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网友“理中客家人”邀请大家对下图这副北京动物园豳风堂的楹联,发表意见。

北京动物园豳风堂楹联
照片中的楹联是:
云峦四起迎宸幄;
水村千重绕御筵。

豳风堂
网友“理中客家人”提问:
为什么下联第二个字是平声啊?联想到《观音山上观山水》,觉得下联的第二个字是最没有用的,为什么必须是仄音呢?平声不行吗?对整联的质量有影响吗?

既然网友盛情邀请,那么我应约回答:
1、若是清朝或以前的楹联,此上联首字应写成“雲”。古时表示雲雾的是“雲”,而不是“云”(动词“说”的意思)。“雲”的简体字“云”是实行简化字以后的事。图中全联均为简体字,大概率是近50年之内刻写的。

我家藏书中紫禁城(故宫)楹联的“雲”字
2、这一版本可能存在抄写错误。康熙曾赐予长治县知县江国兴一副对联:“云峰四起迎宸幄;水树千重入御筵。” 并明确说明此联出自唐代韦元旦的《兴庆池侍宴应制》一诗(见下图)。

唐代 韦元旦 诗《兴庆池侍宴应制》
原诗中的“云峰”与“水树”更符合对仗工整的要求,而“峦”(意为连绵的山)与“村”的对仗稍显松散,极可能为后世传抄之误。
3、“水村”与“水树”有很大的差异。“水村”指水边村落,与“云峦”搭配偏向自然景观的静态描写;而“水树”更强调水中倒映的树木,与“云峰”形成动态的空间层次感。从诗歌意境和对仗工整性来看,“水树”更贴合原诗和康熙御联的用词。此错误大概率是动物园的人不识繁体字,将繁体字的“樹”误认为“村”字了。
4、“绕”与“入”的差异。原康熙御联用“入御筵”,暗合宴席场景的融入感,而“绕御筵”则略显生硬,可能因地域或年代流传导致改动。

紫禁城楹联书里有康熙御笔《福》(长寿福)
5、从上述分析,下联第二个字应该是“树”字,这样才符合对联的规律!
6、《观音山上观山水》下联的第二个字是“有主语句式”时的关键字,并非“理中客家人”所说的最没有用的,它恰恰是必须讲究平仄的位置。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征联主办方多次在讲解对句的平仄要求时,首先提到必须考虑第二字的平仄,即对句的第二字必定为仄声字。征联活动是有规则的,参加者是须承诺遵守规则才能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