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毛主席的一员爱将,聂鹤亭和毛主席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然而,在聂鹤亭的心里,却一直有这样一个遗憾:就是在延安时收到毛主席邀请后,却没有到毛主席那里赴宴,并一直没有找到解释的机会。
1937年1月,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并迁址到延安。此时,林彪担任了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校长,刘伯承担任了副校长,毛主席还亲自担任了教育委员会主席。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所重要的学校,其教学特色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为抗日培养优秀的干部人才。
当时,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的,大多是部队中的红军干部,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
此时,毛主席的爱将聂鹤亭也被调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工作,担任了第四大队大队长兼第九队队长。
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聂鹤亭的职务进行了调整,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作战局的局长。
在这个职位上,聂鹤亭干得也很出色,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对此,聂鹤亭的心里十分感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聂鹤亭对繁琐的参谋事务感到越来越不喜欢,甚至有些厌倦,便希望有机会到前线部队去直接指挥作战,哪怕职务低一些也没有关系。
10月,中共中央根据与国民党达成的协议,将在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八省境内15块游击区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并任命国共双方都认可的叶挺为军长。
新四军由于刚刚组建,干部非常短缺。于是,叶挺等人向党中央提出:希望调聂鹤亭到新四军工作。
12月,就在聂鹤亭想方设法寻求到一线作战部队去的机会时,突然接到了一个通知,说是毛主席要见他。
于是,聂鹤亭当即来到毛主席那里。见面后,毛主席将叶挺希望他到新四军任职之事告诉了聂鹤亭,并当面征求他的意见。
听了毛主席的话,想到就要到前线指挥部队与日军作战,聂鹤亭没有任何犹豫,便高高兴兴地将这件事情答应了下来。
看到聂鹤亭答应的这样痛快,想到聂鹤亭就要离开延安,毛主席抬起头,望着眼前的爱将,目光中充满了不舍之意。
在看到毛主席目光的那一刻,聂鹤亭立即接受到了毛主席的不舍之意。
谈完话后,毛主席告诉聂鹤亭,希望聂鹤亭在离开延安前再到他这里来一趟,并表示要设宴为聂鹤亭饯行。
然而,聂鹤亭却会错了毛主席的意思,担心毛主席在吃饭的时候挽留自己。如果真是那样,自己就无法离开延安,到新四军去与日军正面作战了。
回到家里后,聂鹤亭简单地觉得反正毛主席已经同意自己到新四军去任职了,吃不吃毛主席的送行饭,也没有什么大事,便在没有去毛主席那里赴宴的情况下,匆匆忙忙地收拾了一下自己的东西,只是朝着毛主席的窑洞方向不舍地望了一眼后,便离开了延安。
离开延安后,随着延安离自己越来越远,聂鹤亭的心里产生了变化,感觉到没有去毛主席那里赴宴便离开,实在是太不礼貌了。更让聂鹤亭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个简单的舞会,还形成了不良的影响。
对此,聂鹤亭的心里十分难受,越想越觉得对不起毛主席对他的爱护和信任。
1905年10月3日,聂鹤亭出生在安徽省阜阳县南乡(今属阜南县)的一个富裕的家庭里。幼年时,聂鹤亭接受过私塾教育。仅仅5年后,聂鹤亭便因家道中落,不得不辍学务农。
后来,在亲戚的帮助下,聂鹤亭重新有了上学的机会,先后在阜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和安庆皖江师范专科学校体育系求学。
那时候,聂鹤亭便已经成长为了一个充满爱国意识的热血青年。在安庆皖江师范专科学校学习期间,聂鹤亭接触到了不少进步书刊,开拓了他挨打眼界,思想也变得越来越进步,还参加过爱国学生运动。
毕业后,聂鹤亭担任了中学体育教员。
1924年,聂鹤亭考入江西陆军讲武堂。毕业后,聂鹤亭不愿意加入军阀孙传芳的部队,便投奔了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担任了第二营第六连的排长。
在北伐过程中,聂鹤亭作战勇敢,有勇有谋,受到了叶挺的青睐,成为了叶挺的爱将。
同年秋,聂鹤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后,在党的派遣下,聂鹤亭离开叶挺独立团,回到安庆从事地下活动,并组织了武装暴动,以响应北伐。
1927年初,聂鹤亭重新回到叶挺独立团,并与叶挺一起参加了南昌起义。期间,聂鹤亭在叶挺任军长的第十一军,担任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第六连连长。
后来,朱德和陈毅在赣南的大庾将起义后仅剩的八九百人,整编为第五纵队,在纵队之下设了3个大队,聂鹤亭被任命为2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为林彪。
11月,第五纵队转战到湘南。此时,部队在各方面都非常困难。为了让部队生存下去,朱德同意在“政治上保持独立”的条件下,接受国民党十六军军长范石生的番号,改称十六军四十七师一四O团。
对于这样的变通之法,聂鹤亭却不愿意接受,便向组织提出请求:“去上海找党中央,搞别的工作。”
看到聂鹤亭这样执着,朱德和陈毅一时也没有讨好的办法,便同意了聂鹤亭的请求。
后来,聂鹤亭在党的派遣下,又参加了叶挺和叶剑英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叶挺被迫流亡到了海外,与中国共产党脱离了关系,而聂鹤亭则担任了中共东江特委教导营营长。
1930年3月,聂鹤亭来到江西,在会场一带找到了毛主席和朱德领导的红四军。
在见到聂鹤亭的时候,毛主席十分高兴,特意与他进行了交谈,并鼓励她留在苏区工作。朱德也握着他的手,高兴地说:“好啊,叶挺独立团的聂鹤亭来了,我们是殊途同归,又走到一起了。”
此后,聂鹤亭便留在毛主席和朱德的麾下任职,还参加了长征。
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后,聂鹤亭担任了陕甘支队第一科科长,后又担任了中华苏维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作战局长,红一军团作战科科长,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第一科科长、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作战局局长等职。
1937年12月,在征得毛主席让他到新四军工作的同意后,聂鹤亭因担心毛主席不舍得他而改变主意,便在没有赴毛主席宴请的情况下,便离开了延安。
然而,聂鹤亭这次到新四军任职还是出现了变数。在他到达武汉后,便被中共中央长江局留在了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从事统战工作,而没有如愿去新四军与敌人面对面作战。
1938年,聂鹤亭被调回延安工作。
来到延安后,聂鹤亭本来想要将上次没有赴宴当面向毛主席做些解释,但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成行,成为了他一生中的一件憾事。
后来,在提到这件事情时,聂鹤亭依然充满了对毛主席的愧疚,说当时自己实在太想去新四军了,生怕毛主席变卦,不放他去新四军,所以才会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