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遇到人过度亢奋时,常被怼:“你打了鸡血吗?”
我小时候,在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雅安小县城流行两个诡异的养生法:一个是喝海宝(红茶菌)水;另一个就是打鸡血。
喝海宝水对家庭的条件要求不是很高,有个玻璃罐头瓶子,弄点红茶冷开水放点白糖,去其他人户的玻璃瓶子里,用剪刀剪一块红茶菌放里面,一周左右,就看见海宝(红茶菌)长大了,就可以到喝水了,水倒完了,再加点红茶冷开水和白糖进去,继续养红茶菌。过一段时间又可以到水喝。软软的红茶菌的菌膜酷似海蜇的皮,故被称为海宝,海宝在瓶子里会越养越大。据说海宝水对人身体健康非常有益,尤其对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所以又叫“胃宝”,而且还有调节血压、改善睡眠、预防治疗各种疾病的效果。我家里就养过海宝,记得是从我姨孃那里分来的菌种,那水喝着酸酸甜甜的,不难喝,但功效我觉得不明显,学习成绩没见长,身体还是该感冒就感冒,该咳嗽就咳嗽。至于说养胃,我们一家人,两个大人,四个娃,喝海宝水前胃从来就没差过,一顿饭就可以吃完一个十几斤的猪头肉。
而打鸡血的家庭一般条件都比较好,必须要养有健康的大公鸡,还要有抽血打血的针头针筒,好多还是机关干部。打鸡血是这样操作的:健康的公鸡捉住,用针头在鸡翅膀下面找到大血管,抽出1~2毫升鸡血,打在人的肩膀的肌肉里。据那些打鸡血的人说,打鸡血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有病治病,无病消灾,神奇得很。但我知道的几个打过鸡血的前辈,也是早早的就仙逝了。那时我家娃多,条件差,只有过年时才见得到红公鸡。那时我家过年的必备菜是腊猪头肉和腊猪屁股肉(父亲说这是有头有尾),还有就是凉拌鸡公(父亲说这是大吉大利),当时感觉这三样东西在饱我们肚子之前,更多的是要一种敬祖先和祈福新年吉祥的仪式感,每年年三十父亲和母亲都要为煮腊猪头起争执:父亲总是坚持腊猪头必须要整个一起煮,来年才会圆满;母亲总是吵锅太小整个腊猪头不好煮熟,应该砍开煮……所以,我们一家人只见过亲戚们和其他人打过鸡血,我们一家人都没有打过。因此,我们一家人都不怎么亢奋……
后来才知道,其实打鸡血是从很City的大上海流传到小县城的。
光阴似箭,一晃我都是大爷了。那个年代喝过海宝水,打过鸡血的大爷大妈们,你们现在都还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