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八百年,分为西周和东周,以周平王迁都洛阳为界限;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则以三家分晋为界限。
晋国为什么这么重要?赵、魏、韩三家为什么要分晋?分裂后为什么各国实力依然很强大?
这一切,都要从晋国的【六卿】说起。
一、六卿源起六卿,主要是指春秋时期晋国特有的一种军政体制。
在春秋乱世之中,谁有军队谁就是老大,各国诸侯争雄,首要任务就是掌控军权,为何独有晋国要将军国大权下放呢?
这就不得不提起春秋初期晋国的一个大事件:曲沃代翼。
公元前745年,晋昭侯继位为君,封其叔父成师于曲沃(即今山西曲沃县),称为曲沃桓叔。
桓叔在晋国德望甚高,再加上曲沃城大民富,渐生谋叛之心,于是招兵买马,经过三代67年的内战,连续杀死五任国君,终于攻克国都翼城,成为晋国正统。
晋献公继位后,晋国公族势力庞大,特别是桓叔一族,在多年的争战过程中分封甚众。献公担心自己重蹈覆辙,与心腹之臣士蒍谋划,将诸公子聚集到一起,围而杀之。
除了宗室公子之外,晋献公对自己的亲儿子也痛下杀手。为了确保骊姬之子奚齐的君位稳固,他不但逼迫太子申生自尽,将重耳、夷吾等诸公子也都驱逐离境,投奔他国。
自此,晋国公子不居国内几乎成了一个制度,竟然达到“国无公族”的地步。
晋文公继位后,以跟随自己流亡19年的“五贤士”为班底,广纳人才,封狐偃为相,以赵衰、胥臣、栾枝、魏犨等人为辅,打造了一个梦幻执政集团。
同时,晋文公为图霸中原,又在他父亲晋献公二军制的基础上,扩编军队,建立上、中、下三军。在每军设将、佐各一名,按职级由高到低依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均称为“卿”,以贤能者任之,改变了原来国君统率全军的制度。
六卿按照“长逝次进”的原则轮流执政。其中,以中军将为正卿,总揽军事。
晋文公实行军、政分管,以制衡朝局。他任用的这些人,都是异氏卿族,这也是晋国六卿的雏形。
二、军制发展晋国的军制并非固定不变,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过多次调整。
公元前633年,晋文公在被庐颁布律法,初定三军六卿制,以郤縠为第一任中军将。
四年后,晋文公又在清闻整军,增设新上军和新下军,合计五军十卿。
公元前622年,十卿中排位前四的重臣在同一年去世,晋襄公为平衡新、旧势力,裁撤新上军和新下军,重组六卿。
在此次调整中,赵盾成为最大赢家,他从不入卿直接越级担任中军将,还继承了父亲赵衰的执政大夫之职,成为晋国第一位将军、政大权集于一身的权臣。
公元前589年,晋景公在鞌之战大败齐国,为奖励立功将士,在第二年增设新三军,共计六军十二卿。
五年后,发生下宫之难,赵氏几乎灭族,新三军被合并为一军,变为四军八卿。
公元前560年,晋悼公在绵上整军,裁撤新军,重新恢复三军六卿。
公元前550年,栾氏造反不成,被灭族。此后,晋国只剩下韩、赵、魏、智、范、中行六家,各据一卿,轮流执政,成为名符其实的“晋国六卿”。
公元前493年,范氏和中行氏造反被灭,晋国只剩下四卿,于是取消了中军,只剩下两军四卿。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合打败执政的智伯,消灭智氏家族,晋国六卿制已经走到了尽头,从公元前633年开始至公元前453年止,共持续了180年。
三、六卿十一族晋国六卿历代将佐共有72人,其中69人分布在狐、先、郤、胥、栾、韩、中行、智、魏、范和赵等十一个世族。
1、狐氏
狐氏是晋文公的母系一族,来源于戎族,主要活跃于晋文公、晋襄公时期。代表人物是狐偃。
狐偃是晋文公的舅舅兼首席智囊,曾随同流亡列国19年。晋文公归国后,以狐偃为执政大夫,总管朝政,致力革新,是文公称霸的重要助手。
狐偃之子狐射姑,在晋襄公去世后因立嗣问题与赵盾发生冲突,斗争失败,被迫逃亡,狐氏经过短暂的辉煌,就此退出晋国政坛,也是第一个退出六卿的世族。
2、先氏
先氏是晋国宗室一支,代表人物是先轸。
先轸也是晋文公的“五贤士”之一,与狐偃不同,他的才能主要体现在军事上,被称为中国历史的第一个元帅。
晋文公称霸的决定性战役晋楚“城濮之战”和晋秦“殽之战”,都是先轸亲自指挥打赢的。后来,先轸因为晋襄公心软放走秦将,情急之下顶撞了国君,心怀愧疚,在与狄国的一场战斗中,脱下铠甲冲入敌阵,战死明志。
公元前597年,晋楚之间爆发邲之战。作为军队二把手(中军佐)的先縠与主帅荀林父(中军将)意见不合,致使晋军大败。第二年,先縠又串通翟国攻晋,东窗事发后被夷族。
3、郤氏
郤氏是晋国宗室一支,代表人物是郤榖、郤克。
郤榖文武双全,【说礼乐而敦诗书】,作为内应迎接晋文公回国,被授予第一任中军将,此时他已经五十岁了。可惜的是,次年郤榖便在攻打曹国时战死沙场。
郤克颇有才能,但脚有残疾。有一年郤克出使齐国,因为脚疾受到齐国君臣嘲弄,怒不可遏,发誓报仇。
数年之后,郤克如愿当上中军将,亲率大军伐齐,在历山(即今山东济南千佛山)大败齐军,这就是有名的鞌之战。
晋厉公时,晋国有四军八卿,郤氏独占三卿,几乎占据一半,可谓是权倾朝野,但也受到国君忌惮。
公元前573年,晋厉公下令诛杀三郤,郤氏家族就此灭亡。4、胥氏
胥氏是晋国宗室一支,代表人物是胥臣。
胥臣跟随晋文公流亡19年,是“五贤士”之一,担任晋国司空之职。城濮大战时,胥臣担任下军佐,以虎皮蒙马之计率先击溃楚军。
晋厉公时,胥童与郤氏有怨,受厉公之名率领800亲军诛杀郤氏,并将执政大夫栾书、中行偃等人一并逮捕,意图助国君收回军政大权。但晋厉公心软了,下令释放他们。
第二年,栾书等人趁晋厉公作乱,囚禁厉公,杀死胥童。胥氏一族退出晋国政坛。
5、栾氏
栾氏是晋国宗室一支,代表人物栾书。
栾书是一个善于钻营的人,他先与赵盾之子赵朔交好,后联合郤氏引发下宫之难,诛灭赵氏一族。执掌国政时,又阴谋除去郤氏一族,并以怨报德,杀死晋厉公。
晋平公时,栾氏作乱被灭族,只有栾鲂一人逃到宋国。6、范氏
范氏为祁姓一支,其先祖杜伯为周朝大夫,因直谏被周宣王杀死,封国亦被取消。杜伯之子隰叔逃亡至晋国,担任士师,掌管刑狱,虽以“士”为氏。其后代士会执政时,被封于范邑,又以“范”为氏。代表人物是范鞅。
范鞅执政时,曾发动18国诸侯在召陵会盟,援蔡伐楚。这是春秋时期以一国之力召起的最大规模的诸侯会盟,充分显示晋国的霸主地位。
范鞅去世后,其子范吉射联合中行氏发动叛乱,被智、魏、韩、赵四家击败,逃奔齐国。范氏退出六卿之位。
7、中行氏
中行氏和智氏同出荀氏一脉,是晋国公族一支。晋武公灭荀国后,将荀地赐于原黯,遂有荀氏一族。中行氏的代表人物是荀林父,也称中行林父。
原黯的长孙荀林父,因在晋文公时曾担任中行之将,遂以官职为氏,成为中行氏。荀林父历任晋国文公、襄公、灵公、成公、景公五代国君,可谓是五朝元老。
荀林父一生征战无数,胜多败少,但最出名的却是一场败仗--邲之战。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围困郑国都城,晋国以荀林父为中军将出兵救援,双方在黄河南岸对峙。
荀林父获知郑国已经投降的消息后,本想退兵,作为中军佐的先毂却坚持要战。楚国得知晋军将帅不合,纵兵出击。晋军猝不及防,溃败而逃,各军争船抢渡,互相残杀,死伤无数。
此战过后,楚庄王饮马黄河,成为又一个名符其实的霸主。
其后代中行寅与范吉射联合造反,被智、魏、韩、赵四家击败,逃奔齐国。中行氏与范氏一起退出六卿之位。
8、智氏
智氏和中行氏同出荀氏一脉,是晋国公族一支。荀林父幼弟荀首受封采邑为智邑(即今山西省永济市),故以“智”为氏。在邲之战时,荀首担任下军司马,在晋军溃败时,为救回被俘的儿子,率领亲军拼命冲杀,俘虏楚国公子縠臣,射杀楚军大将连尹襄老(也就是春秋四大美女之一夏姬的第二任老公)。
智氏的代表人物是智瑶。智瑶执政时,晋国六卿已经只剩下四智、魏、韩、赵四家,智瑶利用自己的正卿地位,不断压迫其他三家,使智氏在晋国一家独大。
公元前455年,智瑶假借晋君之名,向魏、韩、赵三家各索要一个万户之邑。韩、魏二家拱手献地,赵氏却拒不奉献。
智瑶大怒,联合魏、韩二家围攻赵氏整整三年,并掘开汾河水灌晋阳。
在此危急时刻,魏、韩两家因担心智氏壮大后也会对自己不利,联合赵氏内外夹攻智瑶,瓜分智氏封地。智氏一族逃奔秦国。
9、魏氏
魏氏的祖先是毕公高,是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被封为毕国。毕国灭亡后,毕公后裔毕万侍奉晋献公,因功被封于魏地,称为魏氏。
魏氏在成为诸侯之前的代表人物是魏绛。
魏绛执法严正,曾冒死诛杀晋公弟弟的心腹家将。他也善于外交,提出“和戎”之策,稳定晋国北部边疆。晋悼公时期,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大多是魏绛的功劳。
公元前403年,魏氏与韩、赵两家被周王封为诸侯,正式立国。公元前225年,魏国被秦所灭,享国178年。
10、韩氏
韩氏是晋国公族一支,被封于韩原,称为韩氏。韩氏在成为诸侯之前的代表人物是韩厥。
韩厥幼年丧父,无奈只能投奔当时如日中天的赵氏,成为晋国第一权臣赵盾的忠实粉丝。晋景公时,赵氏一族遭遇灭族大难,韩厥偷偷保护赵氏孤儿,并在两年后力谏恢复赵氏爵位与封地。
韩厥为人低调,历任晋国灵公、成公、景公、厉公、悼公五朝,助力晋国中兴。
公元前403年,韩氏与魏、赵两家被周王封为诸侯,正式立国。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所灭,享国173年。
11、赵氏
赵氏与秦国同出一脉,都是古贤伯益之后。先祖造父善于驾车,被周穆王封于赵城,故以赵为氏。赵氏一族的经历最为波澜壮阔,有权倾一时的繁华,也有家族尽灭的下宫之难。在成为诸侯之前的代表人物有赵盾、赵武、赵无恤等。
赵盾的父亲赵衰,是跟随晋文公流亡的“五贤士”之一,为人谦逊,多次举贤让位。
赵盾执政时,将中军将与执政大夫集于一身,打破了晋文公制定军、政分管的格局,成为晋国第一位权臣,执掌晋国朝政20余年。
赵盾扶持幼君灵公继位,权倾朝野,以执政大臣身份召集诸侯会盟,开晋国士卿会盟诸侯先河。
赵盾死后,晋景公不满赵氏专权,发动下宫之难,诛灭赵氏一族,仅余幼年赵武一人,被称为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继承祖父遗风,将赵氏重新发扬光大。
赵无恤是赵鞅之子,与智氏不合,被智伯率兵围困在晋阳,几乎灭国。后联合韩、魏两家击败智伯,瓜分智氏封地,成为晋国最大卿族。
公元前403年,赵氏与魏、韩两家被周王封为诸侯,正式立国。公元前222年,韩国被秦所灭,享国181年。
晋国六卿出将入相,辅助晋国称霸中原百余年;同时,六卿之间也一直争斗不断,相互兼并厮杀,最终韩、赵、魏三家分晋,各霸一方。
作者简介:
我是今青,一名文字爱好者,愿与你一起品读历史,分享人生。
三家分晋,韩魏两氏都是晋公族宗亲,自家人干掉本家,小宗无道无义取代大宗造成的恶果
三家分晋之前是六卿之战。再之前是赵氏孤儿那次……
灭门了呗。
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