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就该付钱,理想汽车拖欠商单费用,店大欺人?

评论员廖保平 2025-04-16 08:32:25

4月11日晚间,一位认证为“填鸭式教育受害者”的百万粉丝微博大V发布长文,公开点名理想汽车的媒介公关拖欠商单费用。该博主称,双方于2024年3月达成合作,尽管预算不高,其本人对理想汽车的车型“确实没感觉”,但仍接受了品牌方的坚持合作。如今内容已按要求发布完毕、合作到期,却被告知预算紧张,费用难以结算。

更令人不满的是,对方负责人竟反过来提出“返点”要求,令其直呼“你们玩我呢?”这位博主还提到,对方多次沟通试图“通融报价”,却迟迟未兑现合作应付款项,让他感到烦不胜烦。目前,理想汽车方面暂未对此公开回应。

一家市值超200多亿美元的造车新势力巨头,竟拖欠百万粉丝博主的数万元商单费用,这场看似悬殊的纠纷,暴露了理想对商业契约的漠视,上演赤裸裸的店大欺人。

博主按约交付内容却被拖欠费用,合作方反而提出“返点”要求,从法律层面看,《民法典》明确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义务”;从商业伦理看,这么大一家企业对微小的内容合作款百般刁难,犹如富豪在菜市场为几毛钱扯皮。当合同成为可以随意揉捏的废纸,受损的不仅是单个创作者权益,更是整个商业社会的信用根基。

从“预算不高但坚持合作”到“结算时哭穷索要返点”,这场纠纷勾勒出品牌方与内容创作者的微妙博弈,车企媒介部门手握预算分配权,将“拖款”化作驯服KOL的缰绳;创作者在“甲方爸爸”的阴影下,常常不得不接受“先垫资后讨债”的潜规则。这种拖欠已成为行业心照不宣的“润滑剂”。

传媒见闻披露的行业“返点”“拖款”潜规则,理想汽车被指将“返点”明码标价,暴露的恰是商业合作异化为权力寻租的灰色现实。这实则是车企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将内容创作者视为“数字包身工”,进行压榨。当头部车企可以肆意践踏合作规则,更多品牌方可能会跟进效仿。

新能源车企为抢占用户心智,将营销预算砸向垂直领域外的泛流量池,这种“大水漫灌”策略催生出荒诞场景:教育博主点评智能座舱,美妆达人解析三电系统。当专业价值让位于粉丝基数,内容创作沦为数据游戏,所谓的“品效合一”终成皇帝新衣。

此次事件引发的舆论风波正在扩散,创作者对车企商单的信任值暴跌,中小内容机构现金流承压,平台内容生态加速劣化,“拖欠返点”潜规则持续消耗行业信用,最终反噬的将是整个内容营销价值链。

内容创作者每天熬夜熬肝地辛苦生产内容,理应获得契约之中的尊严与回报。理想汽车需要明白,真正的“理想”商业生态不是靠克扣几笔商单费用,而是建立在对每一位合作者的尊重之上,那些今天被理想当作“耗材”的创作者,或许明天就是定义品牌生死的舆论掌舵人。

理想汽车们忙着在发布会上畅想“移动的家”,是否该先给内容创作者们一个“安心的账本”?商业文明的进步,从来不是靠PPT里的未来出行,而是体现在每一笔按时支付的合作款中。因为,再炫酷的智能驾驶,也载不动整个行业诚信缺失的重负。

0 阅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