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又是一年春天。
每年快到春分的时候,总会想起托尔斯泰写在《安娜·卡列尼娜》中的那段:
“这是一个爽朗可爱的春天,既没有风月,也不是变幻莫测。
这是一个植物、动物和人类皆大欢喜的少有的好春天。”
每每念起这几句,对春和景明的期盼就油然而生。
盼着花开,盼着燕归来,盼着一声春雷唤醒茶树,让绿叶间的春韵生发。
春雨贵如油,春茶更是香满楼。
特别是春白茶。
一喝春白茶,就总感觉那“爽朗可爱的春天”,离自己更进一步了。
春茶季新茶的清鲜自然,与秋白茶的淳和柔美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境界。
很多茶友们都偏爱春白茶,我身边就有好几位春白茶的“忠实粉丝”,每年春茶季临近,都要缠着我,给他们留着当年的好茶。
当然,除了这些老顾客,也时常有新朋友想要尝“鲜”。
当下春光正好,如果你也想尝尝鲜,那么,在买春白茶之前,不妨先听我聊聊,什么样的春白茶,才值得我们入手。
《2》
人们常说,相由心生,好的春茶,相貌也一定不会差。
换句话来说,值得买的春茶,一定是名副其实的。
国标中,对各类白茶的品相、采摘标准有明确规定。
例如白毫银针,以肥壮单芽为原料,一枪一旗,芽身披满白毫,银白似雪,芽头底色又十分翠绿,看上去十分挺拔。
标准的白毫银针,是不会有叶片的。
如果看到白毫银针的芽头旁,有类似于保护鞘的小叶壳存在,不必惊慌。
实际上,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叶片,只是叶片尚未舒展的模样。
随着茶树自然生长,这些小叶壳也会逐渐舒展成真正的叶片。
到了这时候,白毫银针,就变成白牡丹了。
个别有心之人,会将只采芽头的尾期茶或者剥了针的白牡丹,当做“白毫银针”来售卖。
因此,购买春白茶时,要看清茶叶的品相、细节,谨防无良商家“挂羊头卖狗肉”。
另一方面,从颜色来看,春白茶的颜色以绿、白二色为主,整体散发着鲜活的生气。
并且,好的产区和细致的制茶工艺并不会消减春白茶的鲜活感。
若是遇到的“春茶”颜色偏褐,暗淡无光,必定是粗制滥造,切勿听信商家的花言巧语。
《3》
和外观品相一样,白茶的含水量,在国标中同样有规定——不得超过8.5%。
但8.5%只是最低要求,是底线。
制作工艺精湛的白茶,含水量可以保持在3%到4%左右。
含水量越低,干度越出色,越有利于白茶后期的储存陈化。
干度绝佳的春白茶,茶味越陈越醇厚饱满,是真正的越陈越香。
如果含水量超标,很容易存着存着,茶味就薄了,香气就散了,直到最后出现水味、闷味。
显然,这样的茶也是万万喝不得了。
还是拿白毫银针举例,烘透的白毫银针,芽头表面的细密的白毫会挺起,伸出一根手指,轻触芽头细细感受,有微刺的感觉。
而含水量高的白毫银针,一摸,便觉得这毫毛触感软韧,有气无力。
其他有叶有梗的品类,用手能够干脆碾碎,含水量才算达标;如果有韧性,难以轻松折断,很明显就是含水量太高。
就像在南方地区,刚拆开的薯片,和开口放了一个晚上的薯片对比,二者之间的脆和韧,还是很容易分辨的。
顺便在此提醒各位茶友,提早上市的春白茶,要么是外地茶冒充的福鼎茶,要么就是没有烘干就拿出来卖的半成品,不用多看。
《4》
好的春白茶,还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香气极其丰富。
首先是毫香。
虽然白毫银针、白牡丹和寿眉之间的毫香还是略有差别,但总体来说,比起秋白茶,春白茶的毫香更加显著。
毫香来自于白毫,而芽叶越是细嫩,茶芽和嫩叶背面的白毫数量就越多,毫香就越明显。
反之,茶毫越多,越能代表一款茶的嫩。
同时,茶毫的存在还能为茶汤增色,为茶汤带来清甜、鲜爽的特色滋味。
因此,买春白茶,茶毫数量多多益善。
其次是花香。
乍暖还寒的春茶季,产出的白茶,香气最是馥郁。
细数下来,有的清新似玉兰花,有的甜美似含笑花,还有的如栀子花一般悠扬。
除此之外,还有常常出现在尾调的竹林香、春寿眉的鲜草药香等等等等。
概括起来,就是清新雅致,轻盈柔和,是独属于春天草木的烂漫气息。
优质春白茶的香气,像是一场盛大的春日音乐会,期间茶香与花香交织,琴瑟和鸣,一闻,就仿佛看到了百花盛开。
《5》
当然,真正值得买的好茶,还是要对各位茶客的胃口。
毕竟茶是买来喝的。
春白茶的滋味,因为白毫密布,所以滋味极其地“鲜”,以清鲜、鲜爽、淳和、饱满、鲜醇为上。
入口鲜爽清甜,汤水顺滑得就像一条品质上乘的丝绸,咽喉还没用力,茶汤就滑下去了。
而后生津回甘的感觉出现,令人心生愉悦。
如若所谓的新茶,喝下去感觉口感沉闷无趣,没有鲜活之感,背后必定有猫腻。
茶友们若是看到品相不错的春茶,先别急着下手,试喝一下总是没错,毕竟舌尖上的味蕾不会骗人。
而好的春茶,也经得起检验。
如果试喝都不允许,那其中必定有猫腻。
《6》
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大家都能买到一份货真价实的春意。
春茶正在紧密制作,想一品鲜味的茶友们可别心急。
市面上的促销广告越是激情洋溢,越是要保持冷静。
买茶一定不要冲着营销的噱头,冲动下单,免得日后追悔莫及。
新买了中意的春茶,收到后也别忘了多多检查。
外表再完美,都不能掉以轻心。
喝过品过,才知滋味如何。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