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红楼梦》薛宝钗扮演者张莉,原来也演过《聊斋》,为何没播出

盛朋评社会 2023-07-11 23:56:03

张莉在《聊斋》中的扮相

01薛宝钗扮演者张莉

87版《红楼梦》播出后,很多演员回归了原单位,只有极少数演员留在北京。这其中,扮演薛宝钗的张莉是一个幸运儿。与那时候很多年轻人一样,张莉满怀着理想,希望自己能在演艺界闯荡出名堂来。《红楼梦》之后,张莉与陈晓旭一同出演了根据巴金著作改编的电视剧《家春秋》。

张莉在《家春秋》中扮演鸣凤

张莉在其中扮演鸣凤,陈晓旭扮演梅表姐。这是她继薛宝钗之后出演的又一个重要角色。

但遗憾的是,张莉出演《红楼梦》和《家春秋》之后,就渐渐淡出观众视线,直到后来离开影视圈。

青年时期的张莉

这是为何呢?

平心而论,对于出演87版《红楼梦》的演员们来说,既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不幸。当年举办《红楼梦》培训班时,导演王扶林就给她(他)们说过:《红楼梦》是艺术水准很高的作品,你们演了《红楼梦》,就基本上演不了别的戏了!换言之,别的戏都超不过《红楼梦》,就意味着她(他)们演别的角色很难被观众记住,因为她们的戏路已经被《红楼梦》定型了!

青年时期的张莉(中),欧阳奋强(左),邓婕(右),陈晓旭(后)

事实正是如此,张莉、陈晓旭、邓婕、欧阳奋强等人都是在《红楼梦》之后,由台前走向幕后:张莉去了加拿大做房地产生意;陈晓旭下海经商,开了广告公司;邓婕出演了《康熙微服私访记》里的角色后,逐渐回归家庭;欧阳奋强则当了导演,甘当绿叶扶红花……可以说,87版《红楼梦》演员们虽然不是“特型演员”,但在某种程度上却成了“特型演员”:观众一说起《红楼梦》人物,就联想到87版电视剧里的形象。《红楼梦》局限了她(他)们的戏路。

张莉的薛宝钗扮相

80年代末期,改编古典名著成为中国电视剧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除了《红楼梦》和《西游记》外,《聊斋》也是在那时候拍摄的。这是一部系列剧,根据不同的故事改编成或者一集,或者上下两集的剧集。

扮演薛宝钗的张莉也在《聊斋》中扮演了一个角色。但遗憾的是,她主演的这两集没有播出。

《聊斋》播出或未播出的部分剧集简表

这是为什么呢?

02原来,张莉也演过《聊斋》

1987年,福建电视台开拍《聊斋》。

这是根据蒲松龄名著《聊斋志异》改编的电视系列片。

称之为“系列片”,在于它与《红楼梦》、《西游记》具有很大不同。前二者各自属于同一个故事的长篇题材,而《聊斋志异》则属于短篇小说的合集。因此,相较于《红楼梦》和《西游记》,《聊斋志异》的改编难度更大。换言之,《红楼梦》和《西游记》的改编属于缩减,而《聊斋志异》的改编则属于扩大:尽可能把一部短篇故事,扩展成篇幅较长的电视剧集。

《聊斋》一共拍摄了70多集。一部分故事由上下两集构成,比如《婴宁》、《姣娜》、《陆判》、《西湖主》等剧集;另外一部分则分为一集,比如《花姑子》、《细侯》、《荷花三娘子》等。

在这些剧集中,张莉主演了《凤阳士人》上下两集。

《凤阳士人》的故事是:

凤阳有一位士子要到远方游学,对他妻子说半年就回来,可过了十多个月杳无音讯。有一天夜里他妻子刚要睡觉,就见一位漂亮女子过来,对她说:“姐姐,你愿意见到你丈夫吗?”士人妻子当然愿意,于是跟随女子去找丈夫,果然走了不长时间,就见她丈夫骑着一匹白骡子过来。

夫妻二人相见,格外亲切。漂亮女子把二人领到自己家中,设宴款待。席间,漂亮女子假装喝醉离席,士人也跟随而去。这令士人的妻子很愤怒,想离开此地,又觉是夜里不辨道路,正踌躇间,就见自己的弟弟骑马过来,士人妻子把丈夫的事告诉弟弟,弟弟大怒,拿起一块石头打破士人的脑袋。二人以为士人已死,惊惧万分。正在这时,士人妻子醒了,才知是梦。

几天后,士人骑着骡子回来,士人妻子的弟弟也骑马过来,三人聚在一起才知做了同一个梦。

蒲松龄在结尾写道:

三梦相符,但不知丽人何许耳?

在《凤阳士人》中,张莉扮演士人妻,冯进高扮演凤阳士人,王璐瑶扮演丽人,许滨扮演三郎,王佩扮演琴妹。

《凤阳士人》海报

当时张莉正在读大学,《凤阳士人》是她利用暑假间隙拍摄的。从中也可以看出她的演艺之路有一个特点,虽然出演角色不多,但对剧本的选择很严格。《红楼梦》、《家春秋》、《聊斋》都是名著。在这一点上她与陈晓旭有很多相似之处,当年陈晓旭塑造林黛玉的形象成功后,也有很多导演邀请她出演角色,有时候演的是女特务或时髦女郎,但陈晓旭觉得不合适,都拒绝了。

这其实从另一个侧面说明,87《红楼梦》的演员们在演艺之路上确实没有太多角色可以选择。归根结底,是因为《红楼梦》局限了她(他)们的戏路。当她(他)们在别的影视剧里出场时,观众就会有一种跳戏的感觉,总是把她(他)们与《红楼梦》相比较。《凤阳士人》也是如此。

拍摄《凤阳士人》时的场景

换言之,作为同样的文学名著,张莉在《红楼梦》、《家春秋》、《凤阳士人》里的表演有很多相似之处。

第一,从扮相上来说有相似之处

张莉是个古典美人。她的脸型很圆润,给人一种气质高雅的感觉。《红楼梦》里的薛宝钗自不必说,在《家春秋》里,张莉虽然饰演了丫鬟鸣凤一角,但仍旧压不住她的气质。而《凤阳士人》里的凤阳女更是如此,服装设计师和化妆师给她设计的妆容,非常典雅、高贵,可以说,比之于《红楼梦》里的薛宝钗,更具有一种高贵的气质。她作为“古典美人”的形象呼之欲出。

第二,从戏路上来说有相似之处

《红楼梦》是一部感情戏。主要刻画了“宝黛钗”三人的情感纠葛。《家春秋》里的鸣凤也是如此,她与觉慧很相爱,但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被迫嫁给老头子冯乐山,最后只得走向悲剧命运。

比较特殊的是《凤阳士人》。由于原著的篇幅很短,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上下两集的电视片,毫无疑问需要扩充剧情。编剧毛秉权把它改编成了一个感情故事,表现了士人、士人妻以及丽人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

《凤阳士人》编剧毛秉权

姑且不论剧本的改编是否成功,毕竟添加了很多原著里没有的情节。仅就把原著改编成一个情感故事,张莉饰演的凤阳女还是很成功的,起码演技很到位。他与凤阳士人原本生活地很安逸,但丈夫远行后,凤阳女思念丈夫,表现出二人的感情很好,这个场景呈现地诗情画意。

当王璐瑶扮演的丽人出现时,凤阳女与她一同寻找丈夫。因为目睹丈夫的行为而深受打击。张莉把这段情节表演地很有深度,也可以说很感人。从这段表演中,也能看出在《红楼梦》、《家春秋》里相似的表演风格。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张莉不仅适合古装,更适合这一类情感戏。

第三,角色相似,戏路相似,还是说明张莉的戏路窄

在张莉的演艺生涯中,她出演的角色不多,令观众熟知的除了《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外,就是《家春秋》里的鸣凤,至于其他角色,观众的印象大多很模糊。《聊斋》是继《红楼梦》和《西游记》后观众很喜欢的一部电视剧,但张莉主演的《凤阳士人》没有播出,因此,很多观众并不知道她也演过《聊斋》。角色相似、戏路相似,表演风格相似,这还是说明张莉的戏路窄。

换言之,那时候的张莉也想在影视圈里大展宏图,但由于出演了《红楼梦》,在观众眼里的形象已经定型,因此很难突破。她在选择别的角色时,也只能选择与以前的戏路差不多的角色。

张莉在《凤阳士人》、《家春秋》、《红楼梦》中角色风格的“一脉相承”,就很能说明问题。

03为何《凤阳士人》已经拍完,没有播出?

文学经典改编为影视剧,可以说是对经典名著的“激活”,也是一个通俗化的过程。也就是说,把名著故事改编成让更多观众喜闻乐见的程度。因此在改编过程中,会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经典的改编。

“经典的改编”也即原著本身是经典。但改编之后的影视剧会产生两种情况:一,改编很成功,成了经典,比如老版《红楼梦》、《西游记》等。二,改编地不成功,毁了经典,这样的例子很多,无需多言。

第二,改编的经典。

“改编的经典”是原著本身没有多大知名度,但经过改编后的影视剧成了经典。

那么具体到《凤阳士人》,属于哪种情况呢?

从原著的角度来说,《凤阳士人》的故事并不复杂,作者写得很含蓄,尤其是“丽人”是何人,原著的结尾也没有点明,而是给读者留了一个悬念。《聊斋志异》作为一部“志怪”小说,《凤阳士人》里并没有说明“丽人”是“狐”还是“怪”,因此,这篇小说里没有“狐怪”。

从影视改编的角度来说,《凤阳士人》的改编是成功呢?还是不成功?客观地说,毛秉权的改编还是可圈可点的,毕竟把这样一部短篇小说扩充为上下两集的电视剧,需要添加很多情节。

《聊斋志异》是古典文学经典,因此电视剧《凤阳士人》属于“经典的改编”,这让我们必须回答一个问题:

它改编地成功吗?

答案是模棱两可的!

假如说“不成功”,毛秉权的剧本还写了上下两集,张莉等人的演技也不错。

假如说“成功”,它又没有播出!

原因何在呢?

我想,大约主要有3点:

第一,《凤阳士人》中没有“鬼怪”,与《聊斋》系列片其他剧集的“鬼怪故事”不相匹配。

第二,《凤阳士人》与《红楼梦》有异曲同工之处。《红楼梦》写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爱情,《凤阳士人》也是一个关于感情、爱情的故事,因此,这个感情故事与《聊斋》“谈鬼说怪”的基调不符合。

第三,这个故事主题不鲜明。从原著看,《凤阳士人》写了一个感情故事吗?是,又好像不是。蒲松龄想表达什么意思呢?假如仅仅写三人做了一个梦,则格调不高;假如主要刻画凤阳士人与妻子和丽人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则格调也不高。总之,很难总结出一个鲜明的主题。

总结

张莉主演的《聊斋》之《凤阳士人》没有播出,诚然是一个遗憾。但是从这件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发:

一部艺术作品的成功与否,不在于是否面面俱到改编了原著,而是要有所取舍、剪裁。

在《凤阳士人》中,张莉的演技不错,但由于原著以及剧本改编的原因,张莉的表演整体上给人一种“过度”的感觉,就是说,这个体量“单薄”,主题“模糊”的故事,其实并不适合如此有“深度”的演技。

当然,这不怪张莉,问题主要出在剧本改编上,《凤阳士人》这个短篇小说不太适合改编成两集的电视剧。换言之,如果改编过度,添加太多原著中没有的情节,则与原著不符合;如果不添加额外的情节,则原著的固有情节无法保障电视剧的容量。

这是一个两难。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艺术作品的“协调与完整”问题。所谓的“协调”就是“不突兀”,不同的篇章能融合在一起。尤其对于《聊斋》这样的作品,是由许多短篇小说构成的,因此有必要做到不同的作品协调一致。在整部《聊斋系列片》中删去《凤阳士人》显然是明智的选择。

正如在87版《红楼梦》中,拍摄的很多情节后来都做了删减,比如秦钟的戏份全删。删减之后的情节非但没有破坏《红楼梦》的完整,反而还更协调。这种精于剪裁、勇于放弃的态度,值得艺术工作者们借鉴。

0 阅读:1

盛朋评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