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将孟达因与刘备养子刘封不和,率部降魏,魏文帝曹丕非常欣赏孟达,把原先西南三个小郡房陵,上庸,西城合为新城郡,以孟达为散骑常侍、新城太守。
孟达这个人仪表堂堂,有点才能,又能说会道,曹丕喜欢他这点,但是魏国群臣中有不少看不惯孟达的,比如领军刘晔和骠骑将军司马懿。
刘晔: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新城与吴、蜀接连,若有变态,为国生患”
司马懿:达言行倾巧,不可任。
刘晔认为孟达心存苟且,不是会感恩怀义的人,而且新城郡同时与吴蜀相界,很容易和敌国勾结。司马懿厌恶孟达言行狡诈,反对让孟达镇守边郡新城。
但是曹丕通通听不进去,“甚器爱之。”
文帝时初即王位,既宿知有达,闻其来,甚悦,令贵臣有识察者往观之,还曰“将帅之才也”,或曰“卿相之器也”。
魏国宠臣曹丕在位时,孟达感念知遇之恩,又加上日子过的很好,没有反叛心思。曹丕有多欣赏孟达呢?
出行时候让孟达同乘御辇,拉着他的手,摸着孟达的背开玩笑说:爱卿不会是刘备派来的刺客吧。
孟达在魏国与尚书令桓阶,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关系亲密,结为好友。在文帝曹丕驾崩后,在桓阶和夏侯尚去世后,孟达开始惶恐不安,他一个降将,守卫着边塞要地,朝中还有不少官员怀疑他。
暗通诸葛渐渐地,孟达开始和诸葛亮暗中写信来往,诸葛亮当然知道孟达反复无常,不过可以让孟达接应自己北伐,牵制魏国兵力。
孟达对诸葛亮的态度是倾心仰慕,有人说当初你投降,诸葛亮劝刘备杀了你老婆孩子,刘备没有听从,孟达听后是断然不相信,以他对诸葛亮的印象,“诸葛亮见顾有本末,终不尔也。”诸葛亮不会做这样的事。
蜀国方面,诸葛亮南征结束,休养生息两年,积蓄力量准备大规模北伐,其间诸葛亮和孟达多次书信往来,“寻表明之言,追平生之好,依依东望,故遣有书。”不断刺激着孟达的故国情怀。
公元227年,蜀国建兴四年,即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前一年,可能是因为孟达对于起兵一直犹犹豫豫,诸葛亮欲促其事,让蜀人郭模带着与孟达的书信诈降魏兴太守申仪。
因为这申仪和孟达有过节,故意泄露书信给申仪,申仪立刻密表骠骑将军司马懿,孟达勾结诸葛亮,意图谋反!
当时司马懿驻扎宛城,都督荆、豫二州军事。司马懿得到申仪的举报后,担心孟达得知事泄速反,洋洋洒洒写了封信麻痹孟达。
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
司马懿称这是诸葛亮的离间计,孟太守你对朝廷一片忠心,天地可鉴啊。傻乎乎的孟达信以为真,对造反犹豫不决。
兵贵神速而在此时,司马懿已经暗中集结军队昼夜兼程打过来了,宛城离新城一千二百里,魏军八天就抵达城下。
孟达还没来得及完缮好防御,只是在城外树立木栅,上庸城三面环水,魏军渡水后毁掉木栅,直逼城下,魏军兵分八路连着强攻上庸十六天,上庸城破在即。孟达外甥邓贤、部将李辅等开城门出降,早点投降是聪明的,不然谋反罪夷灭三族。魏军攻入上庸,斩杀孟达,传首京师洛阳。
天真的孟达在给诸葛亮的信中觉得司马懿会先上表天子,反复研究,起码要一个多月才能打过来,而那时上庸的防御情况已经很完善了,军队都做好准备。没想到,司马懿会亲自率军杀来。
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
那诸葛亮有没有增派援军给孟达呢,从蜀国到新城,最快的就是从汉中走水路。
因为当时诸葛亮还没有开始北伐,笔者认为诸葛亮不会轻易放弃孟达这支重要援助力量,肯定发兵支援,并且同时孟达和吴国也有勾结,吴蜀同时发兵援助,只不过连诸葛亮都没想到司马懿来的太快了,孟达输的太快了。
吴蜀各遣其将向西城安桥、木阑塞以救达,帝(司马懿)分诸将以距之。
司马懿在魏文帝曹丕在任时,以曹真为中军大将军,陈群为镇军大将军,司马懿为抚军大将军,曹休为征东大将军,命四人开府。曹睿继位后以曹真为大将军,曹休为征东大将军,钟繇为太傅,华歆为太尉王朗为司徒,陈群为司空,司马懿为骠骑将军。司马懿兵贵神速,八天就兵临孟达城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