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军历史比较了解的人应该清楚,粟裕麾下有三位佼佼者,分别是叶飞、王必成和陶勇,其中叶飞被封上将,其它两位均为中将。
王必成因其形象被赞称为“王老虎”,他的忠诚与粟裕关系深厚,是一直以来粟裕最信赖的“小迷弟”。
王必成多次公开表示:“就军事指挥而言,我只服从粟裕首长,他是真正的战略家!”
1955年,粟裕没能封上元帅,这令王必成大感不解,他与叶飞一起去找周总理探究原因,才从周总理口中得知是粟裕主动拒绝的。
1959年,粟裕陷入风波,会议上,会议主持人要求王必成“揭发并批评粟裕”。
然而,作为粟裕的老部下和同志的王必成,在听到这个请求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对粟裕进行了严苛的批判。
那么,这么忠于粟裕的部下,为何会批判自己的老首长呢?粟裕当时又做错了什么呢?
王必成来自一个贫困的农家,他在年轻的时候就辍学务农,14岁那年就跟着伙伴们加入了农民运动,王必成没有文化,但他并不是愚昧无知的人。
在农民运动的浪潮中,王必成展现了惊人的战斗才能,而且,他的思想观念也十分开明。
后来,有农民运动经历的王必成,在人们的推荐下,加入了党组织,在接下来的运动和战役中,王必成建立了一次又一次的战功,开始在军队中崭露头角。
然而生活在世界上,我们都无法保证自己的选择永远正确,在与国民党的一次战斗中,王必成领导的小部队作战失败,影响非常不好。
为此,王必成的上级领导想要撤换王必成的职务,粟裕和其他战友一起替王必成辩护,希望能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粟裕如此支持王必成,主要是看到了王必成在这场战斗中的真实表现。
对于粟裕的帮助和认可,让王必成非常感激,他极度珍惜这次机会,并在随后的孟良崮战役中打出了一场漂亮的战役,一雪前耻。
然而政治形势如白云苍狗,许多优秀的革命者的遭遇也随着政治变动而起伏不定,粟裕虽然人生前半程一帆风顺,有无数的战功,但也难逃小人的陷害。
那年,粟裕被任命为参谋长,在工作期间得罪了一些人,而这些人在背后搜集各种所谓的“证据”,给他贴上了“极端个人主义者”的标签。
1958年5月,中央军委召开了一次批判大会,在大会上,粟裕遭受一些无中生有的指责,而他却无法反驳,万分焦灼。
在那段时间里,针对他的批判从未停止,参与批判会议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作为粟裕的得力助手,批判者想从他口中揭露粟裕的罪行,给予粟裕一个致命打击。
这些人要求王必成揭发粟裕的罪行,并与粟裕保持距离。
面对这样的情况,王必成心情矛盾,后来他说:“我接到命令要揭发粟裕,我在粟裕将军的领导下战斗了多年,对于粟裕的大阴谋,我有两个理解,那是‘大’和‘谋’。”
他随即接着说道:“淮海决战的伟大胜利,这个‘谋’有多大,我不敢发言,也没有资格发言,只有毛主席最清楚。”
“至于‘阴’的一面,我无从知晓,也没有体验,请知情者揭发……”
在他的一番话语后,会场上顿时寂静无声,要知道,王必成这番维护粟裕的话,可能会让他自己也成为被批判的对象。
作为参会者之一,王必成深知说这话的后果,如果有人抓住不放,那么他将会成为被攻击的人。
当时参会的贺龙,在听完这些话后面无表情,后来他这样评价王必成:“王必成这个人,值得信任,可以交往!”
可惜的是,王必成的话并没有改变当时的境况,粟裕被撤销所有职务。
直到1984年,粟裕因病离世,未能洗清冤屈。
得知粟裕去世的消息后,王必成非常伤心,立刻准备写信给中央,请求帮助粟裕平反。
王必成以实际行动证明他是一个可以信赖和交往的人,粟裕能有这样的战友,真是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