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形势呈现全面向好态势,不仅在传统市场如欧美日表现稳健,对新兴市场的出口增速更是强劲。
10月的出口增速令人惊喜,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上限[大笑]。据财新传媒对15家国内外机构的调查显示,经济学家们原本预测10月出口增速的平均值为5.7%,预测范围在2.2%至10.9%之间,但实际增速却突破了这一上限。同时,进口增速略低于预期,经济学家们预测的进口同比增速平均值为-2.0%,预测区间为-5.0%至4.0%。此外,贸易顺差的预测均值为744.4亿美元。
从国别来看,10月中国对各大经济体的出口增速均有所加快,特别是对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增速更快于发达经济体。具体而言,对美国、欧盟的出口增速分别加快了4.8个和9.1个百分点,达到7.6%和11.7%;对日本的出口也实现了由降转增,增速达到7.6%,较前值高出14.7个百分点。同时,对东盟、非洲、拉丁美洲和俄罗斯的出口增速也分别显著提高了9.3个、20.5个、19.8个和8.8个百分点。
在商品类别方面,除了鞋靴外,其他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均逆转了之前的下滑趋势,纺织品、服装与箱包的出口增长率均超过了10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更是达到了16.1%。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鞋靴类商品仍然处于下降状态,但其降幅已经缩小至1.1%,相比之前减少了11.7个百分点。此外,机电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表现也非常亮眼,前者同比增长速度增加了10.4个百分点至14.1%,后者则从负增长转为正增长9.3%,提高了整整10个百分点。特别是通用机械设备领域,其增长率上升了27.2个百分点至30.6%,家用电器、液晶显示屏组件以及集成电路等产品也有类似程度的增长。然而,汽车及其底盘部件的出口继续呈现下滑趋势,下降幅度超过20个百分点至4.0%;手机出口量虽然同比减少了0.4%,但相比之前有所改善。
最近还有一个消息值得大家关注,那就是全球即将进入第二轮降息周期。
降息降息!英国央行降息25个基点至4.75%,瑞典央行率先出手降息50个基点,加大政策宽松力度。
而美联储,把议息会推迟了一天,改为明天(11.8日)凌晨公布。本次老美大概率降息25个基点,但12月份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比较大。
全球央行已进入第二轮降息周期,已经无可置疑,只是降息速度快慢的问题。
自美国遭遇严重通货膨胀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出现了显著变化。去年同期,1美元大约能兑换7人民币,而现在已经降至只能兑换6.38人民币。这一现象表明,在美国大量印制美元的同时,中国并未同步增加人民币供应量,从而导致了人民币的升值。
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出口竞争力,避免因本币大幅升值影响到制造业特别是沿海制造业的利益,中国往往会跟随美元的步伐调整货币政策,确保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这一次情况有所不同,中国政府似乎更加自信地允许人民币升值。背后的原因可能与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有关。
那么,为何此次中国敢于让人民币升值呢?其中一个关键因素便是印度。货币的信用基石在于其背后的商品价值。只有当钞票能够顺利兑换成商品时,它才具备真正的价值,否则便如同废纸一般,即便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也毫无意义。
美元的核心支撑力量在于全球资产阶级的支持与购买意愿,这本质上源于资产阶级愿意将资金借贷给美国。这种支持并非纯粹的拥护,而是基于利益驱动的流动性偏好。全球货币的增长主要源自劳动增量,由于人口相对稳定,因此产生的增量货币也相对固定。
假设全球每年新增的货币总量为100单位,要想挑战美元的主导地位,就必须在这100单位中占据较大份额,尤其是在美元尚未吸收这部分流动性之前。这意味着需要构建一个足够有吸引力的经济体系或金融环境,以便在美元之前吸引到这些新增的资本。这不仅要求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还需要通过有效的政策和制度设计来增强投资者信心,确保资金能够持续流入并创造价值。
相较于其他货币可能存在的汇率波动、价值不稳定以及兑换困难等问题,被美元“收割”反而显得不那么常见且威胁较小。换句话说,虽然有人认为美元存在弱点,但实际上其他货币的表现可能更差,这使得各国不得不继续使用美元作为主要交易媒介。
在认识到这一点后,我们会发现美元并非唯一可靠的全球通用货币,因为欧元同样强大。简而言之,在能接受美元的场合,欧元在90%的情况下同样被接受。这无外乎是因为欧元同样可靠,只是其可靠程度略逊于美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