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特朗普和莫迪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会晤后举行新闻发布会。作者|饭米
莫迪最近动作多多。
先谈谈他与特朗普这场会晤的一些不寻常的变化。就是举行新闻发布会。大家都知道,莫迪虽是一国领导人,但不知何因,他一向选择使用社交媒体发布他的政纲。他基本上不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并且甚少接受记者提问。
他为什么要改变?
中国是美国的头号对手。莫迪当然懂。在过去的4年,莫迪对中国采取极端的对抗手段,原因就一个,迎合拜登,左右逢源。
到了去年,特别是去年年底,莫迪对华关系采取了软化措施。两国达成了边境协议。莫迪这么做,应该也是跟特朗普有关。因为拜登下台了,特朗普不一定要求印度协助美国阻击中国。
所以,除了中印边境达成协议之外,最近,印度媒体披露,至少已有36款中国App悄然回归印度。
2020年起,印度以所谓的“安全风险”和“数据隐私”为由,封禁了上百款中国App。
莫迪这么做,换取了拜登四年对印度的宽松外交。这里所指的宽松外交,是指拜登不会对莫迪做出任何不利印度的政策。莫迪正好利用这四年的机会发展。说白了,莫迪是用对华政策恶化来换取拜登的好感。
但特朗普与拜登不同。特朗普对中国采取制裁措施,也一样会用在印度身上。
这迫使莫迪必须尽快改善对华关系。否则,印度将面临中美两国的反制。
莫迪到白宫同特朗普会晤时,是有特别设计的。他设法打关系牌。包括提及与特朗普的兄弟情谊。同时,避免在关税和移民问题方面激起特朗普的不满。
这还不止。
莫迪又拿中国向特朗普纳投名状。
大家都知道 ,特朗普正在满世界地加征钢铁关税。莫迪也突然对中国发难。
今天,也就是2月13日,印度钢铁部长库马拉斯瓦米对外宣称,印度可能在未来6个月内对来自中国的钢铁产品征收15%至25%的临时关税,以应对所谓的中国廉价钢铁产品对印度本国生产商构成的“严重挑战”。
大家留意,他使用了“可能”一词。
也就是说,不一定。
莫迪在与特朗普会晤的敏感时刻对中国发难,同时也留有余地,一边宣布解封中国的多款app,一边又宣布“可能”对中国的钢铁加征关税。这很符合莫迪左右逢源的性格。既讨好美国,又不至于开罪中国。
莫迪打算改善对华关系吗?
我们认为,莫迪对华关系的调整是一种战术性的策略,而非战略调整。他对华关系的调整主要是被动的应对,而不是主动的积极行动。很大程度是来自美国的因素。他在应对与中国关系时只能采取了左右逢源的方式,而不是进行全面的战略调整。
至于莫迪在对华关系上是否态度上有软化,这肯定有的。他公开表示中印关系很重要,并希望通过外交和军事层面的积极接触来恢复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当然,他这种软化态度也是根据美国而定的。
此外,还有一点,中国太强了。莫迪在过去几年中对华政策较为强硬,实施了严格的签证限制和对中国企业的审查。但这些措施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导致了中印贸易逆差的增加和外资对印度市场的投资减少。这迫使莫迪重新思考其对华政策,意识到单纯地配合美国与中国对抗策略可能并非明智之举。
总结一下,莫迪与中国改善关系是可以肯定的。特别是在特朗普任期内。如果特朗普没有像拜登那样对印度采取宽容的态度,他就没必要对中国强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