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也诞生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四大名著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当然也有人发出疑问,假如要删去一本,哪一本最适合被删去呢?
当然,四本书都十分优秀,一本也不应该删,所以这里只作一个假设。

在大家商讨之后,很多人的意见达成了一致,都说删去这本最合适。
六名著其实,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应该知道,名著之前就已经遭到过一次删减了,原本是六大名著,删去两本后变成了现在人们熟知的四大名著。
1919年,《申报》提出了“四大名著”的说法,当时仅仅只是书商为了卖书,所以根据滞销情况的不同,名著的内容和本数也会相应改变,有时《镜花缘》、《东周列国志》都会出现。

后来中国改革开放,文化界也逐渐放开了步伐,为了达成文化启蒙的目标,大家开始讨论哪些书最适合普通大众阅读。
当时很多书都在讨论之列,其中呼声最高的除了现在的四本,还有《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一共是六本。

当时有一条很重要的入选标准,就是一定要适合普通人阅读,因此相对晦涩难懂的《庄子》,内容不怎么健康的《金瓶梅》,全书都在讲神仙妖魔的《封神演义》等书都被剔除了去。
《聊斋志异》虽然含有很多光怪陆离的神魔,但其中含有丰富的抨击封建礼教和宣扬人人平等以及其他大量美好内容,因此暂时被选了进来。

但经过讨论,认为《聊斋》并不是不优秀,但相比其他书来说,他还不够优秀,名著最好是三或四本,六或者五本不太合适,因此决定删去。
《儒林外史》没有饱含太多志怪之事,主要内容是抨击古代官场的黑暗,其中甚至有些内容是被选入了教材,比如《范进中举》,可见这本小说还是足够优秀的。

最终落选是因为他的内容过于散乱,没有一条能够贯穿全书的中心线,让读者的阅读体验比较差,其中单篇拿出来确实很好,但不适合普通人通读全本,因此被放弃。
其实《封神演义》也曾经入选,其中人物描写刻画也十分完善,但如果比起《西游记》来说,就不太够看了,既然有西游珠玉在前,封神被放弃就是自然的事了。

其他比如《庄子》,则完全不适合当时的社会情况,因为大家完全看不懂那些篇章,《无端涯之辞》这篇就算是放到高中语文教材里都算是晦涩难懂的,又怎么能指望普通人看的懂呢?
四大名著后来敲定了四大名著之后,《红旗》杂志立即展开宣传,此后这四本书就成了公认的名著了。

四本书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每本书都有各自的受众,但经过讨论,如果要删最好就删《水浒传》。
水浒传当然很好,但一定要删的话,他最合适,其他书都有一个完整的版本,只有水浒传分为70回、100回、120回三个版本,其中内容还不尽相同。

70回本结尾是用卢俊义的一个梦结束,他梦见梁山好汉都被杀掉,而其他版本则是用宋徽宗的梦结束,而没有卢俊义梦这个内容,版本不一致是一大硬伤。
红楼梦虽然有许多版本,但终究只是其中几个字不一样,后四十回版本虽然明确不是曹雪芹撰写,好歹各版本内容也都一样。

当然,也有人认为后四十也是曹雪芹撰写,但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前八十回是谁写的?
前后行文风格和艺术水平全不是一个档次,甚至还有人认为书中第十七回也失散了,是后人补上的,因为第十七回行文风格和后四十相似,反而是与其他章节不搭。

《西游记》与《三国演义》则完全只有一个版本,内容主线也十分清楚,就没有类似争议。
《水浒传》是一本典型的群像小说,里面描写了大量的人物,但这也导致了内容相对零散,比如鲁智深被林冲看见倒拔垂杨柳后,行文就由鲁智深主角直接过渡到了林冲主角。

虽然林冲篇也十分精彩,但这样的转折也会让人感到不适,不禁发出疑惑,鲁智深哪里去了?
红、西两本完全没有这个问题,三国在刚开篇天下大乱时有这个情况,经常南北东西跳跃着讲,甚至连幽州公孙瓒与冀州袁绍的战争都是由曹营小兵讲述出来的。
当时刘备在曹营中,有小兵报说袁绍取幽州,刘备说愿闻其详,于是小兵便将易京之战娓娓道来。

前期动乱结束之后,三国主线也变得清楚,就没有这样的问题了。
水浒还包含了一些暴力问题,书中为了逼迫朱仝上山,李逵会将两个婴儿剁碎,其他三本则没有这么血腥的描写。
书里有黑店杀死客人后,老板娘根据两人胖瘦情况,分成黄牛肉和水牛肉出售的描写,这样的细节固然很好,但确实不太适合普通人去阅读。

清代有个俞万春,大力批驳梁山好汉,认为这群人不过就是一群土匪恶霸,实在不应该得到群众推崇,他甚至为此特意撰写了《荡寇志》,内容就是梁山被歼灭的情节。
删去谁红楼被认为文学价值极高,书中描写一个大家族的盛衰兴旺,又在细节中暗示了贾府衰败的原因,至今还有很多“红学家”专门研究红楼梦。

不过红楼的影视化程度也最低,或许是文学成就太高了人们无法拍摄?
三国描绘的是一个时代的变迁,撰写的是东汉末年到西晋的一统,并描写了大量人物。
有趣的事,按照三国时间线,全书结束后乱世其实才刚刚开始,接下来就是令人头疼的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五胡十六国你方唱罢我登场,让无数读者头疼,连国号都背不下来。

西游记流传范围极广,被讨论的也极多,读者对这本书各有见解,甚至催生了大量的“阴谋论”,主张西天取经是个巨大阴谋云云。
一些人阅读水浒,尤其是后半部分招安之后的内容时,经常会感到愤怒,大骂宋江,但读其他书时却并不会有这么激烈的情绪波动。

水浒的情节相对来说没有其他三本丰富,对天罡的描写十分精彩,但对地煞则着墨太少,显得有凑数之嫌。
据传说,施耐庵家贫,女儿出嫁没有嫁妆,才将描绘了天罡星的水浒给女儿典当,结果遭到当铺蒙骗,抄走了内容,然后欺骗施耐庵女儿说书不值钱。

施耐庵听到女儿抱怨,立即就知道她被当铺骗了,于是只好提笔再写了七十二地煞星,后来当铺果然将天罡书稿倒卖,施耐庵趁机拿出全本水浒,卖了个好价钱,顺利送女儿出嫁。
所以才显得七十二地煞相对像是凑数,这都是婚期临近赶稿赶的,或许时间充足的话,全书质量会更好。

当然删书只是讨论,四大名著不会删去任何一本,但沿着思路讨论下去,似乎也还算水浒最适合被首先移除,或许也有人认为应该删掉其他书,那也会有那样做的理由。
信源:
《水浒传》——施耐庵
红楼梦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