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之一,也是中国戏曲的最高艺术形态。 历史上,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 而它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不仅仅是因为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所具备的审美价值,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在漫长岁月中曾经走过了一条非常辉煌的发展道路。 而这条发展道路不仅造就了昆曲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更为我们留下了众多关于昆曲最深刻的记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说正是在“昆剧”与“昆曲”之间不断发展而形成的。
所以才有了这样一个说法: 如果说要了解中国戏曲的话,那么一定要知道四大剧种。 而昆剧作为中国最古老、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也是最成功的戏曲之一,它所拥有的辉煌历史与独特风格就已经成为人们对戏曲研究和评论不可缺少之物。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昆剧到底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 当然啦,这些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一、昆剧的诞生
昆剧,全称为昆曲,是在清朝康熙年间出现的一个剧种。 昆剧最早出现在明朝嘉靖时期,是一种宫廷戏曲,后来逐渐被民间艺人所掌握,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昆剧是以音乐舞蹈为主的综合艺术表演形式;它有曲词和舞蹈音乐伴奏;演出时一般没有唱白只唱剧中人物的唱段。 它是由当时盛行的“曲”和“舞”相结合的表演形式。
二、昆剧在发展中形成流派
昆剧,又称“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剧种之一。 昆曲最早产生于浙江昆剧,它由民间的越调发展而来。 昆剧的表演形式是以唱念做打的“昆腔”为主,唱腔音乐为曲牌联缀体结构。 昆剧最早被称作“昆曲”,而在明代中叶后则被称作为“百戏”。 昆字从“昆”,意即:是以二簧配百戏的一种戏调,也称“二昆”。
三、昆剧发展形成的独特规律
昆剧发展的一个独特规律就是:它的形成与发展总是在某一地域范围内的。 昆剧在北方,就很少受到其他地区戏剧文化的影响; 在南方,它所受到南方各地剧种(如汉剧、桂剧等等)的影响; 而昆剧在中原地区就一直被中原地区戏剧文化(以开封为中心的“河南戏曲”、以南京为中心的“南京戏曲”等)所影响。 昆戏发展到了明清时期,更是成为北方最重要的一个剧种,它成为北方主要戏剧文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四、昆剧表演艺术特点
昆剧表演的特点是以唱功见长,其主要艺术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水磨腔”。 昆剧有一套完整的音乐体系,它的每一个行当都有着独特的曲调和演唱风格;其中以“水磨腔”最为流行,而“水磨腔”又分为“正调”和“反调”两种。 昆剧中有很多著名的唱段,例如《游园》《惊梦》《寻梦》等等。 这些唱段在保留了昆曲唱腔精华和精髓的同时,又将昆曲表演中的水袖功、身段等艺术特色展示得淋漓尽致。 昆剧是用念白来表演的,它的念白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这种念白既不同于现代普通话中那种单调、平铺直叙地读白,也不同于上海话中那种浓重且节奏感强的念白,而是从戏曲声腔中吸收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