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山东有位烈士遗孀想吃顿肉,菏泽地委书记抽了自己一耳光

漫步心灵田野 2025-02-18 14:22:25

1980年春天,担任菏泽地委书记的周振兴来到一个老妇人家中走访。

当周振兴询问她有什么要求的时候,妇人沉默了,许久才小声说自己想吃一顿肉。

听完这话周振兴眼神中闪过了一丝心痛和愧疚,抬手就抽了自己一个耳光。

周振兴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和这个妇人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垂泪的书记

1980年春日的一天,担任菏泽地委书记的山东省副省长周振兴来到革命老区韩集乡红三村看望一位烈士遗孀。

这位烈士遗孀叫伊巧云,她的一生颇为传奇。

在那个动乱的战争年代伊巧云救治过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为了让战士们能够吃上一顿饱饭,她不惜变卖了自己的陪嫁物品。

杨得志将军在冀鲁豫地区抗日的时候,秘密的居住点就是在伊巧云的家中。

伊巧云老人本来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可后来他的丈夫和三个孩子都相继牺牲在了解放战场上。

现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老人只能一个人孤独的生活着。

当时已经53岁的周振兴也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所以他的心里面对伊巧云老人非常的尊敬。

在乡里干部的引导下,周振兴等人来到了伊巧云的家中。

看着眼前破败不堪的院落,周振兴的脸色很不好。

但他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快步走进了低矮漆黑的堂屋。

堂屋中的布置异常简单,只有一个被烟熏黑的柜子和两把小椅子。

柜子的正上方整齐的悬挂着几张照片,照片中的人正是伊巧云牺牲的丈夫和三个孩子。

已经身患重病的伊巧云老人行动不便,只能瘫坐在床上和周振兴聊着天。

在聊天的过程中,周振兴发现老人的眼神中满是孤寂,完全就看不到任何的希冀之色。

这么多年的凄苦生活显然已经让风烛残年的老人心气全无了。

周振兴

察觉到这一点的周振兴心里面不是个滋味,他抓着老人干枯的双手,诚挚的说道:“您老对生活有什么要求吗?尽管说出来。”

伊巧云老人闻言眼神中多了一丝渴望,她有些怀念的说道:“最近老梦见曾经吃肉的场景,我现在就想再吃半碗肥中带瘦的猪肉。”

老人的话让周振兴的眼圈一下子就红了起来,他有些心痛的拍了拍老人的双手,略带哽咽的说道:“我这就安排人去买,一定让您老吃上一顿肥美的猪肉。”

从伊巧云家里出来以后,周振兴把自己口袋里面的钱都掏了出来,然后让身边的村干部去买了几斤肉。

知道伊巧云老人无法自己做饭,周振兴又专门叮嘱村干部,让他们把猪肉做熟了再给伊巧云老人端过去。

处理完这件事,周振兴面如冰霜的赶到了县委,当即就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会议。

一记突如其来的耳光

“怎么今天突然说要开会,是有什么紧急事情发生吗?”

“我接到通知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只听说这次的会议是地委周书记亲自主持的。”

因为不清楚为什么要突然召开这么一次会议,所以底下参会的年轻干部们都纷纷的低声讨论着。

没过多久,在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的陪同下,地委书记周振兴等人就快步走了进来。

见这些领导的脸色都很不好,在场的人一下子就紧张了起来 ,刚刚还窃窃私语的会场瞬间鸦雀无声。

周振兴坐下以后没有寒暄,而是直截了当的就把今天的事情讲了一遍。

说完,他有些痛心疾首的问道:“一位为中国革命做过重要贡献的老人,生重病了竟吃不上半碗猪肉,说出去你们谁信?”

就在大家都沉默不语的时候,周振兴书记忽然狠狠地抽了自己一个耳光,然后在众人不可思议的目光中咬着牙问道:

“我们这些大大小小书记的脸还叫脸吗?”

所有人都低下了头,没有人敢发出半点的声音。

过了差不多有一分钟,地委周书记的声音才再一次响了起来。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工作重心的确是放在了经济发展上,但大家别忘了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什么?”

用手指重重的敲了敲主席台上的桌子,周振兴语气异常的冷厉:

“如果不能让老百姓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那我们发展经济还有什么必要?。”

“今天伊巧云了老人碰到了我,这才吃上了一口肉,那么那些我没有看到的贫困人家什么时候才能吃上一口肉呢?”

这声轻飘飘的质问如同大山一样压在所有人的心上,让与会的大小领导们都脸色凝重,口不能言。

没有继续给大家施加压力,周振兴喝了口水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然后拿起了桌子上的一叠资料。

“这是去年菏泽所有城镇的经济发展数据,看上去很喜人,但我们的目光不能一直都盯着这些城镇,我们还要看到偏僻的农村。”

周振兴书记的话让县委的几个领导都感触颇深,县委书记赶紧表态:“这是我们工作的失误,接下来我们一定会着重去帮扶这些烈士家庭,让他们的生活尽快好起来。”

“不止是要帮扶这些烈士家属,还要把所有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放在心上,老百姓才是根本只有他们富起来,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的强大。”

说到这里,周振兴的语气缓和了下来,语重心长的道:

“同志们,我们平时不能光是看一行行冰冷的数据,要走到群众当中去,了解群众的需求,这样我们才能够把工作做的更细致。”

见下面很多人似乎都有感触,周振兴的心情稍微好了一些,只要干部的心还没有彻底的麻木,那么一切就都来得及。

最困难的日子已经走过来了,周振兴相信接下来只要干部们把心思用在老百姓身上,相信很快中国的老百姓就可以脱离贫困的现状。

大刀阔斧的主持改革

一记耳光加上一场刻骨铭心的会议让菏泽各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都提升了起来。

但周振兴很清楚光是这样还远远不够的,所以他连续花了好几天和相关领导们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改革方针。

因为菏泽是革命老区,有不少的烈士家属,所以周振兴安排人专门去这些烈士家属当中走访,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

周振兴不但要解决这些烈士家属的生活困境,还要让他们活的更加有尊严,更加有奔头。

周振兴书记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们。

因为农业是菏泽的支柱性产业,所以周振兴还要求各级政府要对农民更加的上心。

不但要确保粮食的稳定丰收,而且还要因地制宜的帮助农民引进一些价值比较高的经济作物。

为了确保这件事情能够顺利的推行下去,周振兴书记牵头联系了山东不少农业高校的专家。

最后周振兴书记要求加强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培训,在他看来共产党的干部一定要有良知和担当。

有良知才能够急人民之所急,才能够把人民的困难和要求放在自己的心上。

有担当才敢为天下先,才愿意去为人民谋求福利。

在周振兴书记的亲自监督和带领下,这三件事情很快就都推行了开来。

几个月之后,周振兴书记又一次来到韩集乡红三村伊巧云老人的家中。

这一次伊巧云老人的家变得完全不一样了,曾经破败萧条的小院子干净整洁了不少。

还没等周振兴朝着堂屋走去,伊巧云老人就颤颤巍巍的走了出来。

看到周振兴的瞬间,老人满是皱纹的脸上多了一丝喜悦。

“您老的身体看样子恢复的很不错啊。”

老人变得健康让周振兴很开心,拉着她的手就聊了起来。

“我要感谢周书记,要不是你,我这把老骨头可能早没了。”伊巧云老人说着擦了一把眼泪。

“老姐姐,你们一家是为新中国立下大功的,党和政府一直都没有忘记你们的贡献,之前是我这个书记做的不到位,让您老受委屈了,以后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见周书记把所有的责任都揽到了自己身上,身后的干部们脸上都露出了惭愧和钦佩的神情。

这几个月以来,周书记用自己一心为民的人格魅力感染了身边的所有人。

在周振兴书记的身上他们看到了一名真正共产党人的良知和责任。

从伊巧云家中出来,周振兴又接连去了好几户烈士家。

在看到他们的生活过得都还算不错,而且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微笑以后,周书记终于也跟着笑了起来。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周振兴还是不敢有丝毫的放松,因为他很清楚后面还有很艰巨的工作在等着他呢。

一心为民的老书记

在菏泽工作两年之后,55岁的周振兴被山东省委调到了海滨城市青岛,担任青岛的市委书记。

特殊的地理位置让青岛这座城市发展的很快速,JDP一直都在省里面名列前茅。

能够在这样的地方担任一把手,可见山东省委对周振兴之前的工作工作能力是非常认可的。

上任之后周振兴并没有着急着开展工作,而是带着秘书把整个青岛都走访调研了一遍。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一直都被周振兴牢牢的记在心里。

这几十年的从政过程中,他兢兢业业的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这句话。

心中对青岛市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周振兴这才召开了自己上任之后的第一个全体干部会议。

周振兴自扇耳光的事情参会的人早就知道,所以他们看这位新市委书记的目光中都带着钦佩和认可。

在详细的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周振兴点了点头,然后把自己掌握的情况都讲述了出来。

最终在大家共同的探讨下,一套适合青岛发展的方针被提了出来。

当时青岛有很多的制造企业,但发展的都不算太好,有些企业甚至连工人的薪资都发不出来。

了解了这个情况以后,周振兴牵头成立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小组,专门商讨如何让这些企业再一次焕发新生。

在他们的帮助下,不少企业都重新找到了发展的道路,这里面最成功的就是青岛电冰箱总厂。

这个厂子后来发展成了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国产电器领头羊“海尔集团”。

1985年3月,58岁的周振兴卸任了青岛市委书记的职务,以省委常委的身份担任政策研究室主任一职。

次年5月的时候,周振兴成为了山东省委统战部部长。

1998年2月,已经71岁高龄的周振兴老人正式的离休。

2018年7月3日,《菏泽日报》刊发了当地媒体记者讲述的一段往事,38年前周振兴书记为了烈士遗孀吃肉自扇耳光的事情再一次被大家记起。

一个月之后,《人民日报》对已经91岁高龄的周振兴同志进行了专访,并刊发了文章《一记耳光,打醒多少麻木的心》。

所有看到报纸的人都对周振兴同志钦佩不已,纷纷称赞这才是共产党的好干部。

2024年4月23日,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颇受百姓爱戴的好干部周振兴老人因病在医院不治离世,享年97岁。

结语:

在旧社会,当官的是老爷,是凌驾于人民头顶之上作威作福的统治阶级。

但这一切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就已经被共产党和人民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共产党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他们当官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广大的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焦裕禄如此,孔繁森如此,周振兴也如此。

他们从来都不说大道理,而是真心实意的站在人民的角度去考虑一切问题。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他们才成为了广大老百姓口中念念不忘的好干部。

这些优秀干部的一生把“执政为民、立党为公”八个字诠释的明明白白,他们才是值得所有人都学习的楷模。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