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保护耕地,这可是咱们国家天大的事儿。这两年,国家抓得紧、抓得实,从上到下签责任状,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就是为了保证地不少、土不坏。清理整顿也搞了好几轮,像乱占地盖房、种树、搞养殖的,不少都被要求改过来了。
看着全国耕地数量慢慢回来了,这确实让人高兴。但咱也得看到,地是多了点,可好地不多,想发展又要占地,这个矛盾还是很突出。那下一步咋办?最近国务院又专门开了发布会,给耕地保护这事儿再敲了敲警钟,特别点了三个名:“大棚房”、占地“挖湖造景”、乱占耕地盖房。明确说了,对这三种情况要“露头就打”,绝不手软。为啥偏偏是这三样要下狠手?咱得弄明白里面的道道,以后才知道啥能干,啥是红线碰不得。

这三类问题,不是新冒出来的,之前都下大力气整治过,但就是容易死灰复燃,或者换个马甲又出来。
“大棚房”:这玩意儿隐蔽性强,打着搞农业的幌子,偷偷摸摸盖房子搞经营,用普通的卫星照片不容易看出来。而且,这种事背后,很可能有些基层干部没管好,甚至可能放水了。不严打,就管不住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
侵占耕地“挖湖造景”:这种搞法,一搞就是一大片好地没了,看着是搞了个景点,实际上是为了某些领导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大手大脚毁了良田。这反映出一些地方的发展思路跑偏了,必须坚决刹住。
乱占耕地建房:这事儿看着好像每家占得不多,但架不住人多啊,你建我也建,好好的耕地就这么一点点被蚕食了。以前整治过一次,现在就是要形成规矩,告诉大家,新增的绝对不行,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能再有“法不责众”的想法。

这次特别强调这三类问题,就是要告诉所有人:
态度是“零容忍”:对于这些典型的、破坏性大的违法占地行为,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抓住了就要严厉处理。
监管要常态化:不是搞运动,一阵风过去就算了。耕地保护是长期任务,监管也要跟着常态化,随时发现、随时处理。
责任要落实到人:不光要处理事,还要追究人的责任。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都要负起责来,谁的地盘出问题,谁就要被问责。

就是要心里有数,做事得有规矩:
农地就是农用:耕地就是用来种粮食、种蔬菜的,不能想干啥就干啥。想搞设施农业,没问题,但得按规矩来,不能打着幌子搞别的。看护房可以建,但不能超标,更不能建成别墅小院。
建房要走正道:农民盖房改善生活是应该的,但必须符合规划,依法申请批准,不能随随便便在自家承包地上就动工。
发展不能毁根基:搞乡村旅游、发展产业项目,都得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下进行,绝不能打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的主意。

总的来说, 中央这次的强调,是对耕地保护工作的再部署、再加压。就是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守住咱们国家的“饭碗田”。这不仅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也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大家都要认识到这一点,共同行动起来,保护好我们脚下的每一寸耕地。这既是国家的硬任务,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