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奇葩建筑:1.“福禄寿”睡三星楼2.“大闸蟹”文化馆

玖儿国内趣事 2025-01-30 22:52:33

咱平常走在大街上,看到的房子、大楼,大多数都是方方正正的,规规矩矩,看着就普普通通,没啥特别的。但总有那么一些建筑,一出现就像一颗炸弹投进平静的湖面,“轰”地一下打破了常规,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大家平时聊天也都爱拿它们当话题。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中国那些堪称奇葩的十大建筑,看看它们到底奇葩在哪。

1.河北廊坊三河市燕郊开发区天子庄园里的“福禄寿”三星楼

这楼可太绝了,设计师也不知道咋想的,直接照着福禄寿三星的人像雕塑模样来建。你站在老远的地方看,就好像三个巨人杵在那儿。关键是这三尊神像的样子特别呆板,和周围的环境一点都不搭。咱们平常看到有点特色的建筑,最多也就是有点独特的线条、新奇的配色啥的,可从来没见过这么直白地把人物形象做成大楼的。这三星楼一建成,那热度就没降过,大家都觉得新奇又怪异,毕竟谁能想到还有这种设计思路呢?这种建筑风格其实反映出当时一种追求直白、具象表达的审美倾向,就想把美好的寓意直接展示出来,也没考虑到和整体环境、大众审美习惯的融合。就好比你穿衣服,得考虑场合,不能穿个特别夸张的衣服去参加严肃的会议,这建筑也一样,得和周围环境搭调才行。

2.昆山市东阳澄湖岸边的“大闸蟹”文化馆

它以前可是个“网红”建筑呢。整个建筑用不锈钢打造,外形逼真得很,就像两只大闸蟹趴在那儿。把地方特色的大闸蟹作为建筑主题,这想法出发点是好的,想突出当地特色。可这设计太过于拟物化了,颜色搭配也不好看,整体感觉特别奇怪。后来因为“影响不良”被拆除了,在奇葩建筑里,它算是“短命”的。从这儿就能看出来,建筑设计不能只想着突出特色,还得在美学、实用性和社会接受度上多下功夫。要是当初设计得好看又实用,说不定现在都成了当地的标志性建筑,还能带动旅游和文化发展呢。就像有些古镇里的特色建筑,既保留了传统风格,又融入了现代的舒适元素,游客喜欢,当地人也满意。

3.重庆武隆白马山旅游区的“飞天之吻”,由两尊52米高的巨大飞天仙人雕像组成。这雕像设计得不太成功,看着呆滞僵硬,白天看还行,一到阴雨天或者夜晚,那氛围就变得阴森起来。你想象一下,大晚上你一个人路过这儿,突然看到两个巨大又僵硬的雕像,心里得多害怕。而且这“飞天之吻”的创意,实际呈现出来并没有达到浪漫唯美的效果,反倒让人觉得怪异。这也提醒了设计师们,在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造型,还要考虑不同环境、不同时段下建筑给人的感受,以及文化元素的恰当运用。比如说迪士尼乐园里的建筑,每个都充满了梦幻色彩,不管白天黑夜,都能给游客带来欢乐的感觉。

4.宜宾那座74.5米高、直径26米的“五粮液”酒坛楼,也相当独特。它的外形就是个超大号的五粮液酒瓶,里面还是五粮液集团的配电总站。这设计太直白了,纯粹就是为了打广告,完全没有什么艺术创意和文化内涵。走在宜宾的街头,突然看到这么一个巨大的酒坛楼,第一反应肯定是惊讶,然后就会觉得这广告打得也太简单粗暴了。在现在这个注重品牌文化内涵塑造的时代,这样简单直白的广告式建筑,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文化印象,也不利于品牌的长期形象建设。像可口可乐,它的广告就不只是简单地宣传产品,而是传递一种快乐、分享的文化,让人印象深刻。

5.上海遵义路和仙霞路交口的LV“靴子楼”,从外形上看,就像一只巨大的白色高筒靴。虽然是知名建筑师设计的,但和周围的环境实在是格格不入。周围都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突然冒出这么一只“靴子”,怎么看都觉得滑稽。这也让我们思考,建筑设计除了追求独特,还得考虑和周边环境的融合。建筑是城市环境的一部分,只有和周围环境和谐共处,才能提升整个城市的美感和协调性。你看一些欧洲城市的建筑,就非常注重和周边环境、历史文化的融合,新建筑既能展现现代设计理念,又不会破坏城市的整体风貌。比如巴黎的卢浮宫金字塔,玻璃材质的金字塔和古老的卢浮宫建筑相得益彰,既现代又不突兀。

6.安徽芜湖的“长江之歌”建筑群,那一排排圆柱形的建筑物,就像“蚯蚓冒头”一样。这造型实在是太奇特了,和周围的环境严重不协调。也难怪它会上榜“中国十大最丑陋建筑”,这样的设计真的很难让人欣赏得来。住在这样的建筑里,居民们心里估计也挺无奈的。从居住体验来说,这样奇特的外形可能会影响室内空间的布局和使用效率,比如采光、通风可能都会受到影响,也不利于家具的摆放等。你想想,家里要是奇形怪状的,东西都不好放,住着多不舒服。

7.山东省聊城市城区的“大白菜”雕塑,高达16.8米,把白菜的根须、叶脉等细节都如实还原了。本来白菜是很常见的东西,可把它放大这么多倍,做成城市景观,就显得特别突兀,也没什么美感。城市里的景观雕塑,本应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可这个“大白菜”雕塑却让人觉得莫名其妙。这也反映出城市景观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大众的审美和城市文化特色,不能盲目追求新奇而忽略了基本的美学原则。像一些城市的地标雕塑,比如芝加哥的云门,独特又美观,和城市环境完美融合,成为了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8.广州的“圆大厦”,外形像一枚巨大的铜钱,中间还有个方形的“铜钱孔”。设计灵感来源于“天圆地方”的概念,想法是好的,可实际呈现出来,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太生硬了,就给人一种俗气又缺乏创意的感觉。在广州这样繁华的城市里,这样的建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让人忍不住吐槽。其实,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可以更加巧妙和富有创意,比如北京的鸟巢,虽然是现代化的建筑,但在设计上也融入了一些传统编织艺术的元素,既体现了现代建筑的科技感,又传承了传统文化。

9.柳州壶东大桥东桥端北侧的“双渔汇”商业中心,建筑面积有4万平方米,设计初衷是“鲤鱼腾飞”,但实际看上去更像两个“大水壶”或者“大夜壶”。这和设计师原本想要表达的美好寓意相差甚远,也让很多人对这个建筑的设计感到失望。一个商业中心,本应该通过独特又吸引人的设计来招揽顾客,可这个“双渔汇”却因为奇特的外形被大家调侃。从商业角度来看,这样的设计可能没有达到吸引顾客、提升商业价值的目的,反而因为形象不佳影响了商业运营。像一些成功的商业建筑,比如香港的太古广场,设计时尚大气,吸引了大量顾客。

10.北京的中央电视台大楼,2004年提出设计方案,2013年才建造完成。它那前卫的“Z”形造型,被不少人戏称为“大裤衩”。这个设计太抽象了,很多人都理解不了,觉得它和传统的建筑风格相差太大。不过,也有人觉得它很有创意,代表了一种新的建筑理念。不管怎么说,中央电视台大楼的争议一直都很大,它也成为了中国奇葩建筑里的一个典型代表。这栋大楼的争议也反映出建筑设计在创新和传统之间的平衡问题,以及公众审美和专业设计理念之间的差异。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审美越来越多元化,这也对建筑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勇于创新,又要考虑大众的接受程度。

这些奇葩建筑,有的因为独特的外形被大家记住,有的因为和环境不协调而备受争议。它们的存在,让我们思考建筑设计的意义和价值。建筑不仅仅是为了遮风挡雨,还应该是艺术与文化的结合,同时也要考虑到和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希望未来的建筑设计,能在追求创新的同时,多一些实用性和美感,少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奇葩设计,给我们的城市增添更多美丽的风景,让我们生活的地方更加赏心悦目。

0 阅读:0

玖儿国内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