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两次拿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现在已经94岁,依旧在活跃在一线,不断地执导影片,这种精神多么地值得钦佩与学习。
东木执导的最新作品《二号陪审员》,谈不上佳作,但绝对在水准线以上,值得观看。毕竟还是那句老话,东木老头的作品,看一部少一部了。
自2014到2024年的10年间,东木老头执导了8部作品,这么高年龄,绝对是人间楷模。这些作品中,尽管有《哭泣的男人》《15点17分,启程巴黎》这样的低分作品,但也有《萨利机长》《美国狙击手》《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这样的佳作。至于《二号陪审员》《泽西男孩》《骡子》则属于不上不下,保持在水准线以上又谈不上优质的作品。也就是说,东木的作品里,参差不齐,有好有坏。
《二号陪审员》,在2024这样的电影小年里,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作品了,绝对值得一看。
这是一部涉及到美国陪审员制度的影片。有关陪审员及陪审团题材的电影,首先想起的是《十二怒汉》,其次还有《失控陪审团》《黑色交易》等,都还不错。
这里需要岔开一点,多聊一嘴陪审员制度的问题。毕竟我国没有这玩意,普通人也不太懂。
有关陪审员的发展历史,相当复杂,就不细聊了。总的来说,最初的陪审团制度,是因为在欧洲封建时期,由于大英帝国制度的陈旧,效率的低下,加之腐败的形成,当一个案件发生,如果不求助于当地的民众,一是难以查清案情,二是难以抓捕逃犯。所以,当时的亨利二世就推陈出新,引入了陪审团制度,以借助民众的力量,来加快司法效率。
美国作为英国的殖民地,自建国起就沿用了英国的司法制度,并将陪审团制度发扬光大。要加入陪审团,先要成为陪审员。陪审员的必须是选民,年龄在18至65岁,没有案底,能够清晰地判定事实等条件。
陪审团的任务是判断法律是否公正,使不公正的恶法失效,陪审团对于事实做出的一致裁决,等同于国民裁决。一场官司,往往先要由陪审团做出被告是否有罪的裁决,然后才由法官进行正式定罪。
陪审团制度,似乎是为司法制度加上了一层杠杆,多了一层保护,使得冤假错案少了很多。但实际上陪审团也是可以被操控的。《失控陪审团》《黑色交易》全部是在讲如何操控及收买陪审团的故事。像早期的《杀死一只知更鸟》,更是陪审团制度的耻辱,明明整个法庭辩控双方的意见,以及证人的证词,都指向了黑人被告无罪。但是白人陪审团的成员们却基于肤色的偏见,达成一致,判定黑人被告犯有强奸及伤害一级重罪。
《二号陪审员》的故事,依旧是陪审团内外对于案情引导的故事。尼古拉斯·霍尔特饰演的第二号陪审员,在成为一桩杀人案陪审团成员之前对案件一无所知,因而被认为是最合格的陪审员。越是无知,越能够做出客观公正的裁决。
可是,到了法庭上,他迅速发现这个案件跟自己有关。他不仅是案发现场的目击者,在酒吧里亲眼目睹了一名青年与女朋友发生了纠纷,吵得非常厉害。然后女方愤然出走,走进了外面的大雨中。
这一幕,酒吧里的人全都目睹了,甚至两个人吵着冲出酒吧,也有一些好事者跟着出来看热闹。并看到女孩独自走向了大雨中的道路,决定冒雨步行回家。男人还冲着她的背影大喊大叫。
随后的案件,是女人被发生死在了路边的壕沟里。法庭上,证人的证词,都指向是男青年怀恨杀人并弃尸于野。
可是,只有二号陪审员知道,他才是真正的凶手。那天晚上,是他驾车行驶时,在雨中撞倒了女孩,然后跌到沟里,不幸死亡。
二号陪审员私下询问了自己的律师,如果自己在法庭上进行坦白,将会面临什么样的惩罚。答案是酒后驾车使人死亡,属于一级重罪,至少要面临30年的囚禁。
眼看着家里的妻子即将生育,自己要是突然进监狱坐牢30年,这可情何以堪。索性还是不认罪为好。
可是,他又不愿看到案中的男青年被关进监狱坐牢20年以上。这种纠结,使得他在陪审团讨论的环节,当其他人都认为男青年就是罪犯时,给出了不同的意见。
他的意图是陪审团无法达成一致,进而让法庭做出轻罪的裁决。这样,他自己的良心也好过一些。自己即不用承担后果,男青年也可以不被耽误太多青春。
但是,那里存在完美犯罪呢?
好在,局势有利于他。检察官那边,由于本案的检察官(托妮·科莱特 饰)只要本案能够顺利结案,并成功将被告关进监狱,她就达到了升任地方检察官的条件,即将升职。所以,检察官一心想要为被告定罪。
另一方面,陪审团里混进了一名警察(J·K·西蒙斯 饰)。而且,这名警察也怀疑案情别有隐情,于是私下展开调查。这对于陪审团制度来说,都是不允许的。
首先,律师、法官、医生、牙科医生、消防队员、教师和政府官员不能充当陪审员,毕竟陪审员代表了国民裁决,成员只能是国民,不能是公职人员,再就是医生、消防员、教师在社会上承担了更为重要的作用,不能分心去承担陪审员。
其次,陪审团只能根据法庭现场辩控双方的意见及证人证词等先有条件做出判断,不能超出法庭之外,做其他影响法庭的调查。
各种折腾之后,二号陪审员还是做出了有罪的结论,还是将男青年送进了监狱里。因为再不如此,他发现局势已经失控,要不然就是他要被揪出来了。因为,警察被从陪审团里开除的同时,他做的调查,也成功被该案的检察官捡了起来,继续做跟踪调查。
影片的最后,案件已结束,看似二号陪审员过上了幸福的小日子。但是门铃响了,打开门,站着的是检察官。
然后,影片戛然而止。
这是一个开放式结局,有可能是二号陪审员被揪了出来,案件要重申。要么是检察官对他进行了教育,只警告,没有真正推进。
对于东木老头,需要指出的是他的格局实际上不够大。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不可饶恕》靠的是西部片情怀,《百万美元宝贝》靠的是人文关怀,两部片的获奖都有一些讨巧性。其他,像近些年里稍微好一些的《萨利机长》《美国狙击手》,都是歌颂英雄人物,缺少微言大义。
《二号陪审员》就是只是一个好不错的故事,很难说它批评了美国的陪审团制度,东木也不习惯于批评,他还是一贯的老牛仔的做法,恢宏正气,一直散发正能量,不拍批评批判类的尖酸作品。
这就导致了《二号陪审员》里歌颂逃脱犯罪的罪犯是不合适的,要批评也没法批的太深,在定位上很有些尴尬,主题挖掘的不够深,缺少了文艺内涵。这也是本片没能成为佳作的主要原因。
但还是那句话,《二号陪审员》能看,而且值得一看,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