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病逝,咸丰皇帝和左宗棠都送了挽联,谁写得好?

寒梅傲雪映霜华 2025-02-04 10:07:33

【前言】

在咸丰年间,林则徐的离世给时局蒙上了一层深沉的悲色,他那文官的风范令人敬仰。就在这悲伤之际,一场无声的文学较量悄然展开。咸丰皇帝和左宗棠这两位人物,竟都亲自为林则徐撰写挽联。于是,这两幅挽联究竟哪一幅更加感人、更富文学才华,成了朝廷上下纷纷讨论的热点。

那这两幅挽联里,到底蕴含着何种文字之美呢?咸丰皇帝凭借他身为帝王的威严以及深厚情谊,还有左宗棠依靠他的将军气概与文人风范,究竟谁能把对林则徐的怀念与悲痛表达得更为贴切呢?此问题,在当时的文学领域引发了激烈争论,也在历史的篇章中留下了令人深思的一笔。

【一、少年林则徐,一表人才、聪慧过人】

林则徐,这是个让国人深深敬爱的名字,可谓是大名鼎鼎。他这辈子一心报效国家,两次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坚决禁止鸦片的输入,曾使得中英贸易呈现出僵持的局面。然而,他的这番努力,到底还是没办法改变大清国运的衰败之势。

1810 年,林则徐降生于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家庭。他的父亲林可亨是进士,母亲则是通情达理的大家闺秀。林则徐打小就机灵聪慧,7 岁便能吟诗作对,10 岁时就已经把四书五经烂熟于心,故而被称作“神童”。他的成长之路貌似注定顺遂,最后定然会功成名就。

命运的齿轮在他十五岁的那一年,悄悄地开始了转动——林可亨竟在家中病故了。这一下子,原本的那个书香门第瞬间变得混乱不堪。林则徐也只得放下自己的学业,四处奔波,寻找工作来维持生计。

也就是打那时候开始,林则徐对社会的冷暖、世态的炎凉有了接触和了解。

1826 年,清朝朝廷派遣钦差大臣赶赴广州,明令禁止鸦片贸易。这一重任最终交到了年仅 27 岁的林则徐手中,而他则被委任为主要的协助执行者。

这成为了林则徐人生当中的首个转折点

【二、“虎门销烟”后,林则徐一时间名声大振】

1839 年 2 月,道光皇帝又一次让林则徐当钦差大臣,赶赴广东去禁烟。谁都没料到,林则徐上任后干的头一件事,那可是毫不留情,把所有外国商人的鸦片给统统销毁了,总计有 20283 箱呢。

这便是那引起国内外巨大轰动的“虎门销烟”。

“那些洋人抱怨贸易停滞,实际上是想保住他们那害人的鸦片呢。”在英国公使施加压力的情况下,林则徐没有丝毫畏惧。为了彻底杜绝鸦片带来的危害,他宁愿暂时让中英贸易停下,也坚决不会退让。

林则徐行事坚决果断,得到了朝廷上下的一致赞誉。道光皇帝接连四次亲笔表扬他“勤劳”“得力”。林则徐很快便成为了国人心中又一个威名赫赫的戚继光。

不过呢,这好日子没持续多久,1840 年 7 月的时候,英军发动战争进行报复。就这样,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了。

“事儿黄了,没那实力,没办法了。”面对气势汹汹的英军,林则徐也是毫无办法。他只得干看着英军占据广州、香港,还在各处烧杀抢掠。

林则徐心里难受得像刀割一样。他给朝廷上书,请求抵御外敌,然而得到的却是冷淡的态度,甚至是怀疑的回应。这样的打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

【三、林则徐的悲惨人生】

1842年8月29号,《南京条约》被签订了,清朝政府把香港割让给了英国,还得赔偿两千一百万两白银。就这样,鸦片战争以极其惨痛的失败画上了句号。

紧接着,道光皇帝急不可耐地把林则徐的职务给撤了。才 44 岁的他,原本是风光无限的钦差大臣,这下子却一下子跌入谷底,甚至还被朝廷猜忌有叛变之嫌。这对林则徐来说,无疑是这辈子遭受的最沉重的打击。

“臣愿以死来表明自己的志节,不敢奢求得到宽恕赦免的恩情。”林则徐呈上奏疏,想要明确自己所应承担的罪责,然而得到的却只是冷淡的回应。处于这般失望且无助的境况之中,他决定归隐。

一时间,这个在民间差不多被当作神一样的人,不见了踪影,从大众的视线里消失了。

林则徐在广东家中蛰居了差不多十年。这十年里,他的生活极为俭朴。一开始,他想借农耕来驱散内心的烦闷,可终究还是无法释怀。深夜里,他只得独自长吁短叹,一吐心中的愁苦。

在这段时间里,林则徐的母亲与妻子相继离世,儿子林聪彝则逐渐长大成人。然而,不管是生离死别,还是悲欢离合,他都难以真正融入这平静的乡村日子,他内心那股想要报效国家、拯救百姓的热情始终没有熄灭。

或许,这便是他这辈子的命运安排。

【四、林则徐,最后的出征】

1848年的冬天,广西那儿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这一下子,清廷遭遇了从未有过的危机,迫切需要能人的帮忙来镇压叛乱。如此一来,林则徐的机遇也就降临了。

当下,林则徐的心里可谓是五味杂陈。他一方面因国家的乱局总算有了希望之光而感到欣喜,另一方面又因自己不能立下更大的功绩而心存遗憾。但不管怎样,他都找不到退缩和逃避的借口了。

于是,林则徐一路向西挺进,接连取得胜利。而太平天国则是连连败退。在老百姓的心里,林则徐仿若战神一般,没有什么是他做不到的。

这回,乃是林则徐人生中最后的一次出征。

【五、林则徐,不欢而散的一生】

1850年10月10日的清晨,林则徐启程前往广西去剿匪。然而,他已不复当年之勇。

一路的奔波使得林则徐的病情愈发严重。当他抵达广东普宁之际,已是病得极为沉重。十天之后,他在行馆的病床上停止了呼吸,就此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在普宁行馆中,有一位一心为国尽忠的老臣,就这般于他乡孤独地走完了人生旅程,与世长辞。

林则徐骤然离世,朝野上下皆为之震惊。咸丰帝悲痛万分,亲自颁下诏令进行祭奠,追封林则徐为太子太傅,还亲手书写挽联来表达自己的哀思。

这般待遇,在清朝那可是相当出众的。从这便能看出,咸丰帝对林则徐是极为重视且不舍的。

【结语】

咸丰帝那“英雄泪洒他乡”的哀悼情感,也映照出林则徐这一生充满波折、黯然收场的命运轨迹。

他原本能够尽享荣耀之光,然而人到中年时却落魄失势;他原本能够收获流传千古的功名,可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却以失败告终。

林则徐离世后,朝廷上下对他的看法存在分歧。指责他的人觉得他是引发战争的根源和罪魁,给他贴上“祸水英雄”的标签;然而,拥护他的人却把他当作中国近代史上首位勇于对抗帝国主义的民族英雄。

甭管是夸赞还是批评,林则徐着实对中国现代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影响。他和那一包包鸦片紧密相关,已然成为中国的一个关键标识。

或许就像左宗棠讲的那样:“出师尚未取得胜利,自己却先离去,常使后世的英雄们泪湿衣襟。”

虽说林则徐没能亲眼看到最终的胜利,然而他率先开启了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序幕,这在中国历史上会是一段永远被铭记的热血篇章。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