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团队首次在自主量子计算机上完成十亿参数AI模型微调

熟知外星君 2025-04-08 10:30:33

我国科研团队首次在自主量子计算机上完成十亿参数AI模型微调

【技术突破】

■ 国产量子计算机"起源悟空"实现里程碑突破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近日宣布,我国科研人员在72量子比特的"起源悟空"超导量子计算机上,成功完成了十亿参数级别人工智能模型的微调任务。这项由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主导的实验表明,量子计算机在大幅降低模型参数(最高达76%)的同时,仍能保持甚至提升模型性能,为解决人工智能发展中的"算力焦虑"提供了全新路径。

■ 算力效率实现跨越式提升

实验数据显示,在心理咨询对话数据集训练中,量子计算机使模型训练损失降低15%;数学推理任务准确率则从68%跃升至82%。值得关注的是,当模型参数缩减76%时,训练效率仍实现8.4%的提升。这种"参数缩减不降效"的特性,打破了传统计算范式的效率瓶颈。

【创新机制】

■ 量子-经典混合架构显优势

研究团队独创的"量子引擎"架构,通过单批数据触发数百个量子任务,实现大规模并行处理。这种混合架构充分发挥量子计算机在叠加态计算和量子纠缠方面的优势,使原本需要传统计算机数月完成的任务,压缩至数小时即可完成。

■ 自主芯片技术领跑全球

搭载72量子比特的"悟空"芯片系完全自主研发,其量子体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自2024年1月投入运行以来,已累计完成35万次计算任务,覆盖流体力学、金融建模、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累计接收全球139个国家和地区的远程访问请求。

【行业影响】

■ 破解AI算力困局新思路

"这相当于为传统AI训练装上了量子加速器。"合肥国家科学中心AI研究院陈昭君副研究员指出,随着百亿参数级大模型成为主流,量子计算有望将训练能耗降低3个数量级。据测算,采用量子微调技术可使万亿参数模型的训练成本从当前约1200万美元降至千万美元级。

■ 全球竞争新赛道

目前全球已有23个国家开展量子人工智能研究,但具备全尺寸模型微调能力的量子平台不足5个。我国此次实现的量子-经典混合计算框架,已申请37项核心专利,形成自主技术壁垒。

【发展前瞻】

■ 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跨越

尽管实验成果尚处验证阶段,但研究团队已着手构建量子算力服务平台。窦猛汉副主任透露,第二代"悟空"系统将搭载256量子比特芯片,预计2025年实现商业化部署。届时,药物研发周期有望缩短60%,气候模拟精度提升两个数量级。

■ 东西方技术博弈新态势

欧美近期相继公布量子AI路线图,加拿大D-Wave公司计划2026年推出千量子比特商用系统。我国在量子计算机整机制造和算法适配方面的先发优势,正在重塑全球人工智能产业链格局。

0 阅读:0

熟知外星君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