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为何学不会游击战?我们教过,他们认真学过,奈何就是学不会

文文研习历史 2024-03-19 02:37:18

1927年,由于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失败,革命军队不得不在毛主席、朱老总的带领下退入了井冈山区。

老蒋自己都没想到的是,就是这样子的一群“残兵败将”最后真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无论怎么发动围剿,却始终啃不下这块革命根据地,反而让红军的规模越来越大,巅峰时期的红军兵力超过30万。

而红军之所以能够多次粉碎老蒋的“反围剿”,靠着就是16个字的秘诀:

“敌来我走,敌驻我扰,敌退我追”

直到第五次反围剿时期,李德博古等人放弃了游击战,转而以“阵地战”对抗敌人,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这才有了之后的长征。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国共两党合作,作为游击战争的“亲历者”,国军自然知道游击战的厉害之处,他也很想知道游击战的精髓。

敌后国军开展游击战

上海、南京、徐州、广州、武汉等地相继失守后,300万国军退入了大西南的群山之中,可是在敌后当时也还拥有百万国军:

山西的阎锡山所部,在太原失守之后,国军将近30个师的兵力都转入了山区活动,阎锡山还特地划出了7个游击区。

在江苏,韩德勤率领的第89军,陈太运率领的税警团也都留在了江苏抗击日军。

广州失守后,第12集团军司令官余汉谋率领7万广东粤军退入了粤北的群山之中。

看着华北敌后根据地发展的蓬勃向上,当时老蒋也还是很心动的,八路军能在华北敌后根据地生存下去,他们在敌后的人数更多、装备更好、组织也较为健全,让这百万国军在敌后打游击战是不是会更得心应手。

于是在1938年的时候,国民政府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会上小诸葛白崇禧就阐明了广泛开展游击战的想法。

1938年,武汉失守前夕,周总理和朱老总面见老蒋,郑重其事的提出发展游击战,并同意帮助国军开展游击培训班,于是老蒋下定决心在湖南衡山举办游击培训班。

1939年2月,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率领30多名干部赶赴湖南衡山对国军干部进行授课。

1940年前后,国军敌后游击战达到兴盛时期,总计有百万国军在华北、华东、海南、华中等地开展游击战。

想法很美好,可是现实很骨感,这百万大军的游击战争坚持没两年就宣告失败了。

1941年,中条山之战,26万中央军被日军击溃,此战国军伤亡8万多人,而日寇仅仅伤亡3000人左右,中条山根据地失守,也正是因为解除了后顾之忧,鬼子才有底气在1942年在华北敌后发动大扫荡,至1943年时期华北敌后除了八路军在苦苦支撑之外,已经没有什么像样的武装力量了。

桂系第七军的游击战术在国军内部算是不错的,他们依靠大别山地区的复杂形势在这边坚持斗争了七八年之久,不过他们学到的也只是皮毛而已,虽然学到了迂回战术和夜袭作战,可是因为不发展群众,导致民众和士兵关系紧张。

更有甚者诸如孙殿英、庞炳勋、孙良诚、公秉藩、吴化文等人,在日本鬼子的利益诱惑下最终选择了投敌。

八路军、新四军能够在敌后蓬勃发展,而装备精良的百万国军却在敌后坚持不下去,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国军为何无法在敌后开展游击战?

百万国军在敌后无法开展游击战争,甚至更有大批将领选择了汪精卫的“曲线救国”之路加入了汪伪政府之列成为了汉奸走狗,那么这百万国军为何无法在敌后坚持斗争下去呢?

第一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国军始终无法发动群众,这是国军无法开展游击战最重要的一点。

在1939年培训游击战争的课堂之上,将游击战争的精髓告知了参与课程的国军干部,当时参与培训的国家干部除了要学习游击战略、游击战术以及爆破技术等游击战各种军事手段之外,还有大量的政治课程。

这其中政治课程其实远比军事手段更为重要,游击战争中最重要的就是发动老百姓、发动群众,同时我军也非常注重对基层战士的培训,我们经常能看到八路军战士拿着一个小板凳听老师上课,我军还有义务扫盲的传统,教会那些不识字的战士识字。

政治课程为何会这么多呢?因为在敌后战争之中,你不懂得发动群众你根本生存不下去。

和群众打成了一片,那么在敌后斗争之中能够发动群众为你打探情报,同时也能够让百姓认同八路军的思想自发踊跃的参与到队伍之中。

假设在战争之中因为种种原因和部队打散了,那么凭借着这股凝聚力,战士们也能够自发寻找部队继续参加革命,这些都是政治课程的重要性。

而国军那些军官本身就是靠着吃空饷,打骂士兵上去的,那些长官不是在抽鸦片就是吃喝嫖赌,你要求他们为士兵义务扫盲,提倡官兵平等,这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培训来培训去,八路军战士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可是每当人家讲到政治课程的时候,底下都是呵欠一片。

而在当时,汤恩伯作为干部培训班的总教育长,在私底下更是各种使阴招,叶剑英提出发动群众,汤恩伯说成是欺骗百姓,叶剑英要求干部去衡山县区和百姓打成一片,体会百姓来之不易,汤恩伯将这说成是体验生活。

而且随着课程的深入,八路军也发现了国军想要学习游击战不单单是为了对付日军,更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不久的将来对付八路军自己,目的一开始就不纯又如何能够学习的进去呢?

汤恩伯的种种行为气得叶剑英在之后的会议上当面驳斥汤恩伯,只知道阿弥陀佛却不去实践那么对国家和民族有什么用。

“小诸葛”白崇禧的部队在百万国军之中的游击战来说是不错的,可是他也没有领会到发动群众这一条。

为了刺探情报,他经常雇佣百姓去刺探情报,可是普通百姓因为没有专业训练,很容易就露出马脚,结果搞的经常是假情报。

而日军又经常伪装成桂军的模样去收税,征粮,搞的第七军和百姓的关系也很紧张,所以不相信群众,不发动群众是国军无法开展游击战争的主要原因。

其次,那就是国军虽然说要发动游击战,可是那也只是表面重视,私底下并未引起重视。

在国军和日寇22次的大的会战之中,国军的手段主要还是靠着阵地战那一套,就算会战之中也有小的游击战术,可是更多时候也是为了策应前面主力部队。

在徐州会战之中,第五战区长官李宗仁在指挥徐州大撤退的时候也曾经发动过小规模的游击战袭扰日军给日军造成假象,在撤退之中也选择“化整为零”、“昼伏夜出”等军事手段,可这也并非是真正的游击战。

而在长沙会战之中,薛岳也曾经多次派遣小股部队袭击敌人第六师团的辎重部队,但是他更多的还是为了策应前线主力。

而且游击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华北敌后游击战有麻雀战、地道战、地雷阵、挑帘战,破袭战、夜袭战等等,可以说各种手段层出不穷。

但是国军部队在思想上还是阵地战那一套,所以游击战往往会打成了遭遇战,运动战打成了撤退战,中条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中条山本身是鲁南地区的游击区,这里群山环绕,本身就是发动游击战的最佳场所,而且中央军在这里驻守兵力多大20多万,完全可以依靠群山一点一点迟滞日军的进攻锋芒。

可是最终何应钦居然选择了阵地战来和日军死打硬拼,虽然驻守中条山的国军奋力抵抗,可是日军却还是用极小的代价占据了阵地。

中条山的失守也意味着国军在华北地区的游击战争彻底宣告失败。

而国军各个派系之间的摩擦很深,游击战争讲究的是互相配合心意相通,以当时国军内部那争权夺利巴不得友军早点死的心态来说,你要想让这样的部队打好游击战那才是有鬼了。

结语

游击战是一个很广泛的工程,行动力、配合力、凝聚力、执行力等等,而这不单单是考验将领的,也是考验士兵的。

当然了,如果国军真的学会了游击战争,那么这仗就不用打了,因为思想一转变就完全变成解放军了。

0 阅读:0

文文研习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