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不自宁,与诸葛亮谋自安术,亮不对。后乃共升高楼,因令去梯,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
【白话译文】话说刘琦感觉老爸刘表对他越来越冷淡,感觉自己好像站在悬崖边上,随时可能掉下去。他决定去找诸葛亮帮忙,结果诸葛亮却装作没听见。有一天,刘琦灵机一动,邀请诸葛亮一起爬到一座高楼上,然后让人把梯子给撤了。他转头对诸葛亮说:“现在咱们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您说的每一句话只有我一个人能听到,能不能给个建议,告诉我怎么才能安全脱身呢?”

【读立思维】在人性的暗夜里寻找生命的光
一、人性的寒冬:魑魅魍魉的真实面目
人生在世,总要经历两场彻骨寒冬:一场是季节的风雪,一场是人性的暗涌。正如《红楼梦》里的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当我们在世俗的漩涡中挣扎时,往往会被那些隐藏在暗处的 “魑魅魍魉” 所伤。这些人如同《资治通鉴》中记载的蔡瑁、张允之流,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用诋毁、陷害编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无辜者拖入深渊。
你是否曾在深夜质问:为何伤害我的人总是理直气壮?为何至亲好友在我落难时袖手旁观?这背后藏着人性最残酷的真相:所有的伤害都是权衡利弊后的选择。就像刘表的继妻蔡氏,为了让儿子刘琮继位,不惜在枕边吹风诋毁长子刘琦,这并非出于偶然,而是精心算计的结果。正如心理学研究指出的,人性中存在 “趋利避害” 的本能,当伤害能带来更大的利益时,道德便成了可以随意丢弃的遮羞布。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常常陷入迷茫。但正如孔子所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真正可怕的不是身边有小人,而是我们对人性的认知停留在天真的幻想中。当刘琦被蔡瑁等人排挤时,他若不懂人性的黑暗面,又怎会想到向诸葛亮求救?唯有撕开温情脉脉的面纱,才能看清那些笑脸背后的獠牙。

二、破局之道:跳出认知的牢笼
当命运的寒冬来临,有人选择在黑暗中沉沦,有人却能在绝境中破茧重生。刘琦的故事告诉我们:认知的高度决定了人生的出路。这位荆州公子在生死存亡之际,没有沉溺于家族的纷争,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诸葛亮 —— 一个年仅 22 岁的青年才俊。这看似荒诞的选择,实则是对认知差距的精准把握。
诸葛亮的智慧从何而来?答案藏在他的 “云游四海,遍读群书” 中。正如《认知升级》一书中所说:“智力不是由基因决定的,文化、教育和环境才是关键。” 诸葛亮通过游历四方,见识了不同的风土人情,又通过研读史书,洞察了人性的幽微。这种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的积累,让他在面对刘琦的困境时,能以 “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 的历史典故,点破困局的关键。
这启示我们:当陷入人生低谷时,最需要的是跳出自己的思维定式。就像苏东坡在黄州突围时,从 “拣尽寒枝不肯栖” 的孤独,到 “一蓑烟雨任平生” 的豁达,他正是通过与山水对话、与古人交心,完成了精神的蜕变。认知的提升如同拨云见日,让我们在黑暗中看清前行的方向。

三、与狼共舞:应对小人的生存法则
在充满荆棘的人生路上,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小人。他们如同《水浒传》中的高俅,擅长用阴招陷害忠良;又像现代职场中的 “长舌妇”,以传播谣言为乐。面对这些人,我们既不能像周瑜那样被嫉妒吞噬,也不能像东郭先生那样对狼心狗肺之辈抱有幻想。
第一条法则:近而远之,保持安全距离。曾国藩曾说:“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 面对小人,过于亲近会让他们得寸进尺,过于疏远又会招致怨恨。最好的办法是像诸葛亮对刘琦那样,在保持礼貌的同时,守住自己的底线。正如职场专家建议的:“面对公事直接沟通,不欠人情,不参与私斗。”
第二条法则: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当小人得寸进尺时,我们不妨学学刘琦的 “上屋抽梯” 之计。这个源自《三十六计》的策略,教我们先给对方设下陷阱,再断其后路。在现代职场中,这表现为 “以奸治奸”—— 利用小人之间的矛盾,让他们互相牵制。当然,这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智慧和定力,避免引火烧身。
第三条法则:提升实力,让小人不敢轻侮。历史上的曹操曾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这并非贬低刘琦,而是强调实力的重要性。当我们在专业领域成为不可替代的人物时,小人自然会敬而远之。正如龙晓燕从保洁阿姨逆袭为总经理的故事所示:真正的强者,不是战胜小人,而是让小人失去伤害你的资格。

四、浴火重生:在低谷中完成生命的蜕变
“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谚语道尽了生命的真谛。当刘琦在江夏郡拥兵自重时,他或许未曾想到,这个被蔡瑁视为 “流放” 的决定,竟成了他的保命符;当苏东坡在黄州写下《赤壁赋》时,他更不会料到,这场人生的浩劫会成就他文学史上的巅峰。历史无数次证明:所有的磨难,都是生命的催化剂。
那么,当我们身处低谷时,该如何自救?答案藏在三个 “断舍离” 中:
斩断依赖:停止向他人乞求怜悯,因为 “世态炎凉,冷暖自知”。就像刘琦不再寄希望于刘表的庇护,转而依靠自己的智慧。
舍弃幻想:认清小人的本质,不再对他们抱有道德期待。正如孔子所言:“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远离漩涡:当断则断,及时从恶劣的人际环境中抽身。就像诸葛亮离开荆州,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卧龙冈。

五、写给未来的自己:十年后的你会感谢今天的选择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常常会被眼前的困境所迷惑。但请记住:小人的刁难只是暂时的,而认知的提升将伴随我们一生。当刘琦在江夏郡厉兵秣马时,他不会想到十年后,他的选择会让他在赤壁之战中占据重要地位;当苏东坡在黄州开垦东坡时,他更不会想到,这片荒地会成为他精神的桃花源。
最后,送你一句话:“谁痛苦谁改变,谁改变谁蜕变。” 当你在深夜挑灯读书时,当你在困境中坚持前行时,你正在为未来的自己铺设一条光明大道。十年后,你会站在更高的山巅,笑看那些曾试图绊倒你的人,而他们,早已消失在岁月的尘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