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黑帮大佬陈启礼:我宁愿被共产党管着,也不让台湾被外人拿走

梅梅评历史 2025-03-29 17:26:43

黑帮大佬,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暴力、混乱和非法交易。

但在台湾黑道史上,有一位特立独行的人物打破了这种固有印象。他就是"竹联帮"总堂主陈启礼,一个在生死抉择间仍不忘家国情怀的传奇人物。

在一次聚会上,陈启礼突然拍案而起,说出了一句令在场所有人震惊的话:"我宁愿被共产党管着,也不让台湾被外人拿走!"

在那个"反共"氛围浓厚的年代,这样的言论无异于自寻死路。

那么,是什么样的人生经历,让这位黑道教父有着如此深沉的爱国情怀?又是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促使他说出这番惊世骇俗的肺腑之言?

少年陈启礼:从眷村小子到黑道新秀

1943年,四川广安的一户普通人家迎来了一个新生儿,他就是陈启礼,一个日后会在台湾黑白两道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

他六岁那年,也就是1949年,随着国共内战的落幕,陈启礼跟着父母登上了前往台湾的轮船,成为了千千万万"外省人"中的一员。

刚到台湾时,陈家挤在拥挤简陋的眷村里。刚开始,他们原以为只是在此暂时栖身,不料这一待就是半个多世纪。

陈启礼小时候在学校的日子并不好过。

作为"外省仔",他时常是本地孩子欺负的对象,放学后,总有一群孩子等着围殴他,只因他说着一口"外地话"。

"小时候班上只有三个外省孩子,下课后那些本地孩子就来打我们。开始是几个人打我,后来整个班的人都来。"多年后回忆起童年,陈启礼脸上露出一抹苦笑,"我就站在走廊上,一个人对抗全班,每天放学就像打仗。"

令人心疼的是,陈启礼从未向父母诉过苦。尽管父亲也当时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陈启礼明白,父母为了生计已经够辛苦了,自己的事情还是自己解决吧。况且,他们也不可能24小时保护自己。

就这样,一个本该在无忧无虑中成长的孩子,过早地体会到了人情冷暖。台湾街头有句老话:"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只有自己的拳头最硬。"这句话在陈启礼的心里扎了根。

1953年,年仅10岁的陈启礼加入了外省人组建的"中和帮",正式踏入黑道。

在当时动荡的台湾社会,黑帮成了许多无处安身之人的避风港。对陈启礼来说,加入黑帮最初只是为了自保,他希望在这个团体中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找到一群能够互相扶持的兄弟。

在中和帮里,陈启礼凭借勇猛和义气很快崭露头角。但好景不长,帮派内部的派系之争让他感到失望。

一气之下,他暂时退出了中和帮。

然而,陈启礼的一生似乎注定要与黑帮结缘。

竹联称雄:一手打造黑道帝国

1956年,中和帮因帮主孙德培因杀人入狱而四分五裂。就在这关键时刻,陈启礼的好友赵宁找上门来,提议道:"老弟,何必在别人手下讨生活?不如咱们自己干一番事业!"

陈启礼被说动了,就这样,在台北永和区竹林路的一片竹林里,陈启礼、赵宁等一帮年轻气盛的兄弟义结金兰,成立了"竹林联盟",也就是后来威震台湾的"竹联帮"。

刚成立的竹联帮可谓是艰难起步。

这群十几岁的少年没有稳定收入,只能靠收保护费和替人讨债度日。为了打开局面,陈启礼想出了一套"商业保护"模式——既不明目张胆地敲诈,也不过度施压,而是以提供"安全保障"的名义向商家收费。

"交钱的,我们保你平平安安做生意;不交也行,但有人来闹事别怪我们见死不救。"这种既保全面子又解决温饱的做法,让竹联帮在短时间内积累了不少资源和人脉。

而真正让竹联帮崛起的,是1962年与当时台湾最大帮派"四海帮"的决战。

那一年,四海帮因内部矛盾和警方打压而土崩瓦解。

陈启礼眼疾手快,带着一群竹联帮兄弟杀入四海帮地盘,抢占了西门町等黄金地段,并接收了一大批四海帮的地盘和人马。

这一步棋,让竹联帮的实力猛增,一跃成为了台湾黑道的新势力。

1968年,陈启礼在一次帮派冲突中表现出色,彻底奠定了他在竹联帮的领导地位。

同年,在阳明山召开的大会上,25岁的陈启礼被推举为总堂主,正式成为竹联帮的掌舵人。

成为帮主后的陈启礼没有骄傲自满,反而更加努力地带领竹联帮走向正规化、企业化。

他制定了严格的帮规,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架构,让竹联帮变得井井有条。在他的领导下,竹联帮先后设立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分堂,后又增设"天、地、至、尊"四个分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组织网络。

同时,他带领竹联帮进军影视、传媒、餐饮等合法行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地下生意。

在陈启礼的带领下,竹联帮的势力迅速扩张,不仅遍布台湾全岛,还远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地。据说鼎盛时期,竹联帮成员多达10万人,堪称台湾第一大帮。

与一般黑帮老大不同,陈启礼很重视学习和文化。

混黑道的同时,他努力自学,最终考入了淡江大学历史系。这段求学经历让他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为他日后的爱国情怀埋下了种子。

政治漩涡:江南案的天翻地覆

然而,世事难料,1984年,陈启礼卷入了一场轰动全球的政治暗杀事件——江南案。

事情的起因是美籍华裔作家刘宜良(笔名江南)出版了《蒋经国传》,书中揭露了蒋家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包括蒋经国与秘书的私生活等敏感内容。这让台湾当局勃然大怒,决心除之而后快。

台湾情报局局长汪希苓找到了陈启礼,请他出手解决刘宜良。当时的陈启礼与国民党关系密切,他认为这是一次表忠心的好机会,便一口答应下来。在台湾情报局的安排下,他接受了为期三个月的特工训练,包括跟踪、窃听、射击等技能。

1984年9月,陈启礼带着手下吴敦、董桂森飞往美国旧金山,开始了他们的暗杀行动。经过详细调查和周密准备,10月15日上午,当刘宜良准备开车外出时,埋伏多日的吴敦和董桂森上前开枪,三枪毙命,随后迅速逃离现场。

不久,刘宜良被杀的消息迅速传遍全球,美国联邦调查局高度重视,全力追查凶手。美方很快锁定了凶手是台湾竹联帮成员,并向台湾方面施压,要求交出幕后黑手。

面对内外压力,蒋经国不得不采取行动。1984年11月,陈启礼被捕入狱。本以为只是走个过场,没想到国民党为了撇清责任,竟然决定牺牲他们这些执行者。

为了自保,陈启礼朋友张安乐(外号"白狼")出面揭露真相,称真正的幕后指使是蒋经国的儿子蒋孝武。这一爆料犹如一枚炸弹,让台美关系跌入谷底。美方通过监听获取了关键证据,向台湾当局施压,要求交出真凶。

最终,蒋经国不得不做出让步,逮捕了情报局长汪希苓等人。台湾当局判处陈启礼、吴敦和汪希苓无期徒刑,同时撤销了台湾情报局,改组为军事情报局。

江南案让陈启礼成为政治牺牲品。他原以为忠心为国民党效力会得到回报,没想到却遭到了无情抛弃。

这让他对国民党彻底失望,也促使他开始反思两岸关系和台湾的未来。在狱中的日子里,他有了更多时间阅读和思考,逐渐形成了自己对两岸关系的独特见解。

震惊台湾的表态:宁愿被共产党管

1988年1月,蒋经国在台北病逝,台湾政坛随即掀起巨浪。

1991年,陈启礼在特赦中获释出狱。重获自由的他发现,短短几年间,台湾已经变了样——民进党势力崛起,台独声浪高涨,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陌生的气息。

这一切让陈启礼忧心忡忡。在一次与媒体朋友的私下饭局上,几杯酒下肚,他忍不住吐露心声:"如果蒋经国死后,台湾落到那些台独分子手里,我要重新出山,带领兄弟们和他们斗到底!"

话锋一转,他说出了那句惊世骇俗的话:"我宁愿被共产党管着,也不让台湾被外人拿走。"这话一出,餐桌上瞬间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震住了。

陈启礼的这番言论绝非酒后胡言,而是他深思熟虑后的真实想法。

作为一个历史系毕业生,他深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两岸同胞血脉相连。作为一个被国民党当局利用后抛弃的人,他对政治的虚伪和残酷也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

他经常对身边人说:"那些整天叫嚷'独立'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台湾从来就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点谁也改变不了。"

陈启礼的爱国情怀与他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

虽然在台湾生活了大半辈子,但他始终没忘记自己的根在大陆。眷村的成长岁月让他体会到了省籍隔阂的痛苦,也让他更加渴望两岸能够统一,让这种人为的分离不再延续。

同时,随着大陆的日益强大,他看到了祖国的希望和活力。他相信,只有在祖国的怀抱中,台湾才能获得真正的和平与发展。

异国他乡:柬埔寨的日子

1996年,台湾掀起一场大规模扫黑运动,陈启礼成了重点打击对象。得到消息的他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在亲信帮助下悄然离开台湾,辗转来到了柬埔寨。

在柬埔寨的干拉省宗波烈村,陈启礼买下一大片土地,建起了一座豪华庄园。

尽管身在异国,他的威望依然不减。每当有台湾商人或黑道人士来到柬埔寨,都会先来拜访这位"老大哥",听听他的教诲和人生智慧。

在柬埔寨的日子里,陈启礼热心参与当地慈善事业,组织赈灾、义诊、捐书等活动,赢得了当地人的尊敬和爱戴,他与当地政商界人士建立了良好关系,甚至被柬埔寨政府授予了"勋爵"称号——这是当地政府对外国人的最高荣誉。

尽管生活安稳,但陈启礼心里一直有个遗憾:"我这辈子怕是看不到两岸统一了。"

2002年,陈启礼的父亲在台湾去世,他心如刀割却无法回去送终,只因台湾当局对他的通缉令始终未撤,这一打击让他的思乡之情更加强烈,他多次表示想回台湾看看,哪怕只是短暂一瞥也好。

人生终章:落叶归根的心愿

2007年秋天,陈启礼因病前往香港就医。10月的一个夜晚,这位叱咤风云的黑道传奇人物悄然离世,享年64岁。消息一出,整个华人圈为之震动。

11月8日,陈启礼的葬礼在台北隆重举行。

据报道,近5000人前来送别这位黑道教父,不仅有竹联帮的弟兄们,还有来自四海帮、天道盟等昔日对头的代表,以及香港、日本、美国等地的黑道人士。

场面之盛大,令人咋舌,台湾警方不得不出动近900名警力维持秩序。

陈启礼最终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台湾,尽管是以另一种方式——他的骨灰被安葬在台北的一处墓园,众多弟兄和亲友陪伴他走完最后一程,完成了他落叶归根的心愿。

他的儿子陈楚河没有继承父亲的"事业",而是成为了一名演员,这正是陈启礼的心愿——他希望儿子能走一条更光明的路,不要重蹈他的覆辙。

结语

回望陈启礼的一生,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小说。

他从一个被欺负的眷村少年,到威震台湾的黑帮大佬;从台湾情报部门的秘密武器,到被牺牲的政治棋子;从叱咤风云的黑道教父,到异国他乡的孤独老人。他的人生轨迹与台湾的社会变迁紧密相连,见证了这座岛屿从战后动荡到经济腾飞的全过程。

在那些惊心动魄的黑白江湖中,陈启礼始终保持着一份难得的家国情怀。

他或许有过迷茫,有过挣扎,但在民族大义面前,他的立场始终如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终将统一。

他的那句"宁愿被共产党管着,也不让台湾被外人拿走",掷地有声,震撼人心。在那个"台独"思潮日益高涨的年代,能说出这样的话,需要何等的勇气和信念!

如今,陈启礼已长眠于台北的山丘,但他那份赤子情怀,依然在两岸之间回荡。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地,无论身份如何,爱国无分黑白,祖国统一是每个中华儿女心中共同的梦想。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