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主政广州,被称“平民市长”,2022年逝世,百姓自发集体追忆

小彭的灿烂 2024-12-23 03:55:49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前言】

2022 年,当黎子流老市长逝世的消息传来时,整个广州城仿佛都沉浸在了一片追思的氛围之中。

百姓们纷纷自发地以各种方式去缅怀他,写文章、发帖子,回忆着他曾经做过的那些好事,那种集体追忆的画面令人动容。

尽管黎子流生前自称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就是这样一位“平民市长”,却在主政广州期间,带领着这座老城冲破重重阻碍,一步步迈向现代化的康庄大道……

那么这位黎子流老市长具体都做过哪些事情呢?他又是因何去世的呢?

【历经政治挫折,磨炼坚毅品格】

在黎子流的政治生涯中,并非一帆风顺,他遭遇了三次重大的挫折,每一次都犹如暴风雨般考验着他的意志,但他始终没有被打倒,反而在磨难中越发坚毅,也悟出了诸多人生道理……

第一次挫折发生在 1958 年“大跃进” 时期,当时他被认定犯了“强迫命令风”错误,遭到了万人批斗,还被停职反省,被迫离开工作岗位进行深刻反思。

那是一段艰难的时光,他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压力,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在默默等待中思考着自己的不足以及工作中的问题。

直到 1961 年,随着形势好转,他才得以复出,这次挫折让他深刻地懂得了什么是群众观念,明白了干部工作脱离群众、脱离实践会带来的后果。

第二次挫折是在 1963 年的“四清运动”之中,他再次被靠边站,多次受到工作队的批评。

面对这样的情况,他虽思想上一时难以想通,可即便说了自己的想法却又被认为是错的,只能反复接受批判。

不过,半年之后,他凭借着自身的韧性,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继续为地方的发展贡献力量。

而最为刻骨铭心的是第三次挫折,1966 年,《五一六通知》发布后,特殊时期开始了,黎子流被打成 “三反分子”与“走资派”,遭受了 100 多场批斗,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摧残。

不仅如此,这次挫折还牵连到了他的家人,妻子因为不赞同对他的批判也被关了起来,大儿子考上大学却因受牵连无法入学,小儿子则被送往农村劳动、寄养在亲戚家。

在被关押的两年时间里,黎子流白天被监视着劳动,中午和晚上都要进行学习,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但也正是这段痛苦的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明白了无论什么时候,党和政府都必须走群众路线,对党的政策一方面要认真贯彻,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绝不能强迫群众去做事情。

同时也让他深知要有科学的态度,做人要有一颗纯朴的心。

即便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也必须不断加强学习,秉持着刻苦学习、处事以公、待人以诚、讲求实际的做人处世原则继续前行。

这些挫折就像是磨刀石,把黎子流的意志打磨得越发坚韧,也塑造了他在后续工作中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坚毅品格,为他之后主政多地,为地方发展做出诸多贡献奠定了精神基础。

【初到广州,直面发展难题】

1990 年,黎子流调任广州市长,彼时的广州,虽身处改革开放前沿,但面临的发展难题着实不少。

黎子流深知,要想让广州实现真正的腾飞,思想上的革新是关键。

在小平南行讲话还早几个月的时候,他就极具前瞻性地组织干部外出考察学习,足迹遍布珠江三角洲的几个小城市,还有山东、上海浦东、辽宁、黑龙江等地。

这次考察,犹如一阵春风吹进了广州干部们相对保守的思想世界,被舆论和社会认为是给局级干部“洗脑”,在意识形态层面寻求到了突破,让大家意识到不能故步自封,要敢于尝试新事物、开拓新思路。

而在小平南行之后,面对“广州要追赶亚洲‘四小龙’”这一要求。

黎子流又在市委和政府领导下积极组织专家论证,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确定了以 “一个转移”、“二个突破”、“三个推进”、“四个搞好”为目标方向全力改革发展。

后来更是提出了,“向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挺进”的宏伟目标。

正是他这种敢于革新、打破常规的领导魄力,为广州后续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让广州能在时代的浪潮中找准方向,奋勇前行。

【实干兴城,铸就诸多政绩】

在任期间,黎子流实实在在地为广州干了许多大事,他力排众议,决心改造市区到机场的道路。

要知道在当时,这可不是个轻松的任务,涉及到众多小贩的搬迁、中央省属单位的拆迁等诸多复杂问题。

但黎子流没有被困难吓倒,经过 258 天的努力,花费 4 个多亿,以每亩 5 万多元的地价,成功搬迁了 700 多个小贩,动员拆迁了相关单位,修好了这条仅有 3 英里长却意义重大的道路,大大改善了交通状况。

而广州地铁 1 号线的建成更是意义非凡,其实早在 1960 年代,广州就有了修建地铁的设想,可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或者行而不果。

黎子流上任后,果断拍板,积极筹措资金,亲自参与项目规划和决策,协调解决土地征用、地下障碍物处理、技术难题等一系列挑战。

这条全长 18.56 公里的地铁线,1993 年 12 月开工,1998 年顺利通车,花费 126 亿元,终于让广州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现代化轨道交通,为广州后续的大规划、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此之外,他还着手解决供电、交通拥堵等诸多民生难题,通过引进新兴产业,造就了广州百花齐放的发展局面,让经济呈现出多样化的良好态势,让广州一步步向着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迈进。

【亲民务实,赢得百姓爱戴】

黎子流身上,有着一种让人倍感亲切的平民气质,他为人随和,丝毫没有架子,常常会出现在普通百姓中间,与大家亲切交流,倾听大家的心声和诉求。

他秉持着实干精神,一贯提倡 “少说多做”,甚至是 “干了不说,干完再说,多干少说”,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着对人民负责的承诺。

无论是走在街头巷尾,还是出现在市井茶楼,他都像是一位亲切的长辈,和市民们毫无隔阂地攀谈。

也正因为如此,他深受广州百姓的欢迎与爱戴,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平民市长”。

【卸任之后,余热仍暖人心】

1996 年 8 月,黎子流做完肝胆手术后正式退休,告别了政坛一线。

虽说离开了主政的舞台,但他就如同那退而不休的火炬,继续燃烧自己,为广东这片热土贡献着光和热。

他担任广州力智农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这一干就是 11 年,期间不拿薪水也没有股份。

刚接手时,养猪场面临诸多艰难,猪卖到广州,一头要亏 100 元,前 5 年一直在亏本运营,不过凭借着不懈努力和开拓市场。

后来情况逐渐好转,肉猪一半以上出口香港,建场以来达 33 万头,创外汇约 5000 万美元。

同时由他创办的粤旺农业集团,在后来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涵盖多品类、多业务的大型农业集团,在乡村振兴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除了关注农业发展,黎子流对教育、公益事业也十分热心。

他数十年如一日地支持慈善事业,早在 1983 年到 1989 年在江门市任市委书记期间,就鼓励海外华侨为江门捐资办学,兴办公益事业,那 6 年里,华侨在江门的捐赠超过 25 亿元。

后来到广州,更是积极推动探索广州慈善社会化筹款模式,支持成立广州市慈善会,并为筹集善款四处奔走游说、发动。

1998 年至 2002 年他任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2002 年起任中华慈善总会荣誉副会长、广州市慈善会名誉主席,是广州慈善事业重要的推动者之一,还在 2018 年度广州慈善榜荣获 “特别致敬慈善人物” 奖。

可以说,黎子流卸任之后,始终怀着一颗炽热的心,在不同的领域持续发光发热,用自己的力量继续温暖着这座城市以及城市里的人们,也难怪百姓们对他一直敬重、怀念不已。

【结语】

黎子流老市长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以及对广州这座城市深远的影响,永远不会消逝。

黎子流与广州的故事,已然成为这座城市发展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将永远镌刻在每一个广州人的心中,成为不朽的城市记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广州人继续为这座城市的美好未来而不懈奋斗。

相信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平民市长”黎子流的名字,都将永远活在广州人民的心中,熠熠生辉。

参考资料:

北青网在 2022-12-26关于《广州“平民市长”黎子流:昔日改革先锋 退休醉心传扬广府文化》的报道

中国新闻网在 2022-12-30关于《海内外华侨华人追思黎子流》的报道

0 阅读:0

小彭的灿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