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寒热错杂证,关键在于精准区分表里虚实。外寒内热(阳盛格阴)以 “假寒真热” 为特征,患者四肢厥冷,却在取暖后烦躁不安,此乃邪热深伏体内,阳气被郁不能外达。治宜四逆散疏肝理脾、透邪解郁,恢复气机升降,使郁热得散,阳气畅行。

外热内寒(阴盛格阳)则呈现 “假热真寒”,患者虽身热如焚、体温高达 38-39℃,却畏寒喜暖、厚衣裹身。其根源在于阴寒极盛,逼迫虚阳浮越于外。此时需四逆汤回阳救逆、温补肾阳,驱散内寒,引浮阳归位。

两证症状易混淆,鉴别要点在于舌脉:外寒内热者舌红苔黄,外热内寒者舌淡苔白。临床用药需结合四诊合参,精准把握寒热本质,方能调和阴阳,恢复机体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