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9月的某一天,中南海门前迎来了一位风尘仆仆的老汉。他满脸皱纹,拎着一堆简单的行李,目光中透露着焦急,但礼貌而诚恳。他走到警卫处,开口便问:“同志,请问老朱在吗?我找他有点急事,您能帮我找一下他吗?”
听到这突如其来的询问,警卫员愣了一下,心中有些疑惑。他谨慎地问:“老朱?您是找哪位老朱?能不能说具体一点?”
“啊,就是朱德朱老总,我是从湖北来的,叫罗忠文。”老汉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似乎觉得自己没把话说清楚。
警卫员一听,顿时神情紧张起来。朱德,那可是共和国开国元勋,地位崇高。即便是高层领导,也会尊敬地称呼他为“朱老总”,很少有人直接称呼“老朱”。而眼前这个看似普通的老汉,居然直呼朱德的名字,这让警卫员意识到,眼前的老人可能并不简单。于是,警卫员赶紧拨通了内线电话,将这一情况向上级汇报。
不一会儿,罗瑞卿将军急匆匆地赶了过来。他笑着向老汉打招呼,并解释道:“朱老总临时有任务出去了,现在不在中南海。”接着,他吩咐身边的工作人员帮忙拿行李,并请罗忠文老人进中南海等候。
这一幕看得警卫员有些发愣。罗瑞卿虽不如朱德地位高,却也是位副国级领导。这样的领导亲自出来接待一个普通老汉,这实在是罕见。显然,这位叫罗忠文的老汉绝非寻常之人。
事实的确如此。罗忠文年轻时曾是一名战斗英雄,在战场上立下过汗马功劳。新中国成立后,他因为身体原因申请了复员,回到家乡过上了种地的生活。罗忠文出生于1897年,家境贫寒,父亲是个长工,他从小就在地主家做杂活,成年后成了一名长工。穷苦的生活让罗忠文对土地有了无限的向往,但在那个年代,农民几乎不可能拥有自己的土地。
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革命的火种在全国各地燃起。许多年轻人纷纷加入革命队伍,罗忠文也不例外。这是他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在革命队伍中,罗忠文找到了自由和平等的感觉,还学会了读书写字,这是他以前从未想过的事情。
1932年,罗忠文所在的咸宁农军被编入红军独立3师,正式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罗忠文与朱德的相识,源于一场激烈的战斗。当时,罗忠文所在的部队遭到敌军突袭,火力极其凶猛。他不幸被击中,身受重伤,昏迷了两天两夜。正是朱德带队增援,才在尸体堆中发现了奄奄一息的罗忠文,并立即下令将他送往战地医院。正是这次救援,救了罗忠文一命,从此他对朱德充满了感激,视其为救命恩人。
后来的一次战斗中,我军司令部被敌军发现,敌军对司令部发起猛烈攻击。为减少损失,朱德下令撤离司令部。然而撤退途中,一条宽阔的大河挡住了去路,无船无桥,唯有涉水而过。朱德不会游泳,罗忠文挺身而出,表示愿意背朱德过河。尽管刚从伤病中恢复,罗忠文依然信心满满。结果,他成功地将朱德背到了对岸,保障了部队的安全撤退。这一刻,两人的关系更加紧密,朱德也更加信任这个勇敢的老兵。
解放后,身体原因让罗忠文不得不告别军旅生活,回到湖北老家务农。他谢绝了组织上为他安排的优厚工作,选择回归田园生活。这是他从小的梦想,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田地,自食其力。
然而,1959年我国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特别是罗忠文所在的湖北地区,农民生活陷入困境。为了家乡百姓的温饱,罗忠文决定前往北京,找老首长朱德寻求帮助。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向组织提要求,也是唯一一次。
1960年秋,他拿着朱德的地址,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中南海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