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诚大将军是个性格倔强的人,从不轻易低头,就算是对着毛主席、林彪这样的大人物,他也敢直言不讳地提出意见,哪怕因此被撤职、关进牢房,他也毫不在意。不过,黄克诚对待手下的人却相当大度,甚至有些宽容过头,他不愿意因为自己而让别人吃苦头。比如说下面这两个小故事,就很好地展示了黄克诚将军那种珍贵的性格特点。
1982年的某一天,黄克诚的办公桌上收到了一封来自山西省委的信。那时候,黄克诚是中央纪委的常务书记,他手头管着“两案”的审判,还有给各级干部平反的事儿,每天都能收到一大堆相关的信。但这次,山西省委寄来的信,可真是不一样。这封信呢,是和黄克诚有直接关系的。黄克诚那时候因为站在彭老总这边,受到了影响,军队里的职位没了,被调到山西去做了个副省长。1967年1月的时候,那场风波刚开始闹大,黄克诚就摊上了事儿,被当成了批斗对象。当地的造反领头人高某,领着人闯进黄克诚家里,把他的大将军装、奖章、记事本都给烧了,连手枪、指挥刀这些物件儿,也都被他们抢走了。另外,是那个高某把黄克诚从山西带到北京,并且把他关了起来。所以,那场风波平息之后,黄克诚又回到了工作岗位,这时,高某就被山西省委给看管起来了,他们还向黄克诚询问该怎么处置他。
不过,黄克诚没往心里去,他一门心思扑在为他人昭雪的事情上,对自己的事情倒不怎么上心。山西的领导们多次找黄克诚商量事情,可他都没回应。直到1982年,山西省委专门给黄克诚写了封信,催他赶紧处理,不然好多相关工作都没法往下进行了。这回,就连秘书也忍不住开口了,都凑到黄克诚跟前劝道:“黄老啊,山西省委那边催了好几次了,再不给个答复怕是说不过去了。他们就是想让您简单说说,当年那个高某是怎么对待您的,都拿走了您哪些东西?”黄克诚琢磨了一会儿,然后对秘书李振墀说,让他帮忙写下这段话:“1967年1月3号,我被首都的红卫兵带到北京来了,别的事儿我就记不清了。”李振墀写完东西后,又笑又摇头地说:“黄老,这就结束啦?感觉跟没写一样嘛!”这时,黄克诚叹了口气,说道:“年轻人嘛,在那个年代容易冲动,这很正常,也不止他一个人这样。要是我说了对他不好的话,那可就把他一辈子给耽误了。假如他是个好人,只是在那种特殊情况下干了错事,要是因为我的举报毁了他,那就不太好了;要是他真的是个坏人,那肯定不止抄我家这一件事,肯定还干了其他坏事,那也就不需要我再来举报了。”最后,黄克诚告诉大家:“咱们现在负责处理‘两案’,可不是为了报复谁。不能因为自己吃了点小亏,就随便抓人,得尽量不去伤害别人,这才是咱们该守的规矩。”结果呢,多亏了黄克诚的大度,高某逃过了被归为“三种人”的命运。后来,高某得知是黄克诚手下留情,感动得眼泪直掉,从那以后,他彻底改过自新,再也没犯过错。这就是黄克诚将军的大度风范,他从不把个人恩怨放心上,就连曾经对不起他的人,他也会尽力不去再次伤害。
另外一回,黄克诚正在医院养病,他的秘书李振墀拿着一封信走进来了。那时候,黄克诚病得不轻,住进了医院,可他心里还惦记着工作,总让秘书每天送几封信到医院,好让他瞧瞧。李振墀走进来,朝黄克诚笑道:“黄老,今儿这封信挺特别,是专门来指责您的。”黄克诚一听,咧嘴笑了,说:“行,我正想听听人家怎么骂我呢,你念给我听听吧。”李振墀拆开信,读了起来:“人家说你眼睛看不见,可我觉得,你瞎的不是眼睛,而是心!你和彭德怀在庐山吃了那么多苦头,竟然还要替那些对付你们的人说话!你清楚你自己的发言到底是站在哪一边吗?……”看到这里,李振墀停了下来,讲道:“后面的内容我就不读了,全是骂你的,特别粗鲁,我念不出口。”不过,黄克诚却笑着调侃道:“我都能忍得住听,你咋就连读都读不下去呢?往后啊,你多帮我找点骂我的信来,我就想听听他们心里到底是怎么看我的。”这封信到底想表达啥呢?写信的人为啥会写这样的内容?这事儿得追溯到1981年年初。
当时,社会上兴起了一股风潮,那就是“反毛”,人们纷纷将责任归咎于毛主席,将他贬损得一无是处。这个情况,让黄克诚特别关注起来。黄克诚在庐山会议上吃了亏,被冤枉了好多年,但他心里一直很敬重毛主席。他也明白,那场风波不能全怪毛主席一个人。现在社会上出现的那些反对毛主席的风气,实在是大错特错,还非常危险,关系到我们党的未来。所以,黄克诚就写了篇文章,题目叫《怎样看待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发表在了《解放军报》上。这篇文章有好几万字,它讲了我党和军队一路走来的故事,充分说明了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历程中的关键地位,也狠狠反驳了社会上那些不正确的观点。最终,黄克诚这样写道:“咱们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时间的斗争,树立了伟大的目标和信念,并用它凝聚和启发了广大的老百姓。咱不能丢弃自己的信念。……毛泽东思想是一个不断完善的科学理论,它会随着时间慢慢进步,我们不应该责怪前人做得不够,而应该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弥补过去的不足,继续发展和完善毛泽东思想,在这面耀眼的旗帜上增添新的光彩。”
这篇报道登上《解放军报》后,反响特别强烈,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还有不少人写信指责黄克诚,就像刚才提到的那封信一样,是个很好的证明。过了几天,黄克诚心里还惦记着那封信,便对李振墀讲:“我突然有个念头,你试试看能不能找到写那封信的朋友,我挺想和他当面交流交流的。”李振墀挺纳闷,那人把你骂得那么狠,你咋还想见他呢?有啥好聊的呀?黄克诚说:“写这封信的家伙,火气挺大,说不定真碰到啥难事儿了。要么呢,是以前吃过亏,心里有气;要么呢,就是个小年轻,历史的事儿一知半解,冲动之下写了这信;再不然,就是家里背景复杂,长辈遭过罪,他自己也跟着受影响。你把他叫来,费用都算我的,我想跟他坐下来好好聊聊。”其实,黄克诚这么做,并不是只为了见见那个人,而是因为他觉得那个人反映了社会上很多人的想法,心里积压了很多不满。如果不解决这些不满,可能会对社会有大麻烦。所以,黄克诚想通过这封信,和那个人聊聊,解开他和他所代表的那些人心里的疙瘩。
没多久,李振墀就搞清楚了信上写的地址,发现写信人是重庆的,于是他赶紧给四川省委去了个电话,请他们帮忙找找这封信是谁的。可是,黄克诚却突然拦下了李振墀,不让他去拨这个号码。李振墀心里直犯嘀咕,黄老之前不是挺想见见这家伙的吗?怎么突然间又不让联系了呢?黄克诚想了想,说道:“我琢磨了一下,这样处理不妥当。你想想看,要是我们通过四川省委去调查这个人,会让他感到紧张。就算他真没问题,其他人也会对他有别的看法,会给他带来麻烦,所以,还是不见面的好。”没错,在那个时候,像黄克诚这样的大官,要是通过四川省委去调查某个人,那人肯定会受到很大的压迫。因此,黄克诚考虑到这一点,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这件事显示了,黄克诚老将军心思特别细腻,并且总是很会为他人着想,咱们可千万别因为一时大意,不小心给别人添乱了。黄克诚将军的这种崇高品质,真是让人打心底里感到佩服!想要知道更多开国将帅的精彩故事,不妨去历史客栈的专栏瞧瞧,那里收录了100篇讲述开国将帅的传奇篇章。
黄老自己都没说抄家的事你又从那编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