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农科院真的太闲了,都开始做零食了,你也尝尝!”“这款产品是本地农科院的,比小摊上买的健康的多!”最近油盐君的母亲迷上了多种售价不菲的“农科院”食品,从包装上看呢,有农业大学,也有上至国家农科院,下至各地农科院。从品种上看,有燕麦,有魔芋丝,有小酥脆,甚至还有各种果浆饮品。
这些产品有的能降脂瘦身,有的是健康有机,甚至在一些网站平台的产品发布细分类目里,都能找到农科院食品或者农业大学食品的细分类目。
于是油盐君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怀疑,这些农科院和农业大学,真的会去下场直接卖零食和粮食了么?
在网上搜了一下,还真能搜到不少“农科院”“农业大学”所谓研发,或者所谓推荐的食品。每一种食品的简介上都能或多或少,直接间接的看到类似自主研发,健康有机,环保之类的字眼。有网友甚至在购买后的评价上,写了“高学历食品”的评价。但事实上,可能并不是这样子。农科院美食泛滥,顶级美食高校造?莫信“真香定律”,小心上当!
根据上海消保委的通报显示,一些所谓农科院生产的食品,货不对板,产品信息虚标,比如一个标着是江南大学研发的糙米,营养成分标注的和实际严重不符,甚至都不能达到国标要求,而江南大学声称,和销售糙米的厂家没有任何关联。
还有一款名为“好福燕麦麸圈”的产品,产品标识为“中国农科院与张家口农科院燕麦专家多年研究”,结果5月1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发表了一个声明:其产品生产厂家、产品都与该院无关,该院亦未以任何形式授权该企业使用该院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将视情况采取必要的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利,并提醒广大消费者谨慎识别。
紧接着,张家口农业科学院给上海市消保委回函:从未授权此款燕麦产品相关信息宣传,此款燕麦产品与院方无关。
您还在囤农科院美食吗?被人捧上天的农科院美食,却质量堪忧,且根本和科研机构没啥关系,所以莫被科研广告蒙了眼!
像这样的农科院食品还有很多,越来越多的农科院所,近期多了一项工作事项:辟谣。辟谣内容也大同小异,基本都是表述和科研成果没关联,没有授权这家厂家之类。可见,网上近期爆火的“农科院美食”,其实名不副实。
之所以包装上要印着农科院,相必懂的都懂。农科院给人的感觉就是有文化,有知识,异常专业,让人放心。所以由它们制作的食品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地方吗?现在人们都在关心食品安全问题,于是某些企业就会邀请一些农科院的专家和学校里的教授来交流指导,这也就相当于一次交流会议,或者是行业峰会,但别有用心之徒,就会利用这次机会,来让农科院和各高校的权威来背书,农科院推荐,高学历食品,就堂而皇之地“挂羊头卖狗肉”,成了不当利益的幌子了。
整治“农科院美食”,首先不是要求消费者擦亮双眼,增强自己的辨识度。而是正本清源,不能总是事后诸葛亮,出了事发表一个声明了事。更不能说自己也是“躺着中枪”,而是在出席活动时候要严查各方资质,商标注册情况,知识产权情况,先防“李鬼”,而后再要求消费者仔细甄别,并配合有关部门铲除“李鬼”。
同时,油盐君建议市场监管部门能够降低群众大家维权的门槛。因为目前情况下,比如要举报“农科院美食”是虚假宣传,至少需要将产品送到专门的检测机构,出具鉴定报告之后,再走维权程序。不但程序复杂,且花销昂贵。而且即便走到这一步的消费者,也是因为他具备了一定的维权专业知识。而普通的消费者则是根本不知道该找谁,该和谁说。最后上当变成了吃哑巴亏,不得不告诉自己“吃亏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