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年王震家中迎来“不速之客”:洪大个子,大过年也不让我安生啊

郭俊杰说历史 2025-02-22 17:37:20

1978年春节,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家中来了一位意外访客。

访客风尘满面,言辞迫切,全然未见丝毫春节向领导赠礼之情态。

开场白向王震提议,希望他能前往内蒙,访问几个专注于国防工业的重点单位。

王震听后心中微有不适,但仍应允来人会同前往。

交谈之际,两人迅速确定了前往内蒙古旅行的具体日期。

送人时,王震一反常态,幽默道:“洪大个子,春节也不让我省心啊。”保持了其严肃形象中的一丝轻松,调侃着对方。

洪大个子毫不客气,回击道:“王副总理,是你催得紧。依我看,你的急迫更甚于我。”

【洪大个子也叫洪大麻子】

洪学智,人称“洪大个子”,一生拥有多个外号。

王震称洪学智为“洪大个子”,因其身高达1.85米,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如此身高实属罕见。

另一“外号”由国防部长彭老总所赐,名曰“洪大麻子”。

尽管这两个绰号不悦耳,但它们无论出现在何处,都紧密关联着新中国的历史及中国军队的发展与成长。

洪学智自幼失去母亲,小学期间,支撑他求学的父亲也不幸离世。

洪学智年仅十几岁,因生活所迫,无奈中断学业,转而投身于生计的奔波之中。

为谋生,洪学智曾学习制作雨伞,并在亲戚家中做临时雇工。

1927年,豫东南地区遭遇天灾,饥荒严重。共产党人引领农民展开“五抗斗争”,在此背景下,洪学智由普通农家子弟成长为革命斗士。

1929年,洪学智以赤南游击队分队长的身份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安排进入红1军独立旅服役。

自此,他的人生轨迹与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及新中国紧密相连,共同前行。

红军反围剿时,洪学智历经多次生死考验。

在苏家埠战役里,他随红4军10师29团拦截陈调元援兵,战时升任机枪连连长,率部于七里桥与敌军激战。

战斗中,他左胸肺叶被子弹击中,幸得部队俘虏的敌军医生赠予救命药,26岁的洪学智才得以在七里桥幸免于难。

即便身受重伤,面对老乡劝其回家养伤的建议,洪学智仍坚持留下。他认为,反动派未除尽,自己无法安心归家。

洪学智随红四方面军长征,负责统战宣传,与少数民族沟通,为大部队筹集粮草,有效缓解了红军转移时物资严重短缺的困境。

刘少奇,负责中央纵队粮草供应,感激道:“洪主任,送来的粮食、牛羊及慰问品,极大缓解了我们的困境。”

洪学智当时未知,日后他这位历经战火的前线指战员,会与军队后勤工作产生紧密联系。

洪学智继续参与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他参与海南岛渡海作战,并指挥万山群岛战役。

洪学智在指挥作战上展现出敏锐洞察力、非凡指挥天赋,并拥有丰富作战经验。

因他具备诸多优点,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老同事邓华极力主张军委任命洪学智为十三兵团副司令。

朝鲜战争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洪学智人生的重大转折点。

这场战争使他由作战指挥员转变为解放军后勤负责人,并在此过程中与彭德怀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二、洪学智的后勤情缘】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的爆发是事情起因。

苏联支持下,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将美军逼退至仁川,导致中朝边境局势趋于复杂。

国家为确保东北边境安全,成立东北边防军,并由毛主席委任原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担任东北边防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

军委副主席在京接见邓华,商定十三兵团事务,决定由洪学智任副司令,协助邓华管理部队,确保各项事务顺利推进。

当时,洪学智在广东军区任职,担任叶剑英麾下的军区副司令及江防司令,负责相关军事事务。

他未曾预料,任务竟会突如其来,自己在家中安坐时便降临到头上。

1950年8月9日,洪学智抵京汇报第十五兵团与广东军区合并事,甫下火车,即被邓华迎至军委副主席住处,邓华已等候多时。

宣布对他的任命后,邓华未待他回应,便带他赶往火车站,乘当天下午1点多的火车直达东北。

这趟东北之行,标志着他四年抗美援朝战争生涯的开端。

当时,洪学智如同革命队伍中的机动力量,根据需求被灵活调配至各需要之处。

起初,他负责东北边防总部的战备事务,专注于此领域的职责。

与邓华、解方等共同筹备入朝作战的后勤工作,确保物资充足,安排妥当。

入朝作战期间,彭德怀将司令部运作、特种兵指挥及后勤管理任务均交由他负责。

洪学智在志司协助彭老总指挥作战,提出见解,同时负责后方,为前线志愿军筹措粮草与弹药。

不料,朝鲜战局频变,他这位身负多职的副司令,终被中央调派负责后勤工作。

1951年4月,第五次战役首阶段结束后,彭德怀认识到,为实现政治目标,必须强化志愿军的后勤保障,确保供应无忧。

他迅速联络洪学智,指令其即刻返回北京,向周恩来副主席详细报告当前情况。

洪学智的报告获中央军委高度关注,随即决策成立志愿军后勤司令部。

当时,洪学智预感自己或许将承担起这份重任。

5月19日,中央军委正式任命他为志愿军后勤司令员,这一决定符合预期。

这让一心想致力于军事的洪学智倍感郁闷。

会议中,他直言不讳地表明自己无法胜任后勤管理工作。

他此言一出,正触彭老总之忌,彭德怀即刻回应:“既然如此,你无需再管,我来担当,你指挥便是。”

邓华恰好在场,他劝慰了洪学智,使洪学智接下了这份重任,此重担足以影响朝鲜战争的局势发展。

尽管面临临时受命,洪学智未让个人情绪干扰职责,反而把后勤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著名战术“倒三江”,是由洪学智提出的。

他刚任后勤司令员不久,联合国军即对志愿军发起“绞杀战”,旨在阻断并破坏其运输线路。

此时,朝鲜遭遇特大洪涝,众多桥梁与道路遭受洪水侵袭,被大面积淹没。

危急关头,洪学智调动四大兵站装卸队与千余车辆,一个月内运抵7370节火车皮军备,确保前线战士物资充裕。

他在志愿军后勤建设中,提出加强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与措施,这些理论和措施直接为人民解放军后勤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因在朝鲜战场的杰出表现,洪学智回国后即被任命为总后副部长兼参谋长,无奈告别了热爱的军事工作。

1956年,洪学智获授上将军衔后,转任总后勤部部长及党委书记职务。

已完全离开了一线指战员的职务,不再担任相关工作。

【为祖国富强,奉献一生】

洪学智卸任后勤部长后,历任吉林省农机厅厅长、石油化工局局长,并曾在农场从事喂猪、扛粮等工作。

即便面临困境,洪学智仍坚守共产党人本色,坦然接受所有挑战,展现了他的豁达与坚定。

1977年8月18日,洪学智在长春市组织“十一大”庆祝游行时,突接通知,令其即刻返京。中央已安排飞机前往接应。

返京后,洪学智获悉自己重返军队领导岗位,但略显遗憾的是,身为上将的他,竟是全场唯一未着军装的军人。

回归后,洪学智首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一职。

洪学智一如既往,总是服从命令,从不挑剔任务。

此次,他仍对中国国防工业充满热情,以至于春节都未暇顾及,全身心投入其中。

他始终将国家利益与中国的国防建设置于首位,视其为心中最重要的考量,坚定不移。

因此,洪学智在军中树立了极高的威望,常人难以比肩,这为他赢得了众人的广泛尊重。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