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很多时候,全世界的可怜人都是一样的

寒香情情 2025-03-22 12:09:32

提起纳兰性德,你脑海内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是手执书卷的贵公子?

是为情憔悴的忧郁词人?

历史真相远比刻板印象更鲜活:

这位写下“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清代文坛巨星,真实身份是——

康熙帝一等御前侍卫,曾随驾多次、北巡梭龙的八旗武士。

这不仅是一本诗词鉴赏集,而是一次对历史真相的真诚探索。

(《纳兰性德传》作者曹司晗)

本书以《通志堂集》《清史稿》《楝亭图卷》等史料为锚点,还原一个能挽弓、晓诗词、通经史、忧国政的立体纳兰性德。

在这里,不仅能看到他与妻子卢氏的伉俪情深,还能了解到他科举之路的坎坷、仕途生涯的艰辛,真挚友情的互相支持。

更重要的是,本书还将从现代人的视角,对纳兰性德的早逝成因进行一番大胆推测。

或许,你会发现,这位三百年前的贵公子,也与当下的我们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翻开本书,你将看到:

叶赫那拉与爱新觉罗的爱恨情仇

纳兰家族与清皇室确有世仇,也是联络有亲的满洲大族——

纳兰性德正是康熙表弟!

书中尽力还原他们君臣相爱相杀的微妙关系,

康熙帝为何重用他却又刻意打压?

从朝堂的风起云涌之中或许能窥见答案。

满清学霸的痛:

考公上岸后,政策突然变了?

纳兰19岁因寒疾缺席殿试,三年后直接杀进全国前十!

本应风光无限,结果朝廷政策突变:

满洲人别考了,直接当御前保镖!

从此只能白天扛刀站岗,深夜提笔写词——

想辞职躺平都不能,谁想谁抑郁!

御前打工有多苦?

出差+熬夜=一代词豪诞生!

据统计:

纳兰担任侍卫年间随驾出行数十次,

最远达辽宁兴京、吉林乌喇,还曾“行泥泞中三昼夜”。

其词中“风一更,雪一更”正是扈从生活的真实写照。

但也正因如此,才让纳兰性德文思泉涌,最终成为“清词三大家”之一。

侍卫词人的双面人生

想当“清朝第一公子”,只会吟风弄月可远远不够。

纳兰性德不仅学识渊博、文采斐然,更是骑射高手。

他纵马连射百发百中,箭术连《清史稿》都点赞!

只可惜,纵使他“文武兼修”,终究没有能够“学以致用”。

只可惜,纵使他“文武兼修”,终究没有能够“学以致用”。

被词名掩盖的经世之才

颠覆我们的刻板印象!

比起儿女情长,书中首次系统地梳理了他的政治思想:

《渌水亭杂识》手札记载,他关注科技兴国,尤其推崇西方水车等技术的应用;

他还关心海运之患、铸币之弊、天文之利……

尚且年轻的纳兰性德眼界之广,堪称清代 “硬核知识分子”。

友情比爱情更上头

纳兰性德知交甚多,交友甚广!

据说,鼎鼎大名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不是写给恋人,而是写给友人的?

而纳兰与曹寅同为御前侍卫,互嘲“马曹狗监”,“相爱相杀”令人捧腹!

而他与顾贞观的“神仙友情”更是一代佳话——

只为友人的嘱托,纳兰性德奔波五年,成功营救流放宁古塔的吴兆骞,硬核兄弟情堪称“感天动地”。

词作里的“谶纬之言“

纳兰词中竟藏着自己的“死亡预言”?

悼念亡妻时,他说“十一年前梦一场”,

未曾想,卢氏去世十一年后,他竟然同日离世。

而当年他曾为好友作词“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更是被当时的顾贞观记为“不祥之兆”,

现下读来令人不胜唏嘘。

早夭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31岁便英年早逝,纳兰性德的生命如流星般短暂而绚烂。

而出身名门、被皇帝赏识多年的他,为何如此抑郁?

除了爱情的打击,是否还有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

本书将从史料挖掘,从多个角度探寻问题的答案。

这本书要讲述的,

不是一个为情所困的贵公子,

而是一个在满汉文化夹缝中寻找自我的觉醒者,

一个在皇权与理想间挣扎求衡的先行者。

透过那些被风月遮掩的墨迹,

我们将触摸到三百年前炽热的文人灵魂。

作者 | 紫翘·曹司晗

0 阅读:39

寒香情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