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录》有云:“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
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所困扰,身心疲惫,不得安宁。
但其实,一个人最好的风水,不在于外界的喧嚣,而在于内心的淡泊。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总是步履匆匆,忙忙碌碌,似乎总有做不完的事情和。
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们的脸上往往写满了疲惫,生活质量并不高。
而那些懂得静养的人,他们懂得给自己留出一些时间和空间,去读书、旅行、冥想,或是简单地与家人朋友共度时光。
这样的人,往往活得更加从容和自在。
《菜根谭》有云:
“心地上无波涛,随在皆风恬浪静;性天中有化育,触处见鱼跃鸢飞。”
当我们的内心没有波澜起伏时,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感受到美好。
而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静养,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充分的滋养。

常听到这样的言论:
某某人脾气暴躁,一点就着;某某人心胸狭窄,容不下人。
这些负面评价的背后,往往折射出一个人人格上的缺陷。
而要想塑造一个健全、高尚的人格,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静修。
作家丘吉尔曾说:
“我成功的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我的演讲就是坚信、坚持与坚决。”
虽然这话在强调坚持的重要性,但在我看来,静修同样需要这种精神。
静修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反省自己、修正自己,让自己的言行举止更加符合道德规范。

很喜欢一句话:“静水流深,智者无言。”
真正的智者,往往不会过多地炫耀自己的才华,而是选择默默地耕耘。
我有位朋友,他是一位普通的图书管理员。
每天的工作就是整理书架、借阅书籍,看似平淡无奇。
但每当夜深人静时,他都会拿起笔来,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感。
多年以来,他坚持写作,从未间断。
虽然他的作品并没有大红大紫,但他却从中收获了内心的成长。
在他看来,写作不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静修的方式,让他在自我反省中,塑造了一个更加完善的人格。

古时候的陶渊明,他辞官归隐,躬耕田园,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生活。
陶渊明的一生,就是一部静心生活的教科书。
他远离了官场的勾心斗角,找到了内心的宁静。
作家海明威也曾说过:
“巴黎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而我们却很年轻,这里什么都不简单,甚至贫穷、意外所得的钱财、月光以及那些月光下睡在你身边的人的呼吸都不简单。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它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海明威的这段话,不仅是在描述巴黎,更是在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拥有一颗静心,就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
人生最顶级的智慧,莫过于静。
作者:凌枫
人性智慧、家庭指南、男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