,泗宿独立团为81团。九纵队除上述五个步兵团还辖原四师的骑兵团。十一旅机关改为九纵队机关。施义之任九纵队政治部组织科长,兼任教导大队的副政委(政委是纵队政治部主任兼),这样他对全纵队干部又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对全面工作能力是一次提高。

1946年7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议,调集62个旅进攻华东地区。九纵队先后进行了槐巷、濠城、大山、灵璧自卫反击和防御战,以及朝阳集、泗县战斗。8月蒋军占领淮北地区向淮阴进攻。九纵队在泗阳到淮阴的运河南岸百余里进行运动防御战。施义之虽在机关工作,但经常深入前线,并负责组织机关干部抢救伤员。在马厂阵地告急时,他奉命率九纵队特务营一个多连和骑兵大队前去增援。九纵队在八天八夜运动防御战中,与敌三个整编师浴血奋战,多次阵地失而复得,阻滞了敌人的进攻,保证了华中党政机关安全地从淮安淮阴地区转移。

1946年10月,施义之调任73团(后为二纵队13团)副政委,1947年5月任该团政委。施长期在机关工作,到73团(即13团)上任前,张震司令员同他谈话说:“你政治上原则性和政治嗅觉的敏锐性是好的,因此你反映的意见,发现的问题一般是正确的;但你缺少处理问题的经验。”并鼓励他要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和严格的要求,加强73团部队的思想作风建设。他知道自己缺乏的是实战经验和全面领导工作的经验,决心积极主动地到战斗实践中提高。

九纵司令员张震

1946年11月,敌人又集中25个半旅分四路向我进攻。我军选择其中一路,发动了宿(迁)北战役。这是华中战略防御战中较大规模的一次运动歼灭战。九纵队在阻击战中血战来龙庵五华顶阻滞分割了敌人后,与兄弟部队一起把敌人包围在仁和圩子。施所在的73团从西北角突入。经过两天一夜的战斗,毙敌600余,与兄弟部队一起全歼敌69师,毙敌中将师长戴子奇以下3000余人。

1947年1月中旬,九纵队奉命以其77、81两个步兵团和骑兵团两个大队组成淮北挺进大队,18日渡运河挺进淮北。九纵队主力编为华东野战军二纵队五师,辖13(原73)团14(原75)团15(原79)团。接着奉命参加讨郝(鹏举)战役。五师和兄弟部队分别攻占白塔埠驼峰、上林等地,活捉了郝鹏举。

5月份孟良崮战役中,为保障全歼敌整编74师,施义之所在的13团在师率领下与兄弟部队插入孟良崮侧后,阻击敌人增援部队。经过艰苦的防御和反击,反复争夺,给敌增援部队重大杀伤,俘敌800余,13团伤亡200余。

1947年7月,五师参加了南麻、临朐攻坚战。时值雨季,阴雨连绵,部队同南麻守敌整编十一师、临朐守敌八军进行激烈战斗后撤出。这两次战斗,我军伤亡较大,部队转到诸城以东地区休整。遂于9月撤销15团,分别补充到13、14团,同时将三个团的教导队和部分连排干部组成师教导大队,为恢复15团建制做准备。施义之离开13团,改任教导大队政委。到了1948年1月,部队于胶南休整后补充了大量新兵。遂以教导大队为基础,以伤愈归队的同志为骨干,成立了新的15团。开始仅有二个营,后调滨海军分区警备营编为第二营。施义之任该团政委。

施义之在教导大队三个月中,深入到学员中了解思想,针对性的开展团结互助活动,在军事政治训练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复建15团后,开头干部中认为新团的工作不好搞,不想干。施义之先在团领导干部会上组织讨论,帮助大家提高认识,决心共同努力,建设一支团结一致、有严格组织纪律、能打仗的团队。在团领导干部认识一致的思想基础上,动员和团结广大干部骨干。这样为建团做了有步骤的组织工作和思想工作,大家从不安心转而上下团结一致,决心将15团建设好。

施义之认识到,一个坚强的团队,领导班子的团结、党政一把手的团结非常重要。因此对上级指示交给的任务,首先在领导一班人中间学习讨论,统一理解。要求干部经常深入到连队,对部队情况定期分析研究,对部队存在的问题形成统一的认识。各项任务经党委集体研究,形成决定后,分工、分头大胆去干,发挥了党委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的作用。当班子内部意见有分歧时,首先搞调查研究,分别交换意见,有针对性地学习毛主席著作或上级指示,在提高认识、解除误解的基础上,达到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团领导班子的团结保证了整个团队的上下团结、干群团结,就能保证同心协力完成各项任务。

益林战役

1948年2月,二纵五师在苏北兵团领导下南下华中,跨过陇海路部队一起攻克益林,全歼守敌一个旅两个团,俘旅长王匡以下1000余人。益林战斗的胜利,减轻了中原、山东两大解放区的压力,也给“两淮”敌人以重大威胁。

益林战斗中,因15团一营在扫清外围任务时,对一个敌人的隐蔽暗堡没有发现,误以为已经没有敌人,误报了情况,致使四师领导同志看地形时遭暗枪,师长牺牲,这是一次血的教训。15团为此召开了团党委扩大会进行检讨,施义之和牛子明团长主动承担责任,要求上级给予处分,同时对营以下干部进行批评教育,接受教训。施义之把上级给予团长和政委警告处分在全团面前公布,强调在作战中必须树立认真、细致、切实、准确的作风,不得有半点马虎,以血的教训教育部队,促进部队战斗作风和思想作风的建设。

1948年5月,部队参加了伍佑战斗(又称盐南战役)。该战役后阶段为突破敌人的合围圈,施义之率15团三营指战员,在新洋港河中段伋家搭船桥,保障全纵队过河北上。天亮后,船桥因涨潮被冲断,他又率部绕道黄家尖渡河。

5月28日,他率一、三营抢占串场河上岗大桥,保证纵队万余人马向西突围,摆脱了敌人的包围。15团随纵队北越陇海路后,一举攻克刁里团的敌据点,全歼敌竹庭保安队一个加强连,俘敌100多人,缴山炮两门。

下午三时墩尚敌人突围,15团主动出击,配合兄弟部队全歼突围敌人。接着又南下苏北。趁两淮地区敌军空虚,五师攻克了宿迁、淮阴间的众兴。施义之与团长指挥部队完成众兴北门的突击任务,众兴战斗后,宿迁守敌逃跑。这一战斗打破了敌人的运河防线,打通了苏北、淮北解放区的联系。

1948年7月下旬,部队在沭阳东南潘小河崖一带进行新式整军运动,施义之认真贯彻传达了“土地法大纲”和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三整(自下而上进行组织、思想、作风整顿)教育。部队以连队为单位开展诉苦运动,苦大仇深的同志在军人大会上诉说自己家庭受地主恶霸、乡保长的欺压摧残、受高利贷盘剥的苦情,激发了同志们的阶级仇恨,认识到,百姓要翻身,必须彻底推翻蒋介石反动政府。

同时,在提高觉悟的基础上,自觉的联系自己进行“三查”。各级在党委和支部领导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大家自觉的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部分干部中有军阀残余作风、居功骄傲闹不团结的,部分干部战士中有家乡观念、怕苦畏难厌倦情绪的,以及解放战士的增加,带来一些旧军队习气,违犯纪律现象的,等等。认识到这些问题都是与人民军队本质及战争需要不相容的,应该克服改正。干部战士结合自身存在的问题,制定个人改进计划,经过民主讨论,制定比较切合实际的单位改进措施,民主选举产生连队革命军人委员会,使军事、政治、经济三大民主制度化、经常化,检查督促连队整改措施贯彻执行。这是加强部队建设的重要环节。

南临战役中旳功臣们

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攻坚打援,拔掉山东腹地的敌人据点。苏北兵团奉命北上,参加济南战役。五师凭依沭河,粉碎了敌人的阻击,为纵队北上打通道路。济南战役于9月16日打响,24日胜利结束,全歼守敌十余万,生俘司令王耀武。

10月11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淮海战役作战方针”。10月22日,中原部队攻占郑州、开封,中野和华野从战略上配合进入到战役上直接协同,淮海战役成了两大野战军的共同任务。

战役前部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指示和华野的曲阜会议精神,认识到解放战争在进入战略决战形势下,必须高度集中统一,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指挥、统一政策、统一纪律;认识到任何无组织、无纪律、无政府的行为都会对革命事业造成极大危害。要求我们发扬革命英雄主义,要善于抓住时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怕困难牺牲,上级指到哪里打到哪里;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任何任务都是战役的一部分,都会影响战役的全局。

施义之要求全团营连干部,根据接受的任务和各单位的情况,积极主动进行战斗,不依赖、不等待,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订出加强组织性纪律性的决议,还号召在战斗中创造英雄模范单位和个人。部队还开展了河川战、攻坚战的战术技术训练。同时补充了兵员,调配充实了班排干部。同志们“摩拳擦掌”等待战斗打响。

淮海战役打响了,五师奉命为保障侧翼部队的安全,从宿迁向西疾进,包围了还没有来得及向徐州收缩的敌107军军部和260师于邢圩。15团二营和团炮兵连包围大王集107军教导团。当晚组织部队土工作业,工事做到敌人前沿。第二天施义之带作战参谋来到二营阵地,召开连以上干部会,传达师命令和团党委对二营歼灭教导团的要求,动员说:这一仗不仅是歼灭一个教导团的问题,更是直接关系到孙良诚投降问题,师团党委要求你们发扬英勇顽强、猛打猛冲、不怕牺牲精气高涨。下午发动攻击,在半小时左右就全歼107军教导团八百人。被我包围在邢圩的敌人恐慌万状,军心动摇。

孙良诚在我军事打击、政治压力下,于11月14日上午8时率107军军部、直属部队、260师共6000余人放下武器。敌261师也被兄弟部队全歼。敌徐州东南门户被我打开。大王集战后,施义之率15团配合兄弟部队抢占和坚守徐州东马山,保证我碾庄前线部队全歼黄伯韬兵团。

随后,施义之率15团随师南下宿县,蚌埠间津浦路西侧堵击敌人,保障中原野战军歼灭包围于双堆集黄维兵团。12月15日,中原解放军在华野三个纵队参与下围歼了黄维兵团。

11月30日,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放弃徐州,逃到永城东北陈官庄地区。15团随五师奉命进入陈官庄东南的堌上郭楼一线,担任固守任务,堵住了杜聿明集团南逃道路。这时,中央军委正在组织平津战役,令华野暂停对杜聿明集团的进攻,开展敌前练兵。对敌俘进行教育改造,开展对敌政治攻势,施义之指示各营连用迫击炮送宣传弹,敌前简短政治喊话,乘夜给对方送食品、香烟等,争取中下级军官、士兵投诚。这期间四连夜袭敌王庄阵地,歼一个连,创小分队歼敌范例。

1949年1月6日,我军发动总攻,15团攻击穆楼,敌不支逃跑。五师遂全线出击,将近万敌人歼灭在野地里。战斗于1月10日结束。淮海战役历时65天,歼敌56万,获得了全面的胜利。

淮海战役后,全国解放军实行统一编制。华野二纵队改称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一军,五师改称62师,下属184、185、186三个团。十五团改为186团。

施义之和186团在鲁南韩庄以东休整后,奉命乘火车沿津浦路南下到合肥,再行军到巢湖边全团开展渡江大练兵,成立水手队在巢湖训练。3月中旬,62师奉命南下至长江边,准备渡江作战,担任第二梯队。渡江战役中,186团奉命担任21军正面钳制任务,火力封锁江面,掩护第一梯队过江。五连于老洲头启航,在铁板洲边与敌遭遇,激战半小时,搜出三艘汽艇,俘敌80余人,缴获机枪四挺。全师在22日全部渡过长江,向杭州进发。

我们的部队进入了杭州市,施义之教育全团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遵守入城“约法八章十项守则”。为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不住民房,露宿街头。干部战士一律不买东西,许多连队没有菜吃以盐水下饭。以模范行动扩大我党我军的影响。

5月5日,二十一军奉命撤离杭州,继续南下。62师奉命到萧山集结,186团于7日晨离杭州抵萧山南山头阵地集结待命,施义之领导全团认真学习七届二中全会的精神。认识在新形势下不能丝毫松懈斗志。坚持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糖衣炮弹的侵袭。认识解放军永远是个战斗队,同时也是个工作队。对少数同志羡慕城市生活,贪图安逸敲起了警钟。总结了渡江以来工作经验,再一次讨论进入城市执行好政策纪律问题。

解放杭州

5月中旬,二十一军向浙中、浙南进军,负责扫清残敌,接管城市。186团进军驻诸暨,27日歼灭敌许长水部,毙敌俘敌200余。6月14日,全团向临海进发,21日抵达临海大田。这时62师主力已先抵达临海,浙江省保安旅少将戚永年以下3000余人,在我军压力和台州地区地下党策动下起义,62师解放了台州地区。浙江保安司令王云沛部下蒋志麟部和徐庆祥、应老三等匪部盘踞仙居。施义之率186团一、三营(缺二营)奔袭仙居,分二路乘夜围城,因山区地形复杂,部队运动困难,一路因向导带错路而迟到。匪见我主力已到便乘隙逃窜。

7月5日拂晓,仙居城解放。施义之兼仙居县第一任县委书记,与地方干部一起发动群众,建立政权。186团多次进剿盘踞仙层山区的蒋志麟部,被其逃脱。在186团接到师部调防命令时,群众老报蒋志麟的动向。施义之估计蒋志麟获知我部队调防不会转移,决定打他哥回马枪。经师领导同意,当晚三营、团教导队同来接防的师侦察营在施义之和参谋长胡开德率领下夜袭蒋志麟部,一举毙俘敌300余人,端掉了这一股土匪。(蒋志麟带几个随从逃跑,以后在杭州被抓到处决)。7月29日,186团由仙居进驻温岭地区。

肃清残匪

为执行毛主席关于“人民解放军永远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指示,62师抽调了300多名干部战士组成工作队,进驻台州地区沿海各县的一些区、乡。施义之十分重视工作队的工作,亲自对186团工作队员进行动员,反复强调:新区政权不建好,多项政策不能贯彻。群众发动不起来,残匪不能肃清,而残匪不肃清,我们的政权就不能巩固和发展。所以执行工作队的任务是十分光荣的,也是会遇到困难的。他鼓励大家克服困难,说蒋介石800万军队我们都把它消灭了,工作中遇到困难也一定能克服。

为执行好两队任务,施义之兼任温岭县剿匪委员会书记,继续清剿残匪,同时在团部驻地新河镇开展群众工作,教育青年学生,发展共青团员,鼓励他们走革命道路。工作队在工作中,深入基层,访贫问苦,细致地进行调查研究,同时加紧打击土匪、镇压恶霸。经过四个月的艰苦工作,废除了旧社会留下的保甲制度,帮助建立了人民基层政权。同时完成了基层党、团组织的建设,成立了民兵组织,普遍进行了减租减息,发动群众对恶霸地主的斗争,培养了一批基层干部和骨干,初步提高了群众觉悟。这就为今后开展各项工作、进行土地改革创造了基本条件,很好地完成了工作队的任务。

1950年春,部队参加舟山战役,工作队撤回。

(未完待续)

作者陈枫 华东三级人民英雄

0 阅读:0

绿拂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