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2070 字,预计阅读时间: 5 分钟
最近这两年,普通人越发感觉钱存不住了。
虽然知道要存钱,但日子那么苦,每次想着稍微花一点犒劳自己,但花着花着,月底一看钱又没了。
一方面,我们渴望享受生活,不愿错过每一个当下;另一方面,理智的声音又在不断提醒我们,要长期投资理财,为未来做好准备。
那么,活在当下真的和长期投资相违背吗?存钱为啥就那么难,以及如何在存钱和活在当下之间找到平衡点呢?
01、及时行乐的诱惑首先,我们得承认,及时行乐真的很诱人。就像那杯冰镇可乐,在炎炎夏日里,谁能拒绝它带来的瞬间清凉呢?但问题来了,如果我们总是选择那杯可乐,那么健康和身材可能就要说拜拜了。
投资中也是一样的,人们总是倾向于优先考虑眼前的即时满足,而低估未来潜在的更大收益。
假设你中了500万的彩票,给你两种兑奖方式,一种是立刻拿到500万的奖金,另一种是在有生之年每年固定发给你25万。你会选哪一种?
如果你现在比较年轻且身体健康,其实账算下来,第二种方案是更加划算的选择。但实际在面对这两种选择时,很多人还是会不假思索的选择第一种方案,先把500万奖金拿到手再说。
这个现象在心理学中叫作“双曲贴现”效应——为了眼前的利益,放弃未来潜在更高的收益。
很多研究结果都显示,人类的大脑难以思考长远的事情,因为里面包含了太多不确定性。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对未来的感知是下降的。
这就解释了为啥“今朝有酒今朝醉”听起来那么诱人。毕竟,未来的事谁也说不清,大脑会告诉你,还不如现在就爽一把。
同样的逻辑放到吸烟上,也是一样。虽然都知道抽烟对身体不好,但为了那一口的快感,很多人还是愿意拿未来的健康去换。眼前的享受,总是让人难以抗拒。
生活中,我们时不时也会遇到“拖延症”,就像是洗完衣服不想立刻晾,想着“以后再说吧”。这其实就是“双曲贴现”效应在作怪,咱们总觉得未来的问题,留给未来的自己去头疼好了。
02、存多少钱才算合格?存钱的另一个难点在于目标设定。
与即时消费带来的直接快乐相比,储蓄或投资的未来收益显得抽象且不确定,缺乏清晰的愿景支撑。
如果我今天用这笔钱来买一点小东西奖励自己,我是马上就能享受到这份小小的快乐。
但如果我把同样的一笔钱存起来或者拿去投资,未来一个月、一年或者10年后,它能给我带来什么呢?没有人能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打包票的答案。
此外,还有个经常会发生的事情就是“易得性直觉”:你会把别人的目标当成自己的目标。
比如,看到朋友们都在为买房存钱时,你可能也会不由自主地想要存钱买房,但实际上你内心可能更向往“自由”的生活方式,喜欢在不同地方探索发展的可能性。
再比如现在很多关于存款的讨论,“30岁有多少存款才合格?”“普通人存50万有多难?”
不知不觉中,你的大脑就被“植入”了目标:比如在30岁前存个100万,或者35岁前全款拿下1套房之类的。
但实际上,这些被“植入”的目标,可能并不符合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反而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和焦虑。
03、怎么样才能存下钱要有效存钱,关键在于建立个人化的、有意义的储蓄目标。这不仅仅是“我需要存钱”这么简单,而是要深入思考:我想要过怎样的生活?我理想中的退休生活是什么样子?
通过回顾过去旅行或休假中最愉快的时刻,识别出真正让自己快乐的元素,无论是与家人朋友共度时光,还是追求新奇体验与个人成长,将这些价值观融入储蓄目标中,使之具体化、个性化。
比如,你可以设立一个“梦想基金”,每次存钱时,都告诉自己:“这是为了我的夏威夷之旅”或者“这是我为兴趣爱好所准备的”。
这样的目标设定,能够激发内在动力,使存钱过程变得更有意义,更容易坚持。“存钱”对你来说就不再是一个抽象且没有目的性的名词,而是变成了一系列充满挑战、让你期待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未来事件。
那么此时,我们再回到最初的问题:活在当下,和为未来投资储蓄矛盾吗?
其实,两者并不相违背。
活在当下并不等于无节制的消费,而是一种珍惜每一刻,同时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的生活态度。
通过将储蓄目标与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生活、个性以及价值观绑定后,我们可以在享受当下与为未来投资之间找到平衡,实现真正的财务自由与生活富足。
存钱不再是负担,牺牲当下的快乐并不是单纯为了增加账户上的数字,而是为了未来更好地生活。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如果对你有用的话,也欢迎分享给有需要的亲朋好友 :)
————————/ END / ————————
您的专业财务策划顾问
桑尼先生
CFP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持证人,拥有基金、证券、保险从业资格。
这是一个有态度的,金融理财知识分享平台,关注桑尼,带你一起学理财、懂投资、多赚钱、防掉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