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三棱心
诸位看官,我【三棱心】平日里自诩“人间清醒”,街头扫码送鸡蛋的套路我绕道走,电话里“恭喜中奖”的骗子被我怼到挂机。就连路边卖惨的乞丐,我也能淡定地回一句:“兄弟,你这演技比横店群演还浮夸。”可万万没想到啊,我这只“铁公鸡”,竟在和尚手里栽了两次跟头,还栽得心服口服!
后来读了《影响力》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和尚们深谙心理学,一招一式都是“科学行骗”。今天咱就唠唠这两段“钱包历险记”,顺便给诸位提个醒:这世间的套路,可比《道德经》里的“道”还难参透啊!

2014年秋,我和几个朋友游三峡。山清水秀没看够,倒是在一座小寺庙里上了堂“人生哲学课”。
寺庙不大,门口挂着“免费参观”的牌子,导游笑眯眯地说:“这里随喜功德,全凭自愿。”我一听“免费”,脚底抹油就溜了进去,全然忘了《道德经》里那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免费的,往往最贵!
刚进大殿,一位慈眉善目的和尚双手合十:“诸位施主,此地乃清净之所,请轻声细语。”我立马收起和同伴插科打诨的架势,仿佛被按了静音键。和尚接着讲跪拜礼仪,一群游客呼啦啦跪成一片,我也跟着双手合十,心里嘀咕:“这姿势,咋比广场舞还讲究?”
突然,和尚端起一碗水,说是“开光圣水”,挨个往我们身上洒。水珠一落,我顿觉自己头顶金光,仿佛下一秒就要飞升上仙。紧接着,和尚神秘一笑:“今日有缘者,可得方丈亲赐福缘!”我一听,肾上腺素飙升——这不就是《影响力》里的“稀缺原则”吗?限量版佛祖加持,谁不想要?
果然,我和另外三位“幸运儿”被单独留下。和尚递来一枚金符,说是方丈开过光的“事业符”,还嘱咐:“佛不求回报,只需心愿达成后,朝寺庙方向烧三炷香。”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心想:“这大师境界高啊!简直就是当代老子,无为而治!”
然而,感动不过三秒,和尚话锋一转:“寺中清贫,望施主随喜功德,20、50、100皆可。”我一愣,这不就是“互惠原则”吗?拿了金符再要钱,和商场送你试用装后推销产品有啥区别?更绝的是,他补了句:“若不愿捐,请归还金符。”好家伙,《影响力》里说的“损失厌恶”玩得溜啊!谁舍得把到手的“佛缘”还回去?
我扭扭捏捏地掏出荷包,抠抠索索地想抽出100随喜,谁知旁边的小和尚一把把钱包里的钱都抽出来丢进功德箱里。当时我的脑子都蒙了,想要反抗,可是老和尚、小和尚,大小和尚都鱼贯而入后堂。两位同伴虽没的遭抢,但也是不情不愿地掏了100大元。出门后对着长江怒吼:“老子这是买了张佛祖VIP体验卡啊!”

几年后去厦门普陀寺,我又撞见似曾相识的剧情。导游领着我们进了一间禅房,和尚开场便是:“今日有缘人可获方丈指点迷津。”我和一位队友对视一眼,默契地读懂了对方眼里的台词:“快跑!”
趁和尚不注意,我俩溜出禅房,蹲在门口啃起了芒果冰。半小时后,听课的队友们鱼贯而出,个个面色灰败,宛如刚被唐僧念了紧箍咒一般。一问才知,和尚用了“社会认同”大招——先让几个托儿踊跃捐款,其他人碍于面子不得不跟风。一位大姐哭丧着脸:“我就低头系个鞋带,结果被点名夸‘心诚’,硬是捐了300!”
我和队友击掌庆贺:“今日功德:成功保住钱包!”

《影响力》这本书,是我这两次经历后才读的。读的时候,脑海里就浮起这两次经历,让我对《影响力》的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佩服得五体投地。书里六大原则——互惠、承诺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简直是被和尚们用得炉火纯青!
互惠:先送你金符,再要香火钱,像极了超市试吃后推销的阿姨。
稀缺:“今日有缘”“方丈亲赐”,瞬间激活你的抢购本能。
社会认同:一看别人跪了、捐了,你也不好意思当“钉子户”。
读完书后,我甚至想给和尚们寄一本《影响力进阶版》,附上纸条:“施主,套路该更新了!”
结语:世间套路如云烟,守住钱包即修行“大道至简”,可这世间的套路却偏偏“至繁”。作为凡人,咱不必学老子“无为”,但至少能学《影响力》“有为”——看清套路,保持清醒。
下次若再遇“有缘人”,诸位不妨默念【三棱心】的防骗口诀:
“免费午餐吃不得,大师赠礼要不得,社会认同跟不得,钱包捂紧阿弥陀!”
最后友情推荐:《影响力》这本书,比寺庙开光的符咒管用多了!至少它能让你在掏钱前,听到脑子里“咔嚓”一声——那是理性觉醒的开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