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的上海街头:外滩老人挑靴子徒步,巡警看洋人无可如何

醉薇聊历史 2024-02-21 17:51:12

1908年11月13日至1909年3月11日,法国银行家阿尔伯特·卡恩携其摄影助手阿尔弗雷德·杜特尔开始环游之旅,他们于1909年1月15日到达上海。面对这座陌生的东方之都,阿尔弗雷德·杜特尔频频按下手里相机的快门,留下了一组115年前清末上海真实而珍贵的影像。

外滩

杜特尔从外滩上岸之后,马不停蹄地架起相机,开始记录他在江岸边看到的景象。这是一个推着独轮车男子的背影,裹着头巾,辫子缠着头巾外面,车上放着两只装猪的竹编笼子。

马车

一辆四轮马车从眼前驶过,马车上带有活动的车篷。这种车完全是西式的,比较舒适,因此坐车的价格也较高,乘客多为洋人。不远处可见黄浦江边轮船的烟囱,路面上有电车的轨道。

行人

连续的三张照片都是在同一地方所拍摄。这次画面的主角是一名步履匆匆的行人,戴着瓜皮帽,穿着长袍马褂。此时,恰巧有一辆拖着长辫子的电车停在旁边,乘客正在上下车。

洋行

沿着外滩路移步向南,不远处便出现一座洋行建筑,带有明显的异域风格。门前的马路上独轮车和人力车来往不断,非常热闹。

老人

一名戴着风帽,系着围裙的老者挑着担子从洋行前经过,他年岁已高,依然精神矍铄。担子一头挂着行李卷,一头挂着一双长筒靴,一看就是远行的徒步者。为了行走方便,他脚下穿着一双单布鞋,只有到休息时才换上长筒靴御寒。

巡捕

架着相机的杜特尔很快引起一位街头巡捕的注意, 因为是一个洋人,巡捕并不敢上前询问,只能装作若无其事地样子背着双手在镜头前踱过。

乘车者

这张照片依旧是在洋行建筑前拍摄的,位置更偏南一些。画面的主角是一名坐在独轮车上的男子,很奇怪车夫是如何保持平衡的。当年,独轮车也是上海重要的交通和运输工具之一。

南京路

当年的南京路边多是传统的两层木楼。可能有的朋友已经发现,此时的上海街头上空电网密布。上海最早用电可以追溯到1878年,当时在上海的英国人为了欢迎美国总统格兰脱到访,特地运来了一台小型发电机,这台发电机让外滩亮了两个晚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青年

南京路上,一个年轻人端着脸盆走过来,很像去澡堂洗澡的样子。他身后是一家银楼,店铺前面挂满了招牌,上面写有“满汉首饰”等字样。

街景

上海一处三叉路口的热闹景象,行人、挑夫、三轮车络绎不绝。路边是一家杂货铺,门前坐着晒太阳的人,店铺里面卖着各种五金产品。

洋泾浜

洋泾浜上拥挤的船只,拥挤异常。洋泾浜是黄浦江的支流,曾是英、法两国租界的界河,上世纪二十年代,因为河水污染严重被填埋成平地,在上面筑成了爱多亚路( 今延安东路)。

全安栈

洋泾浜附近的一家旅店,名叫“和记全安栈”,门脸装修的十分奢华。全安栈是当时上海一家高档的酒店,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二月 ,康有为和梁启超一行从广州出发入京会试,途经上海时便住在这家酒店内。两个月后,他们在北京引领了著名的“公车上书”事件。

四川路

一辆载着三名乘客的独轮车从高大的德国邮局大楼(德国书信馆)下经过,这座大楼的主要功能是为各国侨民提供信件邮寄服务,大楼外墙上挂有“四川路”的路牌,使用了中英两种文字。

臭水沟

上海城内的一条水道,水面上漂浮着各种杂物,污染十分严重。原注释提示可能是洋泾浜的一部分。

黄浦江

黄浦江上繁忙的小舢板,船篷上喷有清晰的编号。这些舢板除了作为浦东和浦西的摆渡船外,也从一些无法靠岸的大船上接送乘客,有“黄浦江taxi”之称、

货轮

一艘刚刚进港的德国的蒸汽货轮停泊在黄浦江上,小舢板蜂拥而至,希望能够接到一些搬运货物或载客的活。

浦东

一条木船正在从黄浦江面上通过,船工夫妇一前一后正在奋力划桨。远处是浦东江岸边的洋行仓库。当时的浦东大部分是庄稼地,相比浦西的繁华有着天壤之别,因此就有了后来的那句俗语: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0 阅读:6

醉薇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