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一厘米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当代人的烦恼,很“秃”然。
人可以聪明,但不能“绝顶”。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调查数据,中国脱发人数超2.5亿,其中,男性约有1.63亿,女性约有0.88亿。这表明,平均每4位男性中就有1人脱发,每8位女性中有1人脱发。
30岁以下的脱发人群比例高达84%,比上一代提前了20年。90后、00后也已经加入脱发大军。
因此,假发片、发际线粉,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必备单品。
众所周知,许昌有胖东来,但你头上的假发片,也可能来自许昌。
许昌被誉为“世界假发之都”,全球每10顶假发就有6顶来自许昌,出口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3年许昌市发制品累计出口168.5亿元,占据全市出口额的71.0%。作为当地重要支柱产业,发制品产业从业者也超过了30万人,拥有4100多家企业。

在跨境电商平台上,每2秒钟就有一顶许昌生产的假发被交易,成为全球普通消费者乃至国际巨星的“顶上心头好”。
碧昂斯、蕾哈娜、前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他们都是许昌假发的“忠实拥趸”。
许昌的假发历史可追溯到清末。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许昌的假发是如何成为“顶”流的。
一、假发巨头的崛起
假发,不仅是现代人的专属。
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假发已经在我国出现。《诗经》中有句话:“鬒发如云,不屑髢也。”这里的“髢”就是假发。据说,连雍正、慈禧都戴过假发。
而许昌的假发行业可以追溯到明嘉靖年间。当时,许昌人开始制作假发道具,用于戏剧表演。
到清末,许昌的假发在一个叫泉店的地方迅速兴起。“携许泉发盛名别故园愁绪安在,沐新时代春风走富路从头再来。”这是许昌建安区灵井镇泉店社区牌坊两侧的楹联。
“许泉发”有着怎样的故事?
这还要从一百多年前说起。1900年,泉店人白锡和偶然在开封结识了一个来中国收购头发的德国商人。
白锡和看准了头发生意蕴藏的巨大商机,在泉店开设了“德兴义”发庄,把德国初级假发加工技术本土化,一把梳子理顺人发,一根叉子扎成一捆。做出来的头发又顺又齐,卖得好。
1933年编纂的《许昌县志》记载:“泉店有白锡和者,其人聪明强干,往来平津,曾与德商接洽,收罗内地头发,转而售于德商,渐致销路扩大,囤积丰盈……每年贸易额数百万元。于是,泉店之发庄,驰名于遐迩。”
由于色泽光亮、手感柔软、耐蚀耐磨、着色性能好,泉店发制品在国际上十分畅销。泉店很快发展成商贾云集、发庄林立、终日为市的“小上海”。白锡和则地位日升,人称“白掌柜”。
《许昌文史资料》记载,清末民初,仅从山西来泉店的商户就有64家。民国时期,泉店有增福源、三义合、中兴长、丰盛号等10多家发庄。上海、青岛、天津、广州等地的客商将泉店发制品从口岸出口到亚欧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业余剧团涌现,人发业、道具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泉店人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发展收购、加工人发业务。
1954年,许昌县供销社在青岛、烟台、天津和外商订立合同,恢复发制品生产。除泉店供销社组织30多人加工人发外,泉店还有200多家私人发庄。
许昌发制品行业的发展还离不开一个人——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有全。

郑有全从小就随上辈人学习加工人发。改革开放后,他开始涉足档发加工和买卖。1989年6月,国家轻纺投资公司决定投放巨额贷款扶持建安区成立发制品总厂,投资公司在当地挑选经营人才,看中了郑有全。
郑有全也以“小花盆里长不出大树,最忌小富即安……”的演讲做通当时生活上还算比较“小康”的乡亲们的工作,跟随他到县城打拼。
1990年10月,许昌县发制品总厂正式挂牌。
当时,很多日韩商人来许昌购买粗加工发制品,再加工成假发制品卖给欧洲人,利润翻了好几倍。
郑有全意识到,利润得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掌握制作假发的工艺,就能直接和欧洲人做生意。
制作假发要用到一种机器——三联机,当时国内生产不了,郑有全就诚心请到青岛、韩国工厂的一些退休师傅,凭着印象画出三联机的图纸。再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做出满意的假发,逐渐打破了外商在发制品上的垄断。
经过不懈努力,郑有全掌握了“档发-色发-工艺发”的一整套工艺技术,接连实现了一个个重大突破。
1993年,郑有全与美国新亚国际有限公司合资,占股75%,创立了河南瑞贝卡发制品公司,这样,许昌自主品牌假发就直接卖到了美国,此后在国际市场上迅速发展。
2003年7月,瑞贝卡在上海证交所上市,成为“假发第一股”。
在瑞贝卡的带动下,不少许昌人纷纷创业,走上了与发制品行业结缘的道路。许昌形成了五个产业集聚区,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发制品集散地和出口基地之一。
许昌发制品行业经历了由粗加工到深加工,由档发到产品,由单一品种到系列产品的转变,实现了许昌假发百年历史的跨越。

许昌的假发产品
二、何以成为“世界假发之都”?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现在的许昌成为全球最大的假发生产和出口基地,拥有4100多家企业和3000多种产品,占据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
2023年,许昌假发的出口额高达168.5亿元,占全球假发市场的60%。
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歌坛天后碧昂丝、美国前国务卿赖斯都是许昌假发的客户。
假发,这个不起眼的小东西,却让河南许昌人做成了百亿的大生意,全球产业的冠军。
1. 高度集成的生产体系
许昌假发的全球地位,很大程度上源于高度集成的生产体系。从原材料的收集与加工,到产品设计和出口,每个环节都实现了紧密协作。比如,正宏工艺品公司专注于性价比高的普适性假发,服务于大众消费市场;而艾美发制品则聚焦高端仿真产品,满足对自然效果和定制化需求更高的群体。这种灵活的分工模式,使许昌企业能够快速响应非洲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既覆盖广泛的基础市场,也抢占了高端领域。2. 技术创新许昌发制品企业实施“科技、人才、品牌”三大战略,坚持走自主创新、自主研发之路,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56项。目前,全市发制品企业获得专利714余项,拥有自主品牌109个,境外注册商标645个。其中,瑞贝卡公司的“Rebecca”“Sleek”品牌、恒源公司的“Chocolate”“Ladystart”在欧美、非洲等发制品市场非常驰名。为了满足非洲消费者在高温环境中的佩戴需求,瑞贝卡开发出轻薄透气的假发;哚咔则推出了适应不同头型的高弹力假发网,为消费者带来更舒适的体验。为了迎合节庆场合的需求,许昌企业推出了彩色假发和波浪造型,成为圣诞节和婚礼季的热销品。与此同时,男性消费者的潜力也被挖掘,一些企业推出了专为男性设计的发片和假发帽,这些轻便、易用的产品深受年轻职场男性欢迎。同时,一些企业还将虚拟试戴技术引入消费流程,让用户在购买前选择适合自己的造型。这项技术在尼日利亚和南非市场反响热烈,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