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凡是得罪过年羹尧的人,大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如果说前期位卑权轻的他还有所收敛的话,等当上了抚远大将军,这个本性便暴露无遗了。
他刚刚当上大将军,第一件事便是除掉了不听指挥的大将富宁安,连老十三胤祥都觉得他做的有点过分。可惜,雍正帝挺他,不仅不怪罪,甚至还觉得值: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有时候也不得不这样做……”
随后,年羹尧便在杀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运粮的粮道不听话,延误战机,杀!雍正帝的女婿哈庆生,仗着自己的身份,敢顶撞大将军,杀!还有孙嘉诚,仗着有雍正帝撑腰,非要在他的地盘上推行什么新政,照杀!
可是,年羹尧面对甘肃巡抚的顶撞,为什么只能扎帽子生闷气呢?
一、
实际上,年羹尧的杀戮心,早在他去四川当提督的时候,就已经展现了出来。
年羹尧并不是在四川本土提拔上来的官员,一开始在扬州做偏将,后来调到京城任职。再后来老四胤禛追缴户部欠款失势,年羹尧才在老八胤禩的举荐下,出任四川提督。
按理说,作为外来官员,初来乍到,本该跟当地官员搞好关系,至少也得和气一点。但年羹尧不这样,他上台第一件事便是借剿匪的理由,大开杀戒。更让人难以相信的是,仅仅一年时间,他就剿清了四川的匪患。
他的这种行为,在其他人看来,就是杀戮心太重,可以想象到,他在四川利用剿匪的理由,不知道干了多少起先斩后奏的事情。甚至,为了排除异己,不惜给对方扣上土匪的帽子。
不要觉得他不会这样干,因为接下来的行为,就印证了这个观点!
其实一开始年羹尧,在老四胤禛阵营的重要性并没有显示出来,等到太子胤礽被废又被复立后,各位皇子们的夺嫡心才被彻底激发出来,老四胤禛也才开始精心布局自己的棋子。
因为年羹尧在四川提督任上表现不错,至少那股子狠劲,众人皆知。于是,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设计放了刘八女,并在选择谁去抓他回来时,邬思道说了一句:
“得物色一个厉害的角色!”
随后,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年羹尧,这也恰恰说明,年羹尧就是一个狠人!
二、
也就是说,年羹尧不仅自己把自己定性为了狠人,老四胤禛也在把他往狠人上面培养。
要知道,这一趟差事并没有那么好干,一不小心就会掉入万丈深渊。
首先,这是皇子们之间的争斗,牵扯到了几乎所有有野心的皇子,太子胤礽、老四胤禛、老八胤禩和老十三胤祥等。
太子胤礽为了拿到任伯安的《百官行述》,不惜要挟老十三胤祥,让他放了刘八女。这种放人的行为本就是违法的,而且,朝廷钦犯逃脱了,是必须报告皇上,随后才能派人去捉拿,显然,这里缺这个程序。
最后,就算刑部去抓逃犯,也不是哪里的兵都可以调的,最起码不能派四川的兵去安徽抓刘八女。
所以,当年羹尧将老十三胤祥的手谕拿给手下将领看时,岳钟琪就提出了疑问:
“我们是四川的防兵,让我们去安徽拿人,这于体制不合,十三爷为什么会下这样一道手谕?”
实际上,这种顾虑并不是岳钟琪才有,年羹尧心里也在打鼓。但是,随着老十三胤祥的手谕一起来的,还有一封老四胤禛的手谕。让年羹尧回吏部述职,经过江夏镇的时候,顺带着把刘八女,以及《百官行述》带回来。
但年羹尧并不傻,也非常谨慎,他知道这个差事不好干,去人家的地界拿人,少不了刀光剑影。那么,他是选择继续在老四胤禛阵营当狠人呢,还是找机会投靠其他势力?
三、
正因为有了这个疑问,这才有了年羹尧的夜访张廷玉,他想知道在皇上心目中,自己到底是个啥样的人?
年羹尧去拜访张廷玉,不可能空手去,他还特意带了四件礼物,分别是橘子,扇子,蜀锦和天麻。当然,他带的这四件礼物,也不是随便带的,而是寓意深刻:
橘子嘛,是四川当地的特产,代表着吉,是在问,自己在皇上的心目中是否安好;扇子呢,一般是雅士行为,代表自己跟张廷玉是同行,咱俩都是给皇上卖力的,拉近距离;蜀锦也是特产,寓意前程似锦,这是在问自己的前程;天麻是药材,寓意是良方,其实是问张廷玉,自己现在的情况,该怎么办?
张廷玉也很实在,前三个问题没办法回答他,但是第四个问题可以回答他,自己还是不希望他继续当狠人:
“希望你多一点仁心,少一点戾气!”
多一点仁心,老四胤禛交代的事就办不成,少一点戾气,自己就很难从江夏镇案件中脱身出来。思前想后,年羹尧还是玩了一出更狠的,不仅杀戮心重,还重到连江夏镇的妇女儿童都不放过的地步。
这样一来,年羹尧的罪过就大了去了,不是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一招卸磨杀驴就能交代过去的。要么,双方都没事,要么,咱们主仆几个,一起完蛋。
这下子老四胤禛也傻眼了,只能硬着头皮保了,回头还嘀咕一句:
“这钟也邪性,没个准点儿,我看还得送造办处去修修了。”
四、
但是,我们也不要被老四胤禛的外在表现给蒙蔽了,就杀戮心来讲,他比年羹尧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一方面怪年羹尧滥杀无辜,但自己呢,转身就把跟在自己身边的坎儿给宰了。另一方面,他表面上送年羹尧去柏林寺,是想消除其杀戮心。实际上,他是在想消除自己的杀戮心,还好,年羹尧悟到了这一点,出来后说了一句:
“主子您是菩萨转世,奴才应该做一个护法的金刚!”
身为菩萨的老四胤禛当然讲究慈悲心啦,但是身为护法金刚年羹尧,又该干嘛呢?
呵呵,就像和尚不杀生,但少林寺还是养着一群武僧一样,说到底,还不是为了维护菩萨的慈悲心,自己去充当马前卒,当杀手!
为此,老四胤禛还挺高兴:
“你能悟到这一点,可见佛法无边哪!记住,佛家说的大慈悲心,就是儒家说的仁心。”
就这样,在以后的道路上,年羹尧就一直充当着老四胤禛的打手角色,怎么狠,怎么来,以便维护老四胤禛的大慈悲心。
甚至于在老四胤禛争夺皇位的过程中,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毕竟重兵在握的老十四胤禵就一直被年羹尧卡着脖子,为此老十四胤禵还冲老十三胤祥大吼:
“皇阿玛当初究竟把皇位传给谁?你为什么赶到丰台大营夺兵权?雍正为什么急急忙忙地部署年羹尧暗中断我粮草?”
五、
雍正帝即位之后,年羹尧的作用并没有因为地位的升高而改变,依然充当着狠人角色!
刚即位的雍正帝,第一个面对的挑战就是无人可用,至少之前西北的军中人士不能用。可是,让年羹尧当大将军,又惹得那群旗人不高兴,尤其是老九、老十和老十四,他们怨声载道,挖苦雍正帝,讽刺雍正帝,外带败坏他的名声。
这时候,年羹尧又要替主子分忧了,上任后当机立断,立马射杀了不听指挥的富宁安。也就是说,为了杀鸡儆猴,雍正帝不惜牺牲掉了一支部队,这种本钱下的足够大。大到连老十三胤祥都在思考,到底划不划算,但雍正帝觉得划算。
富宁安是老十四胤禵的人,原本想给年羹尧个下马威的,结果自己被射成了刺猬,至此,西北军掌控在了年羹尧手中。
其实,不止富宁安,年羹尧连雍正帝的女婿,也就是哈庆生也给宰了!
哈庆生在《雍正王朝》这部剧中并没有出场,仅在张廷玉跟雍正帝的对话中出现过,当时雍正帝刚敲定了年羹尧当大将军,张廷玉就汇报了一件事:
“您的女婿哈庆生,到上书房托人说过几次了,让见着您的时候提一提,能不能从西北大营把他调回京城来?”
结果雍正帝来了一句:
“他妄想!”
甚至于,张廷玉提到哈庆生还给带了十几篓蜜桔,看看能不能通融一下,结果雍正帝又是一句:
“统统扔到金水河里去!”
六、
旗人如此不争气,雍正帝也很无奈,但是光杀一个富宁安,显然无法平息宫里的闲言碎语,于是他又下了一条命令。
那就是,让十名上三旗的侍卫,再加老九胤禟,都去大西北历练一下!
自己的女婿去了大西北,自己的干将去了大西北,现在又把御前侍卫和皇上的兄弟派去了大西北,别人不能再说什么闲话了吧?
年羹尧在军中也确实狠,当着御前侍卫们的面,直接让自己的亲卫剁了手。当时就把这群人吓傻了,不仅挨了几十大板,连老九胤禟都被逼下跪。为了让这群人心服口服,而不是背后再打小报告,年羹尧甚至杀掉了雍正帝的女婿哈庆生:
“今日不杀尔等,并不是我不敢。哈庆生此人你们知道吗?他是皇上身边四格格洁明的女婿,他原来也在我的军中。上个月,我让他督办军粮,他竟敢误了三日期限,我就请出天子令箭来,一刀斩了他,而且是先斩后奏!皇上不但没有怪罪我,还下旨表彰。”
是啊,雍正帝的女婿哈庆生因为耽误军情都敢砍,那么田文镜手下三品粮道耽误运粮,被砍也就顺理成章了。
但是,事情到了这个时候,雍正帝已经感到不妙了。年羹尧表面上是替主上分忧,排除异己,但,他其实也在利用雍正帝的信任,树立自己的威望。
好在年羹尧够聪明,在雍正帝就要达到忍耐极限时,听从了邬思道的建议,围攻法轮寺,获得西北大捷。
七、
既然年羹尧杀戮心如此之重,佛挡杀佛,神挡杀神,一路狂奔,那么,为什么面对甘肃巡抚范时捷时,却怂了?
年羹尧杀的最后一个人是孙嘉诚,其动机不仅仅是报私仇泄愤,其中还涉及到雍正帝跟孙嘉诚的恩怨。
孙嘉诚一开始确实是站雍正帝一边的,其著名的三大谏,谏新朝铸币不合理、谏张廷璐科场舞弊、谏年羹尧是个奸臣。
但是,孙嘉诚并没有掌握一个度,有些事可以谏,有些事却不能谏。就算谏,也不能采取借天象的方式,这是大忌。是啊,只有皇上才可以代表上天,你孙嘉诚无论如何不能借天象异常,就说年羹尧是奸臣。这玩意空口无凭,全靠一张嘴,今天你可以说年羹尧是奸臣,明天就就能借天象说圣上是昏君。
所以,雍正帝很恼火:
“天道茫茫,圣人难知,你这分明是在假借天象,攻击朝廷的功臣。”
其实孙嘉诚借天象说事,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关键是他的身份很特殊。《雍正王朝》里,很多人知道李绂是清流派领袖,却不知清流派真正的老大是孙嘉诚。
你看他求雨的时候,是哪些人陪着他在太阳底下暴晒?
没错,就是那群清流,这其中就包括后来被砍头的李绂好友谢济世和陆生楠,还有就是刘墨林。若是让他们参赢了,那以后还有他们不敢做的事吗?
也就是说,这时候的雍正帝就已经在布局,怎么收拾清流派了。
八、
若是孙嘉诚一个人参年羹尧,或许雍正帝会慎重考虑,但是若一群人同时都参年羹尧,那他就不怀疑年羹尧,开始怀疑这群人是不是结党了。
所以,孙嘉诚之死,早就在雍正帝的意料之中,毕竟他当着年羹尧的面就说过:
“军令,孙某是不会犯的。脾气也是不会改的!”
年羹尧作为大将军,说一不二的人,一个孙嘉诚一直在身边说三道四,他不杀他,以后还怎么管人?
事实上,年羹尧杀掉孙嘉诚,并不是雍正帝要干掉他的直接原因。而是年羹尧对待新政的态度,才是他被干掉的真正原因,毕竟雍正帝执政之后,没干别的,就是在全力推行新政。可惜,年羹尧得胜归来之后,雍正帝在饭桌上求了他三件事,却都被无情拒绝了。
既然年羹尧不想进行整顿旗务的新政,那就只能派孙嘉诚去了,如果年羹尧在杀掉孙嘉诚之后,开始全力推行新政,也不会落得如此惨烈的下场。
要知道,有很多鲜活的例子在这里摆着呢,诺敏可是一个清官了,因为影响到了追缴户部欠款的政策,砍了;清流派,那可是掌握着全天下文人的嘴,也是因为妨碍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新政,砍;自己的兄弟们,不愿意整顿旗务,还搞出了八王议政,圈禁;就连自己的亲儿子弘时,有可能影响到后面新政的持续,同样杀!
九、
所以,一个年羹尧,就算是雍正帝的心腹大臣,不肯推行新政,照杀不误!
一不小心又扯远了啊,年羹尧如此心狠手辣,连孙嘉诚都敢杀,连九王爷都让他下跪磕头,怎么面对范时捷时,却无能为力,只能扎帽子泄愤呢?
范时捷跟其他几位不同,人家能当上甘肃巡抚,自然有人家的为官之道。
一是,范时捷没有什么把柄在年羹尧手上捏着,这跟田文镜手下的三品粮道不同。那个三品粮道确实是耽误了运粮行程,不管下没下雨,约定时间没到就是没到,可以军法处置。
而范时捷呢,是主动找上的年羹尧,以军务为由头,是来找年羹尧麻烦的,这两者的性质不同。这也导致年羹尧不得不接见,也没办法以这是小事为由,让他退下:
“军务不是小事,不解决的话恐怕有损年大将军爱兵如子的名声。”
二是,范时捷说话有理有据,也不耍横,军务无小事,为了军士帐篷一事,我作为堂堂一省巡抚都亲自来找年大将军来要了,总不能这么打发我吧?
是啊,年将军因为运粮官耽误了一天行程,二话不说就给咔嚓了。我这里凡事都汇报,你总不能因为军士没有帐篷住,赖我耽误军务大事,砍了我吧?
三是,范时捷擅长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战术,特意拉拢早就看不惯年羹尧的岳钟琪将军,并就驻防一事达成了一致意见。
要知道,岳钟琪是副帅,这还是年大将军亲自说的:
“上次甘东誓师,您登坛阅兵,岳钟琪是您的副帅,您告诫众将有事要随时禀告您或岳将军,哎,这在座的诸公都听见了。”
十、
交锋进行到这里时,年羹尧已经压不住火了,也知道这个范时捷是有备而来,一怒之下就要摘了人家的顶戴花翎:
“你这个甘肃巡抚不想当了?来呀,去掉他的顶戴花翎!”
其实年羹尧说完第一句的时候,范时捷愣了一下,发出了不可思议一声疑惑:
“哎……”
年羹尧是想通过威胁范时捷,要罢他的官,换来其屈膝求饶,维护自己的权威。而范时捷是万万没想到,年羹尧能胆大到这个地步,索性不用年羹尧动手,自己摘了吧:
“慢,无需劳驾,我这个巡抚正不想当呐,也好,老母年高,正等着我回家伺候呐。”
随后,自己摘了顶戴花翎,放在年羹尧的桌子上,“哼”了一句,扭头就走。这让年羹尧有火没处撒,有气没处泄,只能气呼呼的举起刀来,砍向那个顶戴花翎。
为啥年羹尧不能杀范时捷?
人家没大错啊,最大的错,也不过是顶撞上级,被罢官罢了。关键是人家先行一步,辞官啦,且理由高大上,要回家照顾老母亲。这放之四海而皆准啊,就算告到皇帝老子那里,也不敢违背人伦纲常啊。
况且,范时捷乃二品大员,他爷爷可是清朝开国元勋范文程。这种巡抚级别的官员,就算是皇上要杀,也得掂量一下,没有确凿的证据也不敢动手。
此时的年羹尧风头已经到了顶端,物极必反,他也清楚自己已经惹得天怒人怨了,自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再干掉一个巡抚。
这也是为什么范时捷刚走,年羹尧就听从了邬思道灯下黑的言论,对法轮寺的叛军发动了总攻的原因所在,因为雍正帝对他的忍耐,也已经到了极限。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