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大作手回忆录》到底讲了啥?真有用吗?

精清看财经 2025-03-24 14:50:55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这本书太有名了,很多人觉得它是“股市圣经”,好像每个做交易的人都应该读一读。但说实话,我第一次翻开它的时候,并没觉得它有多么特别,因为它既没有教你如何在短时间内暴富,也没有给出一套万能的交易系统,反而更多地讲述了失败、失误,再到最终的觉醒和成功。

那个时候我就对它有所质疑,觉得它到底能教给我们什么呢?真的有用吗?

但随着十几年的交易生涯,我发现书里的精华实在是太多了!这本书用利弗莫尔从赚到巨额财富到惨遭破产,再到用坚韧的意志力重新崛起的经历,赤裸裸地展现出了交易中的艰难困苦,这本书读起来就像照镜子一样,交易真的没有一滴泪是白流的!

我这些年读了很多遍这本书,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感悟。今天我就结合自己过去的交易经历,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本书的解读,希望可以给你们带来启发。

文章比较长,建议收藏阅读,有收获记得给文章点个赞,感谢。

1、利弗莫尔是一个很神奇的人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这本书出版的时候是100多年前,是作者对利弗莫尔进行采访,记录下来生成的。

你会发现很神奇的是,100多年前发生的事情,当下也在发生,好像金融的世界就是无限循环的。

而利弗莫尔这个人的一辈子,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在股市里“爬到山顶再跌进深渊,跌进深渊再爬回山顶”,折腾了一圈又一圈。

他有过三次婚姻,也破产过很多次,最终财富管理失败,因抑郁症自己离开了人世。

年轻时的利弗莫尔,家里并不富裕,但对数字却极其敏感,天生带点“投机”的基因。他十几岁就敢在市场里折腾,很快靠自己摸索出一套独特的交易方式,小小年纪就赚到了别人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财富。

然而市场从来不会让谁轻松地一直赢下去。利弗莫尔在交易生涯中经历过好几次大起大落,破产了再翻盘,翻盘了又破产。他赚大钱时风光无限,赔钱时又输得惨烈。最狠的一点是,他的对手从来不是市场,而是自己:情绪失控、贪婪膨胀、自信过头,每次栽跟头的原因几乎都是一样的。

但利弗莫尔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能一次次从泥潭里爬起来。每一次失败后,他都会狠狠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交易系统和心理状态。他最终明白了一件事:交易的本质不是预测市场,而是学会尊重市场,顺势而为。

他留下的那些交易心得,比如“趋势为王”、“止损至上”、“控制情绪比控制资金更重要”,都是经历血泪洗礼才明白的道理,听着简单,但多数人却一辈子都做不到。

利弗莫尔这一生或许算不上完美,甚至带点悲情色彩,但他的故事足够真实、犀利,像一面镜子一样,把股市里的贪婪、恐惧、疯狂、冷静,统统映照出来,赤裸裸地摆在我们面前。

2、这本书中的精华理念

利弗莫尔一生的传奇与悲剧,其实就是对交易的最好诠释:没有人能靠运气长期赚钱。真正的交易精华,都是在一次次挫败后,血淋淋地总结出来的。

精华一:趋势为王,顺势而为。

1907年,美国爆发了著名的“尼克伯克信托公司破产”事件,引发了剧烈的股市崩盘。当时,利弗莫尔观察市场走势,果断跟随趋势,大量做空股票。他精准地把握了市场的下跌趋势,一举赚到300万美元,成为当时华尔街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他后来回忆说:“我并没有预测股灾,只是跟随了市场的趋势。市场永远告诉你方向,问题是你愿不愿意听。”

同时,他也强调过,在趋势的中期进场,而不是在初期或者末期进场,也就是我们现在的“鱼身理论”。

顺势交易的核心是让利润跑得更远,直到趋势转变为止,不能过早退出。

同时,在顺势交易的过程中,止损可以根据市场来动态调整,随着行情不断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可以逐步地提高止损,保护利润。

很多人亏钱,是因为他们太执着于自己的判断,跟趋势反着来,结果被市场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精华二:风险控制比赚钱更重要。

利弗莫尔一生曾四次破产,但每一次倒下,都是因为风险管理的失控。

书中他坦言:“我赚的钱远远不如我赔掉的钱教会我的多。”

1910年代初,他在棉花期货市场看到一个上涨机会,第一时间重仓买入。没想到第二天棉花价格却开始下跌。他犹豫了一下,没有立刻止损,而是选择继续补仓。他相信自己绝不会错,结果市场无情地下跌了数周。

最后利弗莫尔不得不割肉出局,几乎赔光了所有本金,他当时候根本就不知道“止损”两个字怎么写(这像极了我们很多交易的友友)。

这些惨痛的经历让他明白了:“交易中,最可怕的不是犯错,而是死不认错。错误本身是小事,坚持错误才是大灾难。”

风险控制这堂课,他用无数次亏损和四次破产的代价,才真正学会。

精华三:耐心等待真正的机会。

利弗莫尔后来有个习惯:绝大部分时间里,他只是坐在办公室盯着行情,一动不动,旁人觉得他无聊至极,他却说:“市场一年中真正值得我行动的机会,可能不到几次。大部分时间都在静静等待,耐心比任何技术都重要。”

他曾经为了等待一次趋势的明确确认,整整坐了六个月,只为了把握那最安全、利润最大的时机。

在他看来,市场并不是天天都有机会,大部分所谓机会,都是陷阱。他用狮子打猎来比喻交易:大部分时间都在潜伏,只有在机会真正出现时,才果断出击,一击必中。

精华四:永远不要相信小道消息。

利弗莫尔早年也曾迷信过“内幕消息”,最惨痛的一次教训就是联合太平洋铁路股票事件。他听了所谓的“内部人士”传出的利好消息后,满仓买进这只股票,没想到市场反而大跌,结果亏损惨重。

他在书中痛苦地写道:“内幕消息总是以悲剧收场,市场总比你早知道一切。如果消息有用,华尔街的秘书和司机早成了百万富翁。”

他无数次证实,小道消息不仅无用,而且常常误导你反向入场。真正应该信任的,只有市场价格本身。因为市场比任何消息源都更诚实、更迅速。

精华五:交易的本质就是战胜自己。

1929年美国股市发生史上最严重的崩盘,许多人倾家荡产。

利弗莫尔提前敏锐地察觉到了市场过热。他在朋友们都疯狂买入股票时,悄悄地卖空。他的好友们当时都嘲笑他胆小、愚蠢,但他只是淡淡一笑,说了一句经典名言:“当鞋童都开始给我推荐股票时,我知道该离场了。”

果然,随后不久市场崩盘,整个华尔街哭声一片,而利弗莫尔却再次凭空赚到1亿美元,成为华尔街最富传奇色彩的投资家之一。

但这次大胜之后,他却因为自负与情绪失控,再度陷入频繁交易,结果在后来的行情震荡中,他又把赚到的钱全部亏完了。

他说:“最终击败我的,不是市场,而是我自己无法控制的贪婪与自大。”

我自己在交易中就有三条情绪管理原则:

(1)适度暂停交易。

当我觉得自己情绪过于激动的时候,或者快上头的时候,我会暂时停止交易,给自己冷静的时间,冷静之后重新再制定交易的策略,然后入场。

这个时候你停止交易可能会错过1000元的盈利,但如果你直接上头,可能就是1万的亏损。

(2)要有明确的交易规则。

避免情绪化交易,最好的办法就是制定清晰的交易规则,形成完整的交易计划,包括精确的进场点,止损点,止盈点,最好是将交易计划落到纸面,并在事后做好交易记录。

(3)合理的仓位管理。

每笔交易的风险都应该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不冒险就不会害怕,情绪就更容易稳定。

3、这本书真的有用吗?

坦率讲,《股票大作手回忆录》对交易的实战帮助,远超过那些满天飞的指标书和理论大全。因为它并非只是告诉你“该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它会告诉你“什么不能做”,用血淋淋的例子让你明白,交易最难的从来不是技术,而是如何控制自己。

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下方是上证指数的月线图。

简单复盘一下近10年的上证指数走势,就以3000点~2800点的区间为例,只要耐心等待上证指数回落到3000点~2800点之间,分批次建仓(图中蓝色圆形的区域),行情上涨之后卖出,那么10年的时间里,至少有5~6年是能够盈利的,其他的时间都不交易,也不会亏损。

这就像书中的观念一样,只要能做到耐心等待机会,就能成为股市中少有的盈利者。

这本书它有用,但有用的方式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看这本书,最真实的感受就是:

当你觉得自己很厉害,市场一定会狠狠地教训你一顿;

当你以为你掌握了某种赚钱的秘诀,市场就会让你吃大亏;

当你开始学会谦卑、敬畏市场时,真正的成功才可能靠近你。

这本书的精华,不是教你具体的交易技术,而是不断地提醒你:

控制风险比赚钱更重要;

顺势交易比预测行情更重要;

管理情绪比学习技术更重要;

自律耐心比频繁交易更重要。

这些道理,说起来谁都懂,但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做不到。而利弗莫尔用他自己的一生,四次破产、数次巅峰的故事,活生生地告诉你,忽视这些原则的后果究竟有多惨烈。

讲实话,这本书如果读得懂,甚至能少走几年弯路,少赔几年真金白银。它能让你在犯错之前,提前看到后果,把别人的教训变成自己的财富。

3 阅读:158

精清看财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