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染第一人,40年尝试1000种植物,67岁给李子柒染春晚战袍

香宁社会 2025-01-29 22:50:38

1月28日春晚开场视觉秀上,非遗文化传播者李子柒可谓是华丽亮相。

她身穿自己制作的集合了16种非遗元素的华服,化身蝴蝶仙子,惊艳了全场。

尤其是衣服颜色黄蓝相间,明亮但又不失柔和,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衣服的染色部分之所以能这么美,原来它是由李子柒与武汉的省级非遗传承人共同打造完成的。

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扑在植物染的工作上;

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份植物染色标准卡;

他复原了《红楼梦》里60多种带有中国元素的颜色;

他把非遗的植物染带进了时尚圈;

他就是被称为“中国天然染第一人”的染匠——黄荣华。

一、童年结缘于植物染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点用在黄荣华老先生身上,非常的贴切。

黄荣华于1958年出生于湖北,1914年,他的外祖父在汉口文化街与人合伙开了南纸店。

小时候,黄荣华经常跟着大舅在南纸店后的作坊玩耍,五六岁时就开始接触植物染色。

他看到大舅用植物给纸张和绢布染色,觉得十分有趣的他跟着学起来,他把树叶碾碎给风筝染色,小伙伴们很佩服他,这样的成就感就在他心中种下了植物染的种子。

二、植物染代替化学染的念头造就了他

长大后的黄荣华进入了纺织行业,20世纪90年代初,他到沿海一家外资企业工作。

公司染厂的台湾工程师懂些植物染色技术,常拉着他一起做植物染打发时间玩。

那个时候的染厂都是化学染技术,但化学染色的气味非常大,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有很大的损坏。

于是黄荣华萌生了用植物染代替化学染色的想法。

想法固然是好,但实践起来并非易事。植物染不可控因素太多了,同一植物因采集时间、地点不同,染色效果就大不一样,任何小细节都会影响最终颜色。

他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但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他开始了艰难的摸索。

为了采集植物材料,他孤身深入深山老林,也常在公园"寻花问草",还向朋友、战友求助。一次本是去看沙田柚,他却意外发现了寻觅已久的植物材料。

他也会经常出差去一些产中药材的地方,他的染料中有很多也是中药。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黄荣华尝试了1000多种植物,经历无数次失败,终于建立起中国第一份植物染色标准色卡。

2013年,他带领北服的两个研究生,花一个半月做出有两百多种颜色的色卡,如今已更新到1000多种颜色,还分了棉布、羊毛、丝绸等材质系列。

三、将植物染技术进行创新

在黄老的国染馆室内工作间里,从墙上的画到桌上的布,从扇子到丝瓜瓤、野猪獠牙,都是植物染的作品。

在黄老的眼中,是万物皆可用,万物皆可染。

他把植物染运用在了染画、茶染等新颖艺术形式中。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中国色彩的雅,是刻在骨子里的!”

为了让植物染被更多的人知晓,黄老看了各种有关颜色的书籍。

同时非常痴迷于文学经典《红楼梦》里的各种颜色,并决心高精度复原其中的颜色。

他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面对文字中只能想象的色彩,他深入考证背后的文化和技艺。

他说其实自己是个急性子的人,没什么耐心,但植物染这个事情,根本急不得,越急越出错。

经历了10年时间,直到2019年,他终于成功复原了《红楼梦》里的60种颜色。

随着植物染技术的不断提升,黄老将植物染用于文创设计,也是获奖众多。

他还成功复制出海岛染织绣文化的瑰宝﹣﹣海南龙被。

作为非遗的传承人,黄老深感自己肩上背负的责任有多重。

在时尚圈,说起国外的流行色都知道,但没有几个人知道中国自己的流行色。

于是黄老让植物印染的39套时装登上了法国巴黎时装周,震惊了西方同行。

四、传承植物染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植物染,黄老深知植物染传承的重要性,为此不遗余力。

“钱财名利都是身外之物,手艺人就要好好的做好手中的事!”

为此他花了大量的精力与财物常举办各种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植物染的过程。

在湖北武汉的群众性植物染色体验活动中,大家就地取材提取染料,然后被染出的漂亮颜色震惊。他还会做一些简单有趣的实验,如用洋葱煮出黄色围巾,让人们感受植物染的神奇。

他也通过社交平台分享植物染的知识与成果。他还开办公益性质的国染馆,传授植物染技艺,培养了许多学生和徒弟。

如今已经67岁的黄老,依然活跃在植物染的第一线。他常说,艺术要活在当下,传统手艺要么活化,要么火化,不改变就会消亡。

这次他为李子柒染的春晚战袍,可以说是全世界的人都见识了非遗植物染的魅力,也看到中国流行色的美好。

一个是致力于传承非遗文化,一个是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可谓是强强联合,在春节申遗成功的春晚舞台上,也特别的应景。

0 阅读:7

香宁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