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券商可谓多事之秋,负面新闻缠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们一一来分析一下:
一、4月4号券商龙头中信保荐的两家公司终止IPO。券商主动撤销IPO,肯定是在沪深交易所现场严格检查的背景下做出的明智选择,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管,谁会主动撤单呢,就是不知道以前有多少蒙混过关的。
3月22日晚,深交所公告称,决定对中信证券启动现场督导。
引发了网上对中信证券的热议,中信被冠以保荐破发专业户,龙头公司尚且如此,包装上市,以实现某种利益,其它的小券商就可想而知了,从而引发了信任危机 ,在中信消息公布后,转天券商板块跳空大跌,中信更是跳空大跌近5%。
中信证券很快发布公告,对于一些不实的言论和要追究法律责任,不知道以此来堵上悠悠子口还是自证清白呢。
二、方正证券4月3号晚间公告称,中国信达开启第三轮减持,拟售卖方正证券不超过8232.1万股这已经是中国信达第三次准备减持方正证券。此前2022年11月、2023年7月,中国信达两次抛出减持计划,第一轮减持一股未减,第二轮减持8232万股。
从历史溯源来看,中国信达持有方正证券股权是以股抵债而来。
中国信达是方正证券的第四大股东,持续的大幅减到底为何,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场对于方正证券最关心的是如何与平安证券整合问题。3月22日,在中国平安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平安总经理、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的表态,“将在有关监管部门的规定指引下妥善推动解决,过程中将及时按照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的义务”。
兼并重组,是许多投资者梦寐以求的,但对于企业来说,兼并重组是做大做强,抵御风险的唯一途径,但重组的路却很漫长,也有可能胎死腹中。对于一些大股东而言,要么深知重组的艰辛,要么急需要用钱,而选择提前出逃,可能实属不得已。
但不管什么原因,在证监会减持新规公布之后,符合大股东减持条件的公司很少,一旦公布减持公告,肯定会给对公司股价形成冲击,而券商做为非常敏感的行业,对市场影响肯定很大的。
三、头部券商六成业绩下滑4月4号,有30家券商公布了2023年的业绩,十大头部券商的业绩引发关注,实现百亿利润券商只有中信和华泰。实现营业净利双增长的有4家头部券商,,券商一哥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净利润分别下滑7.49%和6.45%。
经纪和投行业务是证券行业的主要利润来源,这两大行业明显受利益于周期,尤其是在2023年下半年以来,IPO和再融资业务收紧,加上市场持续下降,这对券商的经纪和投行业务影响很大。从成交量就能明显的感受到市场的寒冬,所以导致利润下滑。
但实际上,券商的经纪业务竞争很激烈,券商想尽各种办法拉客户,但经纪业务的利润空间很小,而投行业务今年则更惨,以目前的发行速度来看,IPO一年下来不超过百数家,A股的总体数量已经非常 庞大了,未来投行业务只会降不会增,除非退的多上的多,那么多券商在抢饭吃,已上市企业想再融资也是很困难的,再融资业务也是大幅的下降,券商的日子真的不好过了。
相信,券商的一季报,半年报会出现很大的下滑,券商早都意识到危机来临,中信开始降薪裁员。
当然对券商而言,剩下最大的看点就是并购重组了,在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证监会鼓励打造航母级头部券商,券商行业并购重组预期明确,继国联与方正后,浙商证券近期公告拟受让国都证券股权,并购重组成为今年主要预期方向。
综合来看,主动撤单意味着券商投行业务更加艰难,券商赚钱越来越难,还会为此付出代价,承担连带责任,破发虽不要承担责任,但存在问题大家也是心知肚明,尤其是在退市加大的情况,保荐机构也会受到牵连的。只有这样,券商才能真正做好守门员的责任,对于券商而言,原有的业务模式受到很大的冲击,只能寻求新的增长模式。
加之大股东对原本重组预期很强的券商进行减持,这实在对信心打击很大。
2023年券商业绩不理想,其实这不是最坏的时候,相信一季报券商的业绩会更难看一些。
对于券商而言,只剩下并购重组的预期了,只有并购重组真正落地后,股价实现乌鸡变凤凰的话,才能吸引投资者的目光,如果并购重组只是券商的生存之道,并不会为股价带来多大的变化,那么市场对于并购重组的预期会大大降低。
券商成为A股的一大心病,距离牛市旗手的称号相差甚远,要么只是投资者一厢情愿的喝多罢了,只有券商很快振作起来,市场才能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